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颁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要“促进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注重残疾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动了特殊教育的發展,也为一线特教老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的同时还要为特殊学生提供相关的康复服务。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模式正在向“医教结合”“教康整合”的模式转变。
在培智学校课程中设置特奥滚球项目是在确立了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本校学科课程理念及实际校情做法。因为趣味性强、易于开展且规则相对简单、运动强度较小,所以更适合智力障碍学生参与,深受特奥运动员的喜爱。特奥运动项目的教学对提高智力障碍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也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培智学校特奥滚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在实际中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几点滚球教学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二、特奥滚球教学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易陷入枯燥的重复练习而使学生失去兴趣
在特奥滚球的教学中,基本动作是学习该项目的基础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准备姿势动作,如手部持球动作、下肢支撑动作,抛球、掷球动作,瞄准动作等。动作技能的学习是通过重复练习而完成的,要改善动作技能的准确性、速度和流畅性,除了练习之外,没有更简易的方法。由于智力障碍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短、情绪调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原因,若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重复训练,让学生反复不断地练习某一个动作或内容,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枯燥的训练陷阱,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滚球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懒惰、倦怠,甚至是抵触情绪。
(二)对技战术的理解和掌握较困难,竞赛优势难显现
在滚球教学中,方向和力量的控制是大部分学生不易掌握的两个难点,对比赛中战术的理解和运用也只有能力很强的学生才能习得并施展。这是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从事活动所需的灵敏度和运动能力明显低下,感觉统合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低下,对轻、重这样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种种障碍使得学生滚球时把握不好方向,掌握不好力度,让靠近目标球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完成过程中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学习过程长、见效慢,成就感不足
特奥滚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其动作技术与规则虽简单易操作,但也有一定系统性,尤其是对技战术的领会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和经验积累。若按每周4个课时量计算,中重度学生至少需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初步掌握其“玩法”,要培养一名特奥滚球运动员至少需要经过两年的不间断训练才能在赛场上初露头角。较长的训练周期使学生看不到进步和成功的希望,加之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练习会使学生感觉无趣且成就感低下,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造成被动的学习局面。
三、特奥滚球教学建议与对策
(一)特奥滚球教学建议
1.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滚球动作教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邓猛认为我国培智教育教学中体现最多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较缺乏建构主义的运用。行为主义重视训练与重复,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出发,通过参与体验、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笔者认为采用建构理论来引导学生学习滚球动作技能也是值得尝试的。
动作技能可分解为构成整个行为表现的一系列步骤或“部分技能”。例如,滚球包括摆臂、瞄准的部分技能(这两者同时进行),紧随其后的还有掷球的技能。学习滚球要求综合几个不同复杂程度的部分技能,简而言之就是先将滚球动作分解练习后再整合成完成。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分解中学习滚球,同时构建学习知识的大厦,学会有意义地、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滚球的下肢动作时,为了让学生对比单膝跪地姿势和弓步姿势哪种更稳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合作、操作来探究两个姿势任务动作的不同,继而找到更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姿势,最终将学习成果予以表达与展示。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在滚球动作的学习中感受动作与身体的关系。
2.差异教学下的多方法、多学科融合,促进教康整合
为什么不是分层教学,而是差异教学?华国栋认为:分层客观上形成了标签效应,伤害了一些后进学生;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而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如情感态度的差异、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差异,用分层教学难以解释,因为差异并不是层次问题;差异教学强调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努力避免学生被动分层的状况。从这个角度来看,差异教学的理念更符合特奥精神,也能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生制定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力量五线谱”时,可根据学生喜好、特长和敏感点,选择用视觉颜色区分、数字标记、触觉刺激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力度的大小。学科整合方面,滚球运动可与数学、语言沟通、音乐律动融合,例如数学方面融入计算得分、掷球的次数和顺序、比远近等。在康复方面,滚球还可以借鉴神经平衡疗法中的一些动作和方法来培养学生下肢动作的稳定性,提高滚球技术;还有物理治疗、感统训练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来进行辅助教学,体现教康整合。
3.特奥精神下的“学-练-赛”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让每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勇敢尝试、争取胜利”,使每位参与者学会“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这是特奥会的口号和精神,也是进行滚球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达成的目的之一,即勇于参与、体验快乐、培养技能、学会分享、努力成功。“学-练-赛”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学习动作技能,再指导学生练习并掌握动作技能,最后设计特奥比赛进行技能的巩固与运用。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量身打造特奥比赛环节,为每个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使得人人都可以是特奥运动员,人人都可以体验站上领奖台的喜悦,获得满满的成就感,通过长期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细心,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两种滚球技战术教学对策
1.力量控制的对策——“力量五线谱”
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在练习时较难理解和把握滚球的力度。为了将“力量”“力度”“轻”“重”等这类抽象的概念和要求具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合理地控制滚球力度,笔者设计了“力量五线谱”帮助学生解决滚球力量控制难的问题。
“力量五线谱”及教学方法介绍:在滚球场地上,将抛目标球的有效区(中线和边线之间的部分)平均划分为四个区域(黄区、绿区、蓝区、红区),中间分别用黄、绿、蓝、紫、红五条线标注位置,第一线与中线重合,第五线与边线重合(各区线位置如图所示)。四个不同区域的颜色由浅至深表示力量程度的不同,颜色越深力度越大,第一线到第五线力度依次增加。
认知层面可先通过看一看、指一指、说一说、认一认、摆一摆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位置应采取的力度大小,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语言、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实践层面,可由轻到重,从第一线或者黄区依次向后推进教学。用此方法应注意视觉提示辅助手段的设计和使用,例如用颜色标记、动物玩偶标记、标志桶标记出所要练习的区域,凸显目标内容。
2.靠近目标球的五种方法
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高能力高水平学生的独立分析判断意识和能力,做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靠近目标球的方式。另一方面,加强战术教学,使学生掌握几种靠近目标球的方式方法以便灵活运用:
(1)直接靠近法,这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用于比赛刚开始时,若前方无障碍球的阻挡就可直接掷球让它向目标球靠近即可。
(2)另辟蹊径法,若目标球前方有障碍球与自己形成“三点一线”时,则无法直接靠近目标,此时需要滚球者另辟蹊径以避开障碍球,重新找一个能直接靠近目标球的位置进行掷球。
(3)间接靠近法,当自己的球无法直接靠近目标球时,采用击打我方在场上的其他球使其入局的方法。
(4)使对方远离法,当双方各自有球在目标球附近,而对方一球更接近目标球时,采用击打对方的入局球使其远离目标球,这样我方球可自然入局。
(5)自我保护法,比赛到了中后期,当我方球已入局时就要防止对方破坏我方的有利局面,可以通过给对手制造障碍球以形成自我保护,将有利形势维持到当局比赛结束。
四、结语
作为一项趣味性强又易于开展的特奥运动项目,滚球自从2006年在全国特奥运动会上首次露面后,越来越多的智力障碍人士参与其中。它既能锻炼手眼协调、发展上肢动作控制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符合智力障碍学生功能补偿、潜能开发的需求。基于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滚球时易出现的困难和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差异教学、多学科渗透、以赛促学等方式,在“教康整合”理念下,按照适当、适合、适度的原则,合理地将康复手段融入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主、康复目标为辅,医教结合、教康整合,敢于实践创新,让滚球这项运动带给学生更多欢笑、更多自信、更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