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

2024-05-29 16:38陈雨
南北桥 2024年8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师范生核心素养

陈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教师行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师范生数量逐年增加,对其要求也逐渐提高。师范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应时代发展,提升自我认知,明确自我定位,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师范类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现状,探讨了师范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希望为师范类院校完善人才培养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师范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

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只有调查社会市场需求,结合学校专业特点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杨孟玉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在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国家认同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师范生[1]。国家对于教师的培养与师范专业发展较为重视,但一些师范生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发展困境,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师范生作为未来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群体,其在认知和行为层面的核心素養不能偏废,因此作为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阵地的高校要扎根实际,根据学生及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1 师范生核心素养现状

1.1 专业认知较高,专业能力欠缺

现今,师范生课程内容及学业任务繁重,特别对于语文、外语和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繁重的课业任务,为了弥补自身专业不足,需花费大量时间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他们积极参与专业证书资格考试,获取专业证书,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对于自身专业发展有一定认知,明白专业证书的重要性,在校期间认真复习备考,增强自身专业竞争力。然而,高认知不等于高能力。据了解,大多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都在《综合素质》科目上卡壳,除自身备考不足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外在影响因素,如教师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增加和考试题目难度提升。面对就业岗位对教师资格证的要求,一些学生只能望而却步,而那些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就业方面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1.2 缺乏创新意识,自我提升内在动力不足

许多师范类院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类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然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获奖名额有限,竞争较大,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使较多学生望而生畏。据了解,有些学生参与竞赛立项却未能结项,项目开展时间长,特别是毕业生有较多的学业任务,如课业任务、实习、论文、就业等容易使他们放弃结项。另外,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学生参与竞赛获奖的占比较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励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获得荣誉证书,参与活动的出发点在于评优评先,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即使如此,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获得校级以上奖项却很少,获取省级和国家级的证书较为困难,这使他们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而有些学生则不愿意参与其中,他们安于自身现状,除学习外,更愿将时间花费在娱乐休闲项目上,参与各项竞赛活动的意愿较低,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催生成长动力,毕业时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社会化。

1.3 自律性不高,抗逆力表现不足

当前,社会考研人数不断提升,考研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近年来,师范生就业时面临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学生自我逃避就业的心理,报考硕士研究生升学考试的人数也逐年提升,面对有限的名额,较多学生无法顺利升学,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能够申请出国留学,但这也是少数。从学生自身角度看,考研的复习时间长,大多学生难以坚持;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备考时琐事缠身,定力不足;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眼高手低,对自身期望太高的同时高估自身能力。从外部角度看,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考研人数逐年飙升,竞争压力逐年加大;备考时,较多的学业任务分散学生精力,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决心再次复习考研的学生脱离了校园环境,孤军奋战,缺少在校学习的氛围,难度更高。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学生的关怀无处不在,学生在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中悠闲自得,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和鼓励下既自信又自卑,对于挫折表现出较低的承受力。大多学生对待未知事物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崇尚即时的收益,一旦过程拉长兴趣就会缩减,并对成功表现出较高的执着,难以接受失败的后果,这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4 活动参与度不高,集体意识淡薄

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集体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只有在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面对班级利益和荣誉则表现得较为漠然。学生在学校以宿舍为单位进行人际交往,大多学生对于班级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无论如何动员,都不太愿意参与其中,即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对所属集体关注依旧较少,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抵触行为。实际上,同辈的影响较为重要,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与周围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较多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主动参与活动,即使有些学生愿意参加活动也会讨价还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5 自我定位不准,缺乏危机意识

就业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最重要的一环。为了提升就业率,学校会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开展较多的就业帮扶工作,如开展多项就业动员会和多场校园招聘会、联系就业单位、组织学生现场应聘、考研分享会、师生一对一就业帮扶等。然而,许多学生认准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不想到私立学院和私企工作。但事实是,较多师范生面试私立学院和私企缺乏竞争力,一些师范生因未能就业成功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这种压力也影响着周围的人。那些本就抗拒就业的学生在听闻他人艰辛的经历后显得更加抗拒,更加认同自身学生的身份,通过在学校消耗时间来逃避就业,将痛苦后移,沉浸在短暂的安逸状态中。可见,在面临人生的选择时,部分师范生无法准确定位,做出果断的抉择,他们明白就业的艰辛,仍然盲目抱有较高的自我期待,较少考虑实际情况,追求即时性的好结果,忽视过程的收获,看中思想上的努力,忽视行动上的懒惰和退缩。毕业生逐年增加,每年都有新的毕业生加入就业市场,却仍有学生不愿就业,选择逃避现实,或者心系编制不愿将就,缺乏危机意识。

2 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2.1 合理设置课程,做好方向引导

师范生课程设置要对接社会需求,以知識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发挥好各课程的效能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

径[2]。师范类高校应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让课程贯穿大学生涯,不仅关注专业,更要关注创新,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探索能力。教师上课不能照本宣科,课堂不是教师的主场,而是师生共同经营的学堂,教师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性地结合课后实践任务,将知识通过实践融入学生心中。另外,课程时段设置要合理,学校要根据学生阶段发展设置课程,助力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特别是针对临近毕业的师范生,要做好学生毕业和就业服务,减轻学生毕业压力。同时,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密,结合学生见习和实习实践,引导其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引导学生做好目标规划,关注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度,做好心理疏导。

2.2 注重心智培养,提升道德素养

在学生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下,较少体验艰苦的生活,社会阅历较浅,难以辨别外界的各种诱惑。因此,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是价值观的传导,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日常工作,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完善心智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心理素质和认知模式[3]。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建设,让学生明白历经磨炼方能有所作为,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另外,外界的教导治标不治本,学生只有通过内部思考和钻研才能将思想内化。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自省的平台和时机,使学生客观看待自我,查漏补缺,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实践丰富自我,理智看待学习和工作,热爱生活。现代社会对智商和情商的要求较高,人际交往和问题处理往往是考验人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培养核心素养时要强化学生的抗压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3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社会需要创新,教育也不例外,师范生除了坚持自律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群体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则是实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最终目标[4]。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设置活动,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提升学生竞争力。在促进学生提升自主性的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关注学生动态,鼓励和支持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校要利用好“挑战杯”和“互联网+”等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根据不同学科开展学术竞赛,设置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设置主题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魅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个体自主能力的升华,是其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考察点,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潜能,发掘优势,促进成长发展。

2.4 鼓励参与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践是获取知识和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实践。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加入学生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的社团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还能锻炼人际交往能力[5]。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真正纳入毕业考核系统,无论是学生活动还是讲座论坛,内容都要丰富多彩,要务实而非走形式,真正将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和地方特色,设置相应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组建社会实践队伍,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魅力。师范生可以利用专业所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专业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价值的感召力,承担起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践行专业知识,进而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3 结语

师范类院校在把握学生特点的同时,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办学方向及时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为学生营造扎实有效的学习条件,同时,也可以根据地方特点设置特色专业或课程,拓展学生发展渠道。另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在教室,还在第二课堂。师范类院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自我,感受实践的意义。无论是学生态度、知识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贯穿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教师要下课堂、下宿舍,把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向,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发展需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师范类院校还应调动各种可以调动的力量,促进多方合作,形成合力,为学生打造强有力的支持网络,根据学生和专业特色,制定各种发展性的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孟,司徒宝莹,李炳全. 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 肇庆学院学报,2022,43(4):111-116.

[2]王大庆,赵健胤. 当前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J]. 才智,2022(23):166-169.

[3]张秋洁. 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 新西部,2017(24):130,138.

[4]徐泉辉.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5):139-144.

[5]张毅鑫. 我国本科生核心素养现状调查分析[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高校·学科·育人:高等教育现代化——201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11.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师范生核心素养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