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活动课堂“主问题”设计策略探析

2024-05-23 18:01薛观求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主问题小数设置

薛观求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于2022年3月25日颁布。立德树人、育人价值为课程的第一价值。小学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立足学生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疑惑,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一、依据“自主先学”情况确定“主问题”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主先学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设计出合理的课堂“主问题”。自主先学在过去常常称为“预习”。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课前自主先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教师能够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盲区。教师在新授课之前,给学生提供适宜的预学单,引导学生有效自学,并回收批阅学习情况,能帮助教师制定出本节课最为适宜的“主问题”,再进一步展开教学。预学单上,一定要有一项内容,是收集学生不理解或存疑问的地方。

如,在教学“怎样通知最快”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个前测单。

画图:一个应急小队接到紧急任务,队长需要尽快将任务通知到7名队员。任务必须一对一进行传达,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帮助队长设计一个最快的通知方案。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并计算出通知所花的时间。

通过课前学生完成前测学习单,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反馈数据,可以真实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助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合理的数学问题,突破学生的认知盲区,从而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根据学习目标制定“主问题”

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设置,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主问题”设计,往往要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教师在教之前要对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做一个梳理,拎出关键环节,有的放矢地设置相应的主问题。

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要会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并掌握三者之间的联系。针对这样的学习目标,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问题”:①观察给出的年历表,不同年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一个月到底有多少天?学生探究学习后就深刻地了解到一年有365天和366天两种情况,一个月有28天、29天、30天、31天这4种情况,从而掌握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月和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年和日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的得到,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的主问题之后掌握的,印象格外深刻。

三、按照学习内容模块设置“主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每个模块要实现的目标和学习的具体步骤有许多共通之处。教师在设计某一节课的“主问题”时,可以先把课例大致归类到其中的一个模块,这样在设置问题时,也有了初步的方向。

小学阶段,数与代数模块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的估计等。在这个模块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考虑的方向就可以是这个模块固有的学习内容和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

如,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小数是怎么来的”“小数与整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个小数每个部分代表什么意义”分别从小数的产生的意义、小数和学生已有的整数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数感,树立起小数的模型。

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类模块时,可以根据几何知识的学习要点,和常用的学习方法来设计“主问题”。所谓几何概念多是前人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总结,经过漫长的分析和实践应用,最后形成的有效共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马上接受。几何知识的产生基础往往是基于诸多概念的认识。教师在遇到这类课型时,可以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设置“主问题”;也可以紧扣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设置适宜的“主问题”。

统计与概率类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应用也很多。这部分知识要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统计就在我们的身边,统计的价值常常在不知不觉间为我们服务。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随机现象,通过学习,能让小学生更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基于上述的背景和现实意义,遇到这类课型,教师设置的“主问题”要立足知识点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以及数据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价值。

四、立足学生兴趣点设计“主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对象为小学生,数学课中“主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小学生去探究数学新知识、掌握技巧方法、巩固拓展所学。因此,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要懂得小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有哪些、需要接受的新知识如何和已有的经验方法更好地联系起来。教师设置的“主问题”如果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实现“我要学”。

如,在教学“集合”一课时,当学生在解决有几人获得奖品这一问题时,课堂中出现了答案有争议的场景,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在此时此刻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而老师此时并未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两位学生代表帮老师整理标有刚才获得奖品同学号数的卡片,在整理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争执,两位同学都需要标有两种奖品都获得的同学号数的卡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都很希望能想出一种办法来,从而使得两位学生代表不再抢卡片了。通过这两次“學习麻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最大地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会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来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图(即韦恩图)来更好地将这些卡片整理清楚。正是通过教师的这样一种精心地设计,学生们自己独立地并积极地建立起韦恩图模型,从而通过这一巧妙的模型很形象地将“有多少人获得奖品?”这一数学问题解决了。最终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此建立起了韦恩图这种数学模型,从而教师就很好地渗透了模型思想。

总之,一节真实高效的数学主题活动课要紧紧围绕若干“主问题”来展开教学。让每位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解题方案,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组织学生独立分析、合作探究、互动交流,适当点拨归纳总结,这样的数学主题活动课才是回味无穷的。

猜你喜欢
主问题小数设置
小数加减“四不忘”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