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芮 张伟
【摘 要】针对学生阅读速度慢、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师备课技力欠缺和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文章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行动研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着重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提高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愿。第二轮行动研究着力点在于制定规范,改善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改进教学环节和任务单。经过两轮行动研究,最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了阅读兴趣,总结出符合低段学生的教学流程,推动了小学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群文阅读 小学低段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4-30-05
阅读教学是渗透语文素养,教会学生阅读的过程。“单篇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阅读教育中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1],然而當前小学单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够明确,导致阅读行为与内容的严重错位;二是阅读视域狭窄,文本局限于教材;三是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矛盾;四是阅读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精读。[2]而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导向不同。单篇阅读教学一般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共同主题,由教师来主导。群文阅读教学则是师生围绕开放性议题,共同商议,得出一致性结论,学生自由度和主体感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的内驱力。[3]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较少开展。目前关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文献较少,尤其是小学低段。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行动研究,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总结在小学低段开展群文阅读的流程,以改进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
一、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设计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为小学低段群文阅读教学,合作学校为S小学,合作班级为两个平行班;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行动研究。在整个行动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凯米斯的行动研究模式,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整个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反复进行。[4]其次,明确研究目标:①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发现小学低段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②针对发现的问题,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方案,采取行动研究参与教学课,尝试解决问题,并对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反思,明确第二轮行动研究目标。③通过两轮行动研究,针对当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新旧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尝试总结适合小学低段的教学流程,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的经验。最后,确定研究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素养,同时也提高教师群文阅读教学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从时间及研究的内容、过程、目的等方面制订行动步骤,为研究过程做指导。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本轮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阅读速度,提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意愿。
1.发现问题和确定议题
开展研究第一步是发现问题,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前测、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倾向性和习惯;前测意在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访谈意在了解教师备课、上课、教研等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速度偏慢,教师开展群文阅读课的意愿低等。因此,应有针对地做出优化:挑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文本倾向于童话;教师常态课中有意识地教授默读、浏览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教师小组共同商讨决定议题,教师走进课堂,感受群文阅读魅力,提高意愿。
确定问题之后,开始进行议题的选择,议题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本紧密,总结适合小学低段的议题。教师小组经过讨论和斟酌,确定议题为:以“我”的口吻来介绍“味道”。考虑前测大部分学生能够在15分钟内完成800字左右文章的阅读,此次研究选择了4篇文本,课内文本为《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外文本为《我是草莓》《我是蛇》《我是雪》。文本的长度合理、有趣易懂,符合学生当下的阅读水平,几篇文章都有童话色彩,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既能从多文本中感受第一人称介绍的亲切感,又能从童话的视角感受动植物的描写,提高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2.第一轮行动研究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
环节一:单篇阅读初步感知,出示小虫子图片,导入新课。学生想象它会怎样自我介绍,接着自由朗读课文,找到当小虫子的优缺点,体会小虫子的乐观心态。通过将段落中的“我”字替换成小虫子让学生对比,初步感受第一人称优点。
环节二:多文本阅读深度感知,引入课外文本,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把有趣部分做标记,教师相机指导默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随后学生交流最喜欢的文本,师生合作读,感受文本的亲切感。最后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阅读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一——“我”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环节三:提炼总结达成共识,出示文章,学生找出喜欢的小节,感受朋友们的话,教师出示任务单二——你喜欢这种介绍方式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总结喜欢的原因,以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达成共识。
环节四:文章仿写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任选一种事物进行介绍,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三——请以“我”的口吻写一篇写话,通过小练笔实现学以致用。
3.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
根据课堂观察、学生后测及教师小组评课意见得出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结果,发现学生阅读积极性、阅读速度提高,教师选文有了思路,课堂纪律改善但仍存在问题,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结论通过研究者观察和钉钉阅读打卡确认。常态课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更加耐心地阅读长文章。阅读打卡、录视频、做读书笔记并上传的人数在增加。
第二,学生阅读速度提高结论通过前后测检验对比确认题目设置4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分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三段计时,测试单位时间内完成阅读的人数,考虑前后测的准确性,选择的8篇文本字数与难度大致相同。结果显示,20分钟内完成阅读的人数为15人,相比之前21人,减少6人;在10分钟、15分钟内完成阅读的学生增加。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注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默读等阅读方法。
第三,教师在选文上逐渐有了思路,经过分析发现教材单元有共同主题,从中找到突破口,建议选文从单元主题出发。同时考虑低段学生识字量有限,心智发展不成熟,因此建议选文题材可侧重于儿童诗、童话故事及人文话题。此外,要注意在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
第四,课堂纪律有所改善。教师事先安排了班长和小组长管好纪律,课堂纪律较之前的阅读课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小组长往往承担多项任务,如阅读任务单填写、小组代表发言,因此无暇分心再管纪律。随着教学的进行,开始时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较好,但时间越久部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开小差。尤其是问题设置有难度时,学生兴趣不高,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纪律较差。还有一些学生急于表达想法,影响了他人听课,课堂秩序还有待加强,此项问题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仍需要重视。
4.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发现了新问题:第一,小组协作性差。主要表现在任务单的填写上,有的小组四个人抢着写,争抢过程中甚至将阅读任务单撕破,有的小组却无人愿意填写。学生小组成员分配的不均衡影响了小组合作和教学进度,学习优秀的学生占主导,后进生参与度较低。第二,教学环节割裂和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环节之间的过渡过于牵强,无过渡语和自然的衔接。教师未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导致每一环节都超出预设时间,最后利用课间才勉强完成。第三,学生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环节三中的问题偏难,学生举手较少,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引导语使用过度,直接问学生“把动植物当成‘我来描写,你是否感觉更有趣、更亲切”,这种引导式的话语相当于直接告诉了学生答案。同时,在指导任务单填写时过于仓促。第四,任务单问题设置偏难。问题设计上未完全考虑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你喜欢这种介绍方式吗,为什么?学生很难理解这种介绍方式是什么,因此在分析原因时比较浅显,原因归纳浮于表面。
总体而言,课堂纪律问题未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明确分配成员任务。小组协作性差、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是教师事前未制定方案、预测教学时长导致的。学生主体性未充分体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提示与催促,任务单问题的设计存在不完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况。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本轮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善课堂纪律,加强学生的协作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力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合理;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任务单。
1.发现问题和确定议题
在第一轮研究中滞留了旧问题(课堂纪律),也发现了新问题,如学生协作性较差,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和教学环节割裂,阅读任务单问题难度偏大。因此,本轮行动研究针对问题做出优化:事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设小星星奖励制度;环节之间设计过渡语,并将任务单设计得简明易懂。
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为“改变”。考虑到學生对课外文本的惧怕,此次阅读文本来自课内,分别是《大象的耳朵》《小毛虫》《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
2.第二轮行动研究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
环节一:单篇阅读初步感知,谈话导入,以中国的历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例揭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学生默读,找大象做出的改变。
环节二:多文本阅读深度感知,引入3篇文本,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出示任务单一——请你找出这几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小组合作,教师提示填写关键信息,记录员迅速记录。
环节三:提炼总结达成共识,学生选择喜欢的文本,交流原因。小组设纪律委员维持纪律,小组代表交流,教师予以指导,提示学生完成任务单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师生合作,共同建构,最后梳理总结,回归议题。
环节四:文章续写学以致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自由创作的时间,让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三——请你以蜘蛛开店为例,续写童话,完成后小组互评,上台交流。
3.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
在第二轮行动研究后,发现小组协作性进步明显,课堂纪律改善较大,课堂中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基本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环节之间虽有问题但较为紧凑,阅读任务单难度设置合理,大部分学生都完成相应任务且质量较高,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学生小组协作性有所提高。教师提前规定了成员任务,成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哄抢填写或不参与的现象。小星星奖励制度应用较为成功,学生既合作又竞争,学习兴趣提高了。
第二,教师小组的课堂观察记录单上提到学生的纪律性加强。课堂教学纪律明显改善,主要表现是学生沉浸在童话故事中,积极参与合作,填写任务单,纪律委员发挥了较大作用。教师观察记录单上也提到课堂纪律的改善与事先规定成员角色有较大关系。
第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充分体现。环节三的任务单设计偏难,教师先让学生分享,再引导学生提炼总结道理,出示示例,降低填写难度。同时,这次各环节之间加入了过渡的语言,较自然流畅。本次任务单问题的设置也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查阅教参,降低难度的同时螺旋上升,先事件梳理,再道理总结,最后童话续写。
4.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上一轮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大致解决,但也出现了新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奖励制度要引导学生正确竞争,教学环节和时间的设置需精心打磨;课堂要与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事例相联系,将课本所学映射到生活实际,阅读任务单的设计同样如此,取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要以生为本,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差异,不可过度干预。
二、行动研究结论和成果
首先,群文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提高阅读兴趣,尤其是文本选取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儿童诗等题材时。结论的得出在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中已详细解释,不再赘述。
其次,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意愿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选文有了思路,这是研究者与教师小组从单元整合教学中获取的思路,合力探讨所得,有一定原创性。单元整合教学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教学策略,它倡导建构总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条线教学(从每个单元的第一篇开始逐篇教)。单元整合教学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群文阅读教学与单元整合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教材中每个单元有主题相同的多篇文章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使选题有了灵感。教师可以选择课内多篇文本进行整理统合,确定议题展开教学,或是根据单元主题寻找灵感再选择课外文本。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可以确定议题为“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单元主题为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利用手中教材开展。二是纠正了认知偏差。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意愿较低的重要原因是认知出现偏差,此结论通过课后评课得出。执教教师感觉这一堂课纪律很差,课堂较失败。但教师小组却认为学生小组讨论后剖析问题较深入,课堂很成功。由于意见不同,便展开了深刻讨论,发现在群文阅读课上,学生有充分自由,课堂声音较大,所以教师便感觉“纪律差”。但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思考得更深入、全面。因此,纠正了教师的认知偏差,提高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愿。
最后,明确低段教学流程设计。此设计对解决两轮行动研究问题有一定效果,由研究者和教师小组研讨成型,每一步都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课堂表现判断并定制的。设计虽有创新,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群文阅读的类型和学段,建议在开展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和改动,具体流程见图1[5]。第一,基于单元主题确定议题。第二,选择文本,可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寻找思路,文本篇数根据字数、低段学生接受程度弹性调节。第三,以一篇文本导入引出主题,进行文本初分析,让学生在读第一篇文章时便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然后引入多文本,讓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深入阅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此步骤教师需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规定小组成员角色,维持课堂纪律,可以采用小星星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适当的干预和指导必不可少。第四,师生共议,即师生合作从多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学生小组对多篇文本分析,合作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单的填写。任务单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要贴合生活,难度适中,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当堂完成。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比较、分析等阅读方法,共同建构,得出一致性结论。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一些问题,如学生自律性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完全放开,师生共议要张弛有度,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要参与并引导学生总结。第五,拓展应用。低段学生写话可能存在不成句、流水账的现象,为了让群文阅读在写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加入与此次群文阅读议题相关的小练笔。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拓展练习,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三、研究反思及建议
在行动研究后,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基本解决了在研究前发现的问题,但仍有不足,如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上难以摆脱单篇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的定位不准确等,具体反思和建议如下:
第一,教师要积极摆脱传统单篇教学模式,适应群文阅读的开放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干预学生,存在过度引导,对自身定位还是讲授者。究其原因,可能是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时常需要教师干预。但群文阅读具有开放性特征,师生需共商共议得出结论,过度干预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向,课堂易由开放共议走向“固定灌输”。笔者在行动研究中尝试转变角色,凸显学生主体性,发现学生表现越来越开放和积极。这就需要教师逐渐舍弃原有、固化的教学思路,转变角色,由讲授者逐渐成为引导者和观察者,以更好适应课堂。[6]
第二,有必要成立教师小组,它能对课堂进行监督。在开放课堂中,学生思维跳脱,发表的言论并非都十分贴合议题,这时候教师小组通过课堂观察和评课纠错,使课堂不脱离教学目标。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负担较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不愿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这也是教师不愿开展群文阅读的原因,而成立教师小组研发课程并形成体系才能让群文阅读走得更远。
第三,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缺乏学习途径,可从以下三方面改进。一是学校可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群文阅读培训活动,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二是成立相应的语文阅读教研督导组,互相督促引导,帮助教师提升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兴趣与能力。三是建议有条件的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和课题研究,从而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开展小学低段群文阅读教学及研究,使群文阅读教学成为小学低段语文常态化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8.
[2]何立新,王雁玲.基于问题解决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尝试[J].语文建设,2017(4):27-30.
[3]罗良建.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9-12.
[4]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39.
[5]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1):26-33.
[6]张超.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古代诗文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