“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的实践路径

2024-05-31 05:44:17郑利军
天津教育·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提质双减作业

郑利军

“双减”政策以作业减负提质为着眼点,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改革浪潮中首当其冲。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思考作业设计的何为与应为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立足“双减”政策要求,围绕小学数学学科特性,聚焦小学生认知需求,探讨通过作业减负提质的实践路径,以重塑小学数学作业育人定位,为课堂教学赋能,为学生成长助力。

作业是课堂的辅助与延伸,是学生查漏补缺与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载体。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作业功能异位问题愈演愈烈,学生背负了沉重的身心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塑教育生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开启了“双减”改革风暴。面对“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应做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加快作业模式转型,践行减负提质增效。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提出的要求

(一)合理调控数量

由于逻辑性、抽象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特性,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至关重要。但是一些教师并未对练习内容做出精细化筛选,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地毯式”“无差别”作业模式,看似事无巨细,实则高费低效。“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要求,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了量化标准,即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长不超过60分钟,并强调“个别学生经努力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在“双减”政策要求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应由“各自为战”转变为整体调控,由“步调一致”转变为关注个性需求,由“题海战术”转变为精讲精炼,立足实际情况合理把控作业数量,增大作业设计的弹性区间,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坚持素养导向

新课标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开启了素养立意教学新篇章,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坚持素养导向。“双减”政策对于作业的要求中无不体现素养中心,给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带来新启示。其一,作业定位方面,“双减”政策强调“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基于此,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应杜绝偏、难、怪、重,以真实反映学生学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其二,作业形式方面,“双减”政策指出“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礎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的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学生数学素养的实际发展需求,兼顾基础性、趣味性、发展性与差异性,丰富作业形式,构建富有生命力的作业体系。

(三)强化作业指导

高效的教学形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同样不是学生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教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双减”政策将“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论述,提出“认真批改”“及时反馈”“面批讲解”“答疑辅导”等具体要求,突出作业是师生共同协作的认知活动。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而言,教师应重视讲评环节,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认知漏洞、思维局限与能力短板,对教与学形成反拨,根据作业反馈为教学定向、为学习定法,打造环环相扣、相互融通、相互影响的教学闭环,不仅实现作业减负提质,而且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实现减负提质的策略

(一)减负:优化作业布置

1.整体把控数量。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是“双减”的核心要求,也是减负的开端。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应立足宏观视角,做好数量的整体统筹,减轻学生的身体负担。从本源而言,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衡量作业数量区间是造成超量问题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科学把握数学课程的认知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接受能力的平均值作为把控作业数量的标准。

例如,针对“长方形周长”章节的作业布置,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做好学情分析,确定作业数量区间。本课的认知重点为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随机测验、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平均做题速度,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做出合理预判,并根据“双减”要求,确定具体的作业时长。其次,加强作业内容甄选,合理调控作业数量。教师秉持严谨的态度,对作业内容进行试做,剔除机械重复、难度超纲等类型的题目,提升作业的基础性与针对性。比如,一道关于长方形周长概念理解的题目、两道关于长方形周长公式直接运用的题目、两道情境应用类题目,由此保证作业练习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作业数量。

教师转变作业设计思维,从学生视角出发布置作业,提升了作业数量的合理性,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2.实施弹性分层。

减负不仅是减轻身体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成就感,引发更多的自主探究行为,让学习真正发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他的问题,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鉴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力与接受力的差异,教师应采取分层作业布置模式,改善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实问题,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自我定位,并有所收获,减轻心理上的作业负担。

例如,“商是几位数”章节的作业布置,本课是针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运算规则的学习,不仅涉及运算能力,而且强调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各有不同。教师根据基本认知要求、能力拓展和创造性迁移应用三个层次,弹性布置作业内容与作业数量。第一阶梯为“我对”,内容指向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基本运算,如546÷7、305÷5、892÷4、400÷8,要求全体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掌握运算法则;第二阶梯为“我会”,内容围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重难点,如762÷□,给出满足相应条件的除数,如果商的中间是0,除数是几?如果商的末尾是0,除数是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要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做硬性要求,鼓励学生用心思考,尝试完成;第三阶梯为“我能”,内容侧重变式练习,如李华在计算□÷9时,误将9看成了6,得出的结果为51余4,那么正确的结果应是什么?这一层次为选做模块,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

有梯度的作业契合最近发展区理念,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作业需求,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而且减缓了作业探究坡度,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质:丰富作业形式

1.趣味性作业。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为持久、稳定、强劲的学习驱动,是引发主动思考与深层探究的内在要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小学数学作业实现提质增效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在作业形式方面融入更多巧思,打破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刻板印象,唤醒学习自觉。游戏是伴随学生成长的重要娱乐形式,展现出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将游戏元素融入数学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例如,“生活中的大数”章节围绕千和万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展开,旨在延展学生对数的认识,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本知识模块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与扑克牌游戏相结合。首先,从扑克牌的1—9中任意选出5张牌,根据下列提示组成数:随意4位数组合,你能够摆出多少种?分别是什么?组成5位数,要求万位和千位的数字为1,你能够想到哪些组合?说一说你从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开放性、趣味性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巩固课堂所学,有助于淬炼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以趣为先设计数學作业,能够增强作业的吸引力,改善学生的任务心态,以积极的情绪作为驱动,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仅限于建立符号化的认知,而且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度加工与重塑,深化了作业效能。

2.实践性作业。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新阶段,小学数学强调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作业设计应向核心素养靠拢,强调基础性、思维性与实践性,让学生从封闭的题海中挣脱出来,发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发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章节隶属于统计与概率主题,是新课标下较为重要的知识领域。本章节是学生对统计的初步认识,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是统计意识和分析思维的启蒙,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教材围绕栽蒜苗这一生活化情境展开,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由此设计“数学日记——观察蒜苗的生长”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自体验蒜苗种植,每天定时观察、测量蒜苗的生长情况,并以数学日记的方式记录关键数据。一周之后,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观察结果,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蒜苗生长情况,计算蒜苗平均生长速度,并撰写实践调研报告,综合反馈所得与所感。

教师借助实践性作业完成了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将要点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促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淬炼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表达能力,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3.跨学科作业。

“双减”政策提出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的要求,强调除了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之外,还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反映了全面育人的核心理念。小学数学作业应打破单一、封闭的设计思路,增强作业内容的融合性,而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模式无疑给小学数学作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以主题作为引领、以项目作为驱动,促成多学科合作,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例如,“比例尺”章节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比例尺及其意义,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体验比例尺的实践价值。教师从教学重难点出发,设计绘制简易地图的跨学科作业,让学生任选熟悉的场景作为研学对象,如所居住的小区、学校周围、附近的公园等,观察选定标志物,分析各个标志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借助脚步估测其间距,利用比例尺相关知识整合收集的数据,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绘制地图。此项作业涵盖了比例尺、方向与位置等数学知识,构图、绘画等美术知识以及自然观察等科学技能。

教师借助跨学科作业将数学知识融入整体性的认知背景,深化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建立起一体化的学习思维,提升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三)增效:完善作业讲评

“双减”强调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的要求,旨在激活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作业获得感。基于此,教师应将作业讲评作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注重作业过程指导与成果分析,从中收集学情,实现以学定教。

例如,“比例尺”章节的绘制简易地图跨学科作业,综合性、思辨性、操作性较强,教师加强过程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探究。首先,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不能简单地明确具体任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对作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做出预设,并提供必要的点拨。例如,带领学生分析作业目标、回溯关键知识、制定作业实施计划等。通过事前分析,为学生的作业探究指明方向与方法,降低作业完成难度。其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开通线上答疑,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或思路启发,保证跨学科作业顺利实施。再次,作业完成之后,教师认真批阅,对完成效果做出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组织作业讲评课,引导学生分享作业探究过程、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从学生的分享中进一步挖掘指导要点,并组织学生针对共性问题展开集中探讨,弥补知识漏洞、纠正思维偏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综合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与指向性的建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完善作业讲评引发师生共同反思,教师从中获得调整教学方式的参考依据,学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打造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格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的落地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增效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学为中心,改变墨守成规的作业设计思维,在实践尝试与修正中探寻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转型之路,提升作业内容的适切性和灵活性,突出作业形式的趣味性与深刻性。

猜你喜欢
提质双减作业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2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快来写作业
为城市提质而歌
西江月(2020年1期)2020-01-19 01:17:50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8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