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永芬
【摘 要】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借助对比教学方法,揭示知识本质区别;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呈现基础概念;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干预策略;强化审题检查意识,降低错题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学生对易错题的辨识和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易错题 提前干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4-66-03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基本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易错题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的学习,还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生出现错误后进行纠正和讲解,但这种被动的干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的错误。因此,如何有效地针对这些易错题进行提前干预,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和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易错题型的提前干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彰显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深刻洞察。
第一,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学生普遍会遇到特定类型的难题,教师如果能基于对易错题的预测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这些概念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进而显著增强学习成效。这种预见性的教学干预使教师能及时识别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预防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错误的认知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第二,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错题通常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挫折点,教师的前瞻性指导能够极大地助力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有效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教师在此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展现出更积极和主动的态度。
第三,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教师得以提前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潜在误区,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对教学计划和方法进行优化,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预警机制亦有助于教师自我审视,发现并修正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促进教学反思与技能提升。因此,教师应深刻理解易错题提前干预的关键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实施相关策略,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品质与成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
(一)借助对比教学方法,揭示知识本质区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容易混淆相似的數学概念,导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难以正确运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和公式。鉴于此,教师不应只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体系的记忆,还应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法去探究和辨识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根本差异,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进而显著降低其数学解题的错误率。[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传递数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内化知识。首先,教师可将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共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同时运用比较教学法,辅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分数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加减运算规则这一学情。为防止知识混淆,教师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小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进行系统性比较,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三种运算规则的核心差异,即小数加减法注重小数点对齐,整数加减法注重数位对齐,分数加减法则注重分母的统一。采用这种对比教学策略,不仅强化了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而且突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效降低了学生在进行不同形式加减运算时出现错误的概率。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展示运算规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识别两个分数的等值公共分母,随后对各自分子执行相应的加或减操作。与此同时,对于整数加减运算的教授,则涉及直接对数位值进行加减处理。通过此类对比教学法,学生不仅能有效吸收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而且能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已学知识点的认知。在采用对比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考虑以下三个关键方面:其一,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及知识经验,从而确保所提供的对比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相匹配;其二,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对比分析的过程中,避免开展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其三,教师需对学生在对比分析中的成果提供即时反馈与评价,通过积极的肯定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呈现基础概念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章节不仅是几何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理解空间几何、发展空间想象力的重要节点,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而几何图形的抽象性和空间概念的难以捉摸,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易错题频繁出现,影响其学习该知识点的成效。为有效降低错题发生概率,提升学生对于圆柱与圆锥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课堂翻转教学模式。通过将“圆柱与圆锥”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自学。微课视频可以包含圆柱与圆锥的定义、特点、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内容,以动画、图表等形式呈现,既富有趣味性,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课堂上,教师则更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和巩固,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图形及其特点。例如在介绍圆柱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水杯、水桶等圆柱形物品,利用多媒体图像展示其三维模型,并动态演示圆柱的底面圆和侧面矩形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体积公式的直观印象。再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示圆柱和圆锥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过程。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通过动画演示圆锥的形状和体积计算步骤,让学生能够跟随动画的演示逐步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并展示多样化的圆柱与圆锥体积、表面积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练习,通过实践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圆柱与圆锥的实际应用解答题:“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其直径为50厘米,高为60厘米,请问这个油桶最多可以装多少升的油?”通过完成生活化的数学题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圆柱体积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而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圆柱的形状和尺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和解决问题。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图形与几何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错题发生概率。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干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不同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此,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需要采取分层干预策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辅导。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等方式,收集有关学生个体的解题信息。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心理测量工具,如智力测验、学习风格问卷等,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b层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处于中等水平,c层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分层实施易错题提前干预策略。
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研究项目,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鼓励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和分析来寻找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该层次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讲座,拓宽其数学视野,提高其数学素养。针对b层次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需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练习,引导该层次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该层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其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持续观察该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其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针对c层次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需要更多的直观教学材料和具体实例来建立基本的概念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使用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通过故事、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入和解释数学概念。同时,教师还应为该层次学生提供更多的巩固练习和简单题目,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并逐步提高其解题能力。此外,教师需要耐心地指导该层次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其错误,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强化审题检查意识,降低错题发生概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是减少易错题出错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前预习习惯。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和理解相关知识,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小数和乘法知识,尝试解答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答或仍有疑惑的知识点,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讲。这样能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解题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小学生在处理数学题目时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问题,这并不完全是知识掌握不牢固所致,更多是因为缺乏细致的审题习惯。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解题前先将题目中的求解目标和关键信息在草稿纸上进行提炼整理,以此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2]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解题前先确定题目所属的知识体系,再根据需要应用的概念进行解答,从而有效降低在易错题中出错的概率。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在完成题目后不会进行认真检查,这也是易错题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在完成题目后进行检查的习惯,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解题后,用铅笔在题目旁边写下自己的检查过程,包括对题目的再次阅读、对计算过程的重新核算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發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易错题提前干预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9):71-72.
[2]林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26):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