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树礼 康斌
摘 要:通过深入分析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分析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和优化策略,评估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的效果和影响。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呈现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的研究成果,包括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实践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同时,对实践效果进行深入讨论,分析预算管理一体化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科研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8-0096-04
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规模和管理复杂性不断增加。预算管理作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其规范化、科学化和一体化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脱节、预算监控的不到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因此,探索和实践预算管理一体化,對于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一)理论支撑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指,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实现,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中,从而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2]。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理论支撑主要来源于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这些理论强调整体优化、信息共享和有效控制,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将预算管理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注重系统内各部分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以实现整体最优。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整合预算编制、执行、核算等各环节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信息论:强调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应用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预算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控制论:关注对预算管理过程的监控和调节,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有效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和违规操作的可能性。
(二)国内外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国在预算管理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些地区和部门通过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核算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动态监控。例如,某些地方推行了以“大数据+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财政、税务、社保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这些实践表明,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效益。
在国外,预算管理一体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国家通过建立集中化的预算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工作,实现了预算管理的集中化和一体化。例如,某些国家推行了以“整体政府预算”为理念的管理模式,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优化了政府资源配置,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这些实践表明,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加强行政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预算管理一体化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表明,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借鉴这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践经验时,需要充分考虑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和改进。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可靠。
二、A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A单位是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承担着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和项目复杂性的提升,A单位的预算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A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实践,以期为其他科研事业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预算管理制度
1.预算编制。A单位采用“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流程,即先由各部门根据科研需求提出初步预算,经财务部门汇总平衡后形成单位总预算草案,再上报单位领导层审批,最后根据审批意见进行调整后形成最终预算。这一流程确保了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预算执行与控制。A单位实行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各部门必须按照批准的预算进行支出。同时,财务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对超预算或无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此外,A单位还建立了预算调整机制,对确需调整的预算项目进行及时审批和调整。
3.预算监督与评价。A单位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同时,A单位还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部门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二)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1.预算编制的难度增加。随着科研项目复杂性的提升,预算编制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A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加强对科研项目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预算执行灵活性不足。虽然A单位建立了预算调整机制,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会抑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科研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需要有一定的预算调整空间来适应这些变化。
3.预算监督和评价体系待完善。尽管A单位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和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预算监督可能侧重于事后监督而忽视事前和事中监督,预算绩效评价可能过于注重量化指标而忽视质性评价等。这些问题需要A单位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督和评价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A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二是增加预算执行的灵活性,为科研项目提供必要的预算调整空间;三是完善预算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注重量化指标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A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为其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
三、A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方案设计
针对A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设计,优化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和评价等环节,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一)预算编制一体化
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实现项目信息共享,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首先,明确目标与需求。收集并分析科研项目相关的数据需求,如项目基本信息、经费预算、进度安排、人员配置等。根据需求设计数据库表,包括项目表、经费表、进度表、人员表等,并定义各表之间的关系,为每个表设计合适的字段,确保能够存储所需的信息。考虑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设置相应的约束和索引。其次,选择应用程序,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访问数据库。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提供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数据分析等功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再次,与预算编制系统集成。分析预算编制系统的数据需求,确定需要从科研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哪些数据。定期同步数据,确保预算编制系统使用的数据是最新、最准确的。最后,优化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安全。
(二)预算审批一体化
1.建立电子化的预算审批系统。开发预算审批系统平台,集成在线提交、审批、查询、统计等功能,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引入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技术,确保电子文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替代传统的纸质审批模式。通过系统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操作环节,提高审批流程运转效率。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维护、更新和用户支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批机构。成立独立的预算审批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负责统一审批和管理预算。明确预算审批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选拔具备财务、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家担任预算审批机构的成员,提高预算审批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定期对预算审批机构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能有效履行职责。
3.制定明确的预算审批标准和流程。制定详细的预算审批制度,明确预算审批的标准、程序、时限等要求。设立预算审批的量化指标和评估体系,为审批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规范预算审批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和信息传递,确保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加强对预算审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防止审批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三)预算执行一体化
1.建立预算执行控制系统。开发预算执行控制模块,并与预算审批系统相衔接,实现预算执行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监控。设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对超出预算或预算执行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及时提醒和干预。引入数据分析技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定期对预算执行控制系统进行审计和评估,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2.科研部门灵活把握预算执行。在预算审批阶段为科研项目设定一定的预算调整权限,允许其在预算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预算支出。明确预算调整的条件和程序,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鼓励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尝试,对于因创新而产生的额外支出,经评估后可给予适当支持。定期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其提高预算使用效率。
3.建立预算执行反馈机制。设立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渠道,如定期报告、在线填报等,确保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整理。对收集到的预算执行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识别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点。将预算执行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和人员,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根据预算执行反馈信息,对预算進行适时调整和优化,提高预算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预算监控一体化
1.建立全面的预算监控体系。构建覆盖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等各环节的预算监控框架,明确监控目标、内容和方法。设立专门的预算监控机构或岗位,负责预算监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预算监控的制度和流程,规范监控行为,确保监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定期对预算监控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不断完善和优化预算监控机制。
2.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监控效率和准确性。建立数据仓库,整合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等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预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为预算监控提供有力支持。开发预算监控信息系统,实现监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预算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强化预算监控结果的运用。建立预算监控结果反馈机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引起其重视和关注。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优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整改措施和优化建议进行整改和优化,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将预算监控结果作为预算管理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激励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五)预算评价一体化
1.建立科学的预算评价体系。明确预算评价的目标,如提高预算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确保评价工作具有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如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效率等)和非财务指标(如项目完成率、社会效益等),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期对预算评价体系进行审查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和管理需求的变化。
2.将预算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各环节相衔接。在预算编制阶段,参考往年预算评价结果,对预算编制方法和标准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预算审批阶段,将预算评价结果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对评价较差的项目或部门加强审核和监督。在预算执行阶段实时跟踪和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评价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预算总结阶段,对全年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和审批的参考依据。
3.充分利用预算评价结果。对预算管理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通过内部培训、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针对预算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和时间表。将预算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预算管理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和激励,对表现不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督促改进。定期对预算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审视和优化,根据预算评价结果调整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
四、A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方案实践分析
(一)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1.技术支撑。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预算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运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存储,还能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更为精准和科学的决策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预算管理软件和系统也日益成熟。这些软件和系统不仅具备完善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等功能,还能实现与其他财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政策导向与改革趋势。首先,近年来,国家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事业单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并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其次,随着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已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3.A单位内在需求分析。首先,优化预算管理流程的需求。A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因此,A单位迫切需要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需求。作为科研事业单位,A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然而,由于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的局限性,A单位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实现对资金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实践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
1.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
单位领导层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重视和支持不仅为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还是推动实践持续深入的关键动力。领导层需要明确一体化实践的目标和意义,确保其与单位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石。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为后续的预算执行和监控奠定坚实基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以单位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发展为依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第二,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和合理性;第三,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可执行性。
3.高效的预算执行和监控
预算执行和监控是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高效的预算执行能够确保资金按计划使用,不出现浪费和挪用的情况;而有效的监控则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预算执行和监控过程中,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建设,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的跟踪和监控。
4.完善的预算评价体系
预算评价是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效果的重要反馈机制,一个完善的预算评价体系能够对一体化实践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和建议。在构建预算评价体系时,应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用多種评价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机制建设,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正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案例可知,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对A单位的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通过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次,一体化实践促进了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有限的科研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最后,预算管理一体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更多成果。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在科研事业单位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克服面临的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科研事业单位可以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春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一体化的推广与应用策略研究[J].财经界,2023(20):36-38.
[2] 赵冬琦.对预算管理一体化中项目库建设的思考:基于科研事业单位[J].商业会计,2022(22):29-33.
[3] 马丹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N].财会信报,2023-07-31(7).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