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显明 苏明骜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的推出及广泛应用对教师构成了严峻挑战,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重新探索自身的专业价值及核心要义。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是教师专业最为重要、基础、核心的内容,借助教师专业结构理论,体现在认知、情感、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贯彻教育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信仰与人机交融共生。ChatGPT时代教师专业的实践向度,应充分将核心要义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综合应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德育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教师专业发展要聚焦核心要义,对标实践向度,提升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实现其专业的时代价值,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教师专业价值;教师专业核心要义;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4.04.004
2022年11月,美國AI研究公司OpenAI研制出一款新的基于AI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程序ChatGPT,它通过连接大量语料库来训练模型,拥有理解文字、综合信息和生成文本的能力,学贯中西、无所不能,还能随时根据对话内容进行交互,开展与人类几乎一样的聊天,并且持续优化。ChatGPT不仅会聊天,而且会编辑、撰稿、剪辑、编程等,因其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而迅速爆红,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引起强烈轰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ChatGPT迅速席卷各行各业,改变了行业生态。由于它可以就任何议题生成文本、回答问题、撰写文章、编写程序等,提供人性化的人机交流(如对话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甚至可能改变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首当其冲地受到ChatGPT的严峻挑战。“教师消亡论”“教师替代论”再次甚嚣尘上,急促迫使教师重新探索自身的专业价值、核心要义和实践向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全载豪(Jaeho Jeon)和韩国汉南大学李诚永(Seongyong Lee)指出,随着AI工具的不断发展,教师职前教育和专业发展计划的必要性将是一个重要问题[1]。
对此,国内外已有相关的研究。南非大学吉斯范登贝格(Geesje van den Berg)等人指出,必须理解ChatGPT是支持教学和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2]。ChatGPT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反思自身专业价值的机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师应立足学生的高阶需求,胜任新标准,成为创造性教师、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实施者、ChatGPT的高水平推动者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者[4]。华中师范大学的学者吴军其等人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四个维度通过案例深度剖析ChatGPT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5]。这些研究确认在ChatGPT时代,教师仍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呼吁教师反思,并提出了角色转向和赋能路径的建议。但是,对于ChatGPT时代教师专业最为重要、基础、核心的内容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何不可替代,从哪些方向与维度实践才能展现这些最本质的特征以及怎样提升根本素养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为此,本文用文献法梳理了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方向,并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出建议。
一、ChatGPT背景下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已经得到全世界的普遍承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发布的《关于提高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提到“教师职业必须被视为专业”[6]。朱旭东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后指出,教师专业结构大致都是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来讨论的[7]。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AI的挑战,教师专业的价值与核心要义也体现在认知、情感、信念、能力四个方面。
(一)专业认知:贯彻教育目的
教师的专业认知是指教师对教育专业知识的认识及应用的过程,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发展方向和专业能力。其中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最为根本,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关键。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为国家培养公民,还应该使个人得到和谐发展[8]。涂尔干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为了社会的需要而发展个人的能力与潜能[9]。无论是为社会还是为个人,教育目的是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10],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定向作用,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和主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工作的灵魂和核心。英国爱丁堡大学斯蒂芬·海尼曼(Stephen Heimans)等学者认为,ChatGPT无法决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这完全是一个需要人类来回答的问题[11]。教师应理解并掌握教育目的,深谙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还应熟知培养相应人才的特殊要求,具备更准确的专业认知,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目的,开展个性化教育,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教育目的包含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命题,是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攸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2]。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13],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和关键。ChatGPT时代,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功能将进一步被弱化,但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与任务变得更受推崇与重视。ChatGPT可以把道德伦理数字化、模型化,但也遮蔽了其更深层次的内容,难以识别复杂的伦理道德情景并做出恰当判断。而且,ChatGPT自身虽无道德倾向和价值取向,但其语料库绝大部分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所生成的“答案”和隐含的“观点”难免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三观”。因此,教师角色的重点不应仅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应该放在人才的“道德修养”上[14]。
在AI时代,教师需要自觉接受、适应并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专业职责,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5]。这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教师要勇担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启智润心,根据立德树人规律,依托科学教学方法,结合学生思想特点,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育人使命。
(二)专业情感:坚持以人为本
情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或能力[7] 49。教育涉及师生深层次的情感联系和互动,这是AI所无法完全掌握和代替的。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就是教育者的爱倾注于受教育者心目中的过程[16]。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高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其内心感受、精神生活,关注个体需要,引领学生实现人的价值,促进全面发展。而ChatGPT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没有人类情感,欠缺深层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互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的查德·爱德华兹(Chad Edward)认为,将教学人员的情感引入到传统课堂内外涉及机器代理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17]。教师只有用真挚的情感,才能唤醒并激发学生,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尼尔认为,道德的基础不在理性而在于情感,人格与情意教育是学习的基础[16] 197。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建立认同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ChatGPT虽可以传递知识,但不是真正的人际沟通,不能有效理解和传递人类情感,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了教师的沟通风格和社交存在的重要性[18]。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人际联系是AI所无法提供的[1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教者皆性,性必有教”。在AI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尤其迫切需要以人为本,回归学生的人性,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施以人文主义教育。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教育教学中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升华人性,促进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生命个体。也只有以遵循学生人性的专业态度,才能充分利用情感交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体验,解决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彰显和强化AI时代的教师专业属性。
情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情感教育涉及复杂的情感和道德判断,在面对复杂的价值和伦理决策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可能缺乏深度和灵活性,并使师生距离更疏远,削弱人性化教育的效果。教师须扬善抑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强化人文关怀、情感支持及正面鼓励,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要让AI作为教辅工具回归人性,与人性相融合,用人文精神引領科技人性化,赋能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发挥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20]。仁爱是教师厚重的专业底色,没有爱教育、爱学生的情怀就没有好的教育,也当不了好教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好教师要永怀仁爱之心,发挥情感智慧,坚持以生为本,回归学生人性,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和主题。
(三)专业信念:坚守教育信仰
专业信念即教师依据自身选择和认同的教育教学观念及理念而建立的对于所从事工作的使命坚守、价值认同及理想追求,其形成始于教师对教育及其价值的认识与理解[21]。它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既深藏于内心,也外显为实践意志和行为。乌申斯基认为,人的教育的最重要道路是信念,而只有信念才能对培养信念产生作用[2][16] 436。专业信念指引着教师的思考和行动,是其致力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引领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基础就是虔诚的信仰[22]。信仰由信念升华而来,具有坚定信仰的教师才能热爱教育事业,忘我地为之服务。ChatGPT作为一种聊天程序,并不具备人类特有的传统意义上的信念、信仰或意志等心理活动,无法形成教育及教师专业信念,也不能传递教育信念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21]。专业信念是职业教师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它能够唤醒教师的潜意识,指引教师的意志行为,深刻影响教师的“三观”,形成教师个体的人格倾向。教育信仰是教育信念的升华和超越,是教师对某种教育主张、教育理念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它不仅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更是一种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是教师专业的灵魂和动力源泉。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23]。教育信仰可以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还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挪威科技大学的费利克斯认为,最先进的AI应用程序也不能教授存在主义的反思、规范和价值观,或自我意识、历史和社会意识[24]。ChatGPT无法像教师那样提供价值信仰、理想信念、意志行为方面的示范和引导。而信仰及其激发的意识、意志、行为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指引着教师的思考与行动,使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方向性、坚定性和原则性。直接借助那些欲尽其专业职责并且去做最有益于学生的事的教师的坚定信念,就能推动许许多多教师做出异乎寻常的努力[25]。
陶行知要求新教员要有“信仰心”[16] 562。教师应该树立坚定的价值信仰和理想追求,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断自我成长与发展,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卡连柯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依靠的就是明确而坚定的信念和精神支柱[26]。教师专业信念具有主观情感性、个体差异性、行为倾向性、有是非之分的特点;而ChatGPT基于语料库生成的对话,不经理性思考和价值辨析,无法形成教育信念、产生倾向性的意志行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ChatGPT无法区分真实与虚构,对世界的理解是无组织的,与其所接受训练的输入相绑定,缺乏真正的抽象[27]。
(四)专业能力:人机交融共生
专业能力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持续提高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和结果,体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潘懋元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机制包含内外动力[28]。其中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教育的手段和模式,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要结合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积极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要善于借力AI工具,为我所用。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AI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教师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ChatGPT在分析学生思维和教师数学教育实践方面的潜力[29],使之成为得力的教辅工具,为教育教学减负增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也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类教师如果能与ChatGPT合作,优势互补,学生的学习可能更加有效[30]。教师要拥抱科技,善于借助ChatGPT的赋能,充分利用AI的特长,构建人机合作关系,互相增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重塑智能教育新生态。因此,人机交融共生、协同育人将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趋向之一。人机交融是教师、学生与AI的交互融合、协同一致、教学相长、共生共强,包含师生、师机和生机交融[31],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中,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弱化,角色转变,专业能力尤需彰显。一方面,教师要促进人机交融共生,充分利用教师教学主体作用,积极发挥ChatGPT等AI的优势,把某些角色交与技术来完成;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机”三元互构共生、智慧互启共进,达成教师、学生与技术相互成就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保持专业理性,全面掌握技术,熟知其优缺点;要保持自我意识清晰,在人机交融共生中不断增强自我意识,重构自我角色,强化主体认知,明确教育价值;引领学生增强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不断认识世界和塑造自我;要保持情感和意志独立,保持专业认知、情感和信念自由,坚持理智和感性,维持“师—生—机”教学关系中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尊严和价值。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AI。教育的本质是善的,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并非万能救星,而是一个工具[32]。学生可能过度依赖ChatGPT等AI进行學习和生活,缺乏自己的思考探索,减少与人的互动交流,造成创造力减弱、社交能力下降,导致依赖心理、道德模糊等问题,甚至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AI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能力,而不过度依赖AI,视ChatGPT等AI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目的,使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Open 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2022年12月甚至说,ChatGPT在某些方面足够优秀,但也非常有限,给人一种伟大的误导印象,现在依赖它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错误的[33]。
二、ChatGPT背景下教师专业的实践向度
教师的工作领域是学生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查德·爱德华兹等学者认为,随着AI和机器人发展,教师的角色可能会转变为向学生提供精神支持[17]。其专业能力是多种核心能力的综合应用,涉及知情意行等多个方面,是教师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多重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以德育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文雅之士,在人的本性驱动下获得真正的道德[9] 600。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而道德品格的最佳教育途径往往是由道德品格高尚的教师来教授或示范[34]。教师是开展教育性教学的主体专业人员,须坚持德育为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在AI时代,德育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ChatGPT不会按照德育的科学理论、内容、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会提供隐含不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语料,而且缺乏对发表在付费订阅期刊和书籍上的科学研究的了解,提供的信息资源并不充分[35],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削弱教师德育成效。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教书育人,还要涵养高尚师德,以身作则、以德育德。
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在ChatGPT时代,学生面临的道德挑战和伦理困境愈发多样化,价值判断愈发困难,以德育德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重要。教师须了解AI和大数据在教育中的潜力,同时意识到相关风险[36],主动担当,发挥以德育德优势,引导学生遵循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德育观念和德育方法,以适应ChatGPT时代的新挑战;要以自己的言行示范熏陶学生,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形成AI时代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力;要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分辨技术伦理,合理使用AI工具,正确看待和使用AI提供的信息。在我国,“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道德、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规定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和科学内涵。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神圣使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德性而道问学,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情动情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方式也用情感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38]。人是情感的动物,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其情感非常丰富和敏感。教师的情感具有感化作用,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教育的力量无穷、影响深远。ChatGPT只是一个程序,无法提供真实的情感反馈和体验,替代真实的人际情感交流。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Holstein.K.等通过实验证实,学生们希望从人类而不是AI导师那里获得情感支持[39]。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学院梅努查·比伦鲍姆(Menucha Birenbaum)认为,ChatGPT的限制是无法理解和响应用户的情绪和感受[35],欠缺真正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是一个能够懂得和觉察少年思想和情感脉搏的人[40]。以情动情就是教师运用情感的感染力去打动学生,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励他们的行为。“亲其师,而信其道”,教之以情、施之以爱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沛西·能曾说,如此众多的教育努力的相对无效性,主要是由于忽视了作为人的最近动力来源的情感,才是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行为方面[41]。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杰奎琳·巴切勒(Jacqueline Batchelor)的研究也表明,人类教师是唯一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社交和情感健康”的实体[42]。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自己的情感健康,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情感交流,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共鸣;搭建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平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情感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以志励志
教师是学生情感、信念、意志的塑造者[43]。教师专业信念作为一种思想和意识的形态,超越教师个体的思想和精神,以主觀意志的形式呈现。教师的意志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内驱力以及自我激励、调控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信念。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都未成熟和不稳定,可塑性极强,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以志励人。真实的信念意志养成需要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而ChatGPT只是一个程序,无法提供真实的情感支持和互动。意大利教师培训与教育学院穆乔诺(Mujiono)认为,虽然 AI技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帮助教师,但教师在引导和激励学生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44]。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45]。教师扮演着学生“价值观和信念的引导者、心理和情感发展的照顾者”等角色[14]。以志励志,就是以教师的意志品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之确立目标,调节支配自身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师坚强的意志一般包括实现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解决矛盾的坚韧自制性、耐心工作的坚持性和面对困境的顽强性[46]。它受教育使命感、对学生的感情、对自身职业的认同以及社会期望和支持等因素影响。人无志不立,教师要内外兼修,设定明确的目标、培养积极的心态、寻求认同支持、持续学习和发展以及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工作,铸就坚定意志信念,增强信心和动力,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四)以行导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还需要在行为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行导行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由于ChatGPT无法完全洞悉学生的复杂需求和情绪,缺乏对特定文化和社会语境的深入理解,不具备人类的情感智能,因此难以像教师那样通过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相对于ChatGPT等AI技术,教师在以行导行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应强化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强化信任关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和学习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表扬,以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持续自我提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当然,教师也不是十全十美,但努力给学生展示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极大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同时,澳大利亚的伊因·莱尔(Ian Lyell)认为,ChatGPT自动化了收集信息和编写信息的过程,教师要接受ChatGPT技术,教会学生批判性和建设性地使用这一技术。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重视评估ChatGPT作为学习的工具、质疑和证实按需提供的信息、利用ChatGPT来促进学习[47]。对于如何对待ChatGPT,教师需科学引导及给予榜样示范。一是导之有理,要了解技术原理、传授技术知识,也要强调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二是导之有方,要融合使用ChatGPT和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要设计实践活动,促进批判性思考和创造力。三是导之有行,要展示正确使用ChatGPT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也要监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ChatGPT。四是导之有力,要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使用ChatGPT时进行反思和评估。学习的方法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48]。教师应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实践示范,提高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ChatGPT的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智能教育呼唤更专业的教师发挥核心作用。教师要掌握教师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变化,借助AI赋能,聚焦专业核心要义,对标实践向度要求,提升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助推专业自我迭代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提升教育素养
教师要深化对教育目的和本质的理解,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责任,精准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教师要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要对所教授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能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设计综合性课程项目,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和价值。教师要明确教育的道德边界和教师的责任,不因追求技术的新颖性而忽视教育的本质,要强调技术的辅助性,同时避免过度依赖技术,确保教育的主体性和人文性,坚守教育伦理和道德原则。
(二)提升人文素养
教师要坚信教育的力量和价值,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和使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持之以恒地追求教育理想;加强人文教育的学习和研究,丰富人文知识,坚守职业道德,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注重人文关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困惑,弥补AI在情感交流方面的不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AI技术的伦理规范和潜在风险,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AI技术,避免过度依赖或滥用。
(三)提升信息素养
教师要开放思想,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深入了解AI、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理解其原理、应用和潜力,熟练应用相关软件、工具和平台;要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能力,培养人机协同教学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要了解AI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和限制,学习如何与AI工具进行有效合作,培养人机协同教育教学的意识与能力;要学习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知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AI技术,加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教师的专业结构中,专业认知是基础,专业情感是动力,专业信念是支撑,专业技能是关键。专业认知和技能是理论与方法,专业情感和信念起中介和催化作用,只有知情意行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ChatGPT等AI始终无法代替教师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49]。学生经常在变化,永遠是新的,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切学生绝对同样适用的[50]。随着AI工具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将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51]。传授知识学问的教师易找,培养德性、引导人生的教师难得。因此,AI时代的教师更须锚定专业核心要义,综合运用知情意行等多种专业技能,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启智润心,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JAEHO JEON, SEONGYONG LEE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education: A focus on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teachers and ChatGPT[J/OL].(2023-04-17)[2023-11-22].https://doi.org/10.1007/s10639-023-11834-1.
[2]GEESJE VAN DEN BERG, ELIZE DU PLESSIS. ChatGPT and Generative AI: Possibilities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lesson plan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openness in teacher education[J].Education Sciences, 2023,13(10):998.
[3]HAO YU. The 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s of ChatGPT in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New demands for teachers roles[J/OL].Heliyon, 2024,10(2):e24289. https://doi. org/10.1016/j. heliyon.2024.e24289.
[4]陆道坤,钱鹏雁.如何拥抱“已来之未来”:ChatGPT的“入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师发展研究,2023,7(03):74-81.DOI:10.19618/j.cnki.issn2096-319x.2023.03.010.
[5]吴军其,吴飞燕,文思娇,等. ChatGPT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机遇、挑战和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 2023(05): 15-23, 33.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EB/OL]. (2019-05-09)[2023-11-22].https://www.docin.com/p-2209430872.html.
[7]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4.
[8]扈中平,吕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4.
[9]吕渭源,李子健,苏兵民.中外著名教育家大全[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707.
[10]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89.
[11]HEIMANS S, BIESTA G, TAKAYAMA K, et al. ChatGPT, subjectification, and the purposes and politics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its scholarship[J/OL].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3,51(2):105-112. https://www.tandfonline.com/loi/capj20.
[12]光明日报. 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 (2023-05-22)[2023-11-25].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3/0522/c117092-32691315.html.
[13]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 (2018-01-31)[2023-12-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14]WANG LE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0,1550:022030.
[1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沪宁出席[J].党建, 2019(04):4-5.
[16]王长纯.教师教育思想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291.
[17]EDWARDS C, EDWARDS A, PATRIC R, et al. I, teacher: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social robots in communication and instruction[J].Communication in Instruction, 2018,67(4):473-480.
[18]KIM J, MERRILL JR. K, KUN XU K, et al. I like my relational machine teacher: An AI instructors communication styles and social presence in onlin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21,37(18):1760-1770.
[19]ALEXANDRA L.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I in education, and will it replace teachers?[J].Education Journal, 2022(503):17.
[20]人民网.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09-10)[2023-11-22].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10/c64094-25629946.html.
[21]俞婷婕, 杨丽婷.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专业认同之重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105-110.
[2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87.
[2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44.
[24]FELIX C V.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nd AI in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humanizing higher education, 2021(33):33-48.
[25]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冯大鸣,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31.
[26]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54.
[27]MARCUS G. Noam Chomsky and GPT-3[EB/OL]. (2022-05-22)[2023-12-11].https://garymarcus.substack.com/p/noam-chomsky-and-gpt-3.
[28]潘懋元.大學教师发展论纲——理念、内涵、方式、组织、动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 62-65.
[30]HOLSTEIN K, MCLAREN B M, ALEVE V. Student learning benefits of a mixed-reality teacher awareness tool in AI-enhanced classroom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2018(10947):154-168.
[31]王娩娩.高校多媒体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14): 56-59.
[32]徐伟,尹若飞,陈德云.德国教师教育改革动向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3(12):69-80.
[33]ghacks.net. The dangers of AI as told by OpenAIs CEO[EB/OL]. (2022-12-13)[2023-12-11].https://www.ghacks.net/2022/12/13/dangers-risks-ai-openai-ceo/.
[34]王凯,伊丽莎白坎普贝尔.当代西方教师伦理研究新进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9:24.
[35]BIRENBAUM M. The chatbots challenge to education: disruption or destruction?[J/OL].Education Sciences, 2023,13,711. https://doi. org/10.3390/educsci13070711.
[36]郑哲涵,韦林翠.教师数字能力培养路径探究——基于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的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 2023(11):70-80.
[37]程良龍,邵晓琰.立德树人:高等教育专业思政重在价值引领[J].教育教学论坛,2021(04):1-5.
[38]冯忠良.教育心理学(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144.
[39]HOLSTEIN K, MCLAREN B M, ALEVEN V. Designing for complementarity: Teacher and student needs for orchestration support in AI-enhanced classrooms[J/OL].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subserie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ecture Notes in Bioinformatics), 2019(11625):157-171. https://doi. org/10.1007/978-3-030-23204-7_14.
[40]肖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113.
[41]王承绪,等.战后英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31.
[42]Batchelor J, Petersen N. Preservice student views of teacher judgement and practice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Southern African Review of Education, 2019,25(1):70-88.
[43]陈文心,彭正文.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40.
[44]MUJIONO M.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 : Teache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OL].Jurnal Kependidikan: Jurnal Hasil Penelitian dan Kajian Kepustakaan di Bidang Pendidik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2023,9(2):618-632. doi: https://doi. org/10.33394/jk.v9i2.7801.
[45]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59.
[46]赵炳辉.教师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20-121.
[47]LYELL I. What history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ChatGPT[J].Agora, 2023, 58(2):3-7.
[48]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64.
[49]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60-61..
[5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5.
[51]令狐德棻.周书·列传(卷四十五)[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386.
On the Essence and Practical Dimens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 in the Era of ChatGPT
LAI Xianming SU Mingao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The emergence a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resented by ChatGPT,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eachers. Teachers urgently need to reflect and explore their professional value and core principles. The cor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profession, as reflected in cognitive, emotional, belief, and behavioral aspects through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Structure Theory, are crucial, foundational, and essential. These principles involve embodying educational purposes, prioritizing human-centeredness, adhering to educational beliefs, and promoting human-machine symbiosis. In the era of ChatGPT,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 should fully apply these core principles to educational teaching,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intention, and action, fostering moral character, evoking emotions, inspiring aspirations, and guiding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focus on core principles, align with practical dimensions, enhance deeper level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realize their professional value in the digital age, being not only “knowledge guides” but also “mentors of character”.
Keywords: ChatGP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value; Co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 Teacher accomplishment
(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作者简介:赖显明,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31);苏明骜,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教师(广州,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