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子云
摘 要:班级合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相较于合唱团,班级合唱教学的难度更大。经过调查,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存在普及率较低、学生兴趣不高、合唱配合度低等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合唱质量、增强自信心这三个方面论述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使班级合唱教学更行之有效,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策略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层面的课程改革已全面进入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这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教师可以以班级整体为单位进行合唱教学,尝试运用多样、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感知能力和合唱能力。班级合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全员参与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协调能力,推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在增强团队意识、彰显班级精神面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较之于合唱团的教学难度更大。因为班级合唱是以自然班级整体为单位进行的合唱教学,每一个自然班级中的学生并非是经过合唱选拔而组合起来的,所以就会出现学生的音乐素养、演唱技能和学习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从而导致班级合唱教学的难度也更高。据调查,现在初中班级合唱存在普及率较低、学生对班级合唱兴趣不高、合唱配合度低等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班级合唱教学高效开展,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为此做了一些研究,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合唱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发动机、助推器,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兴趣的助力推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一)欣赏经典,培养兴趣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教师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适合同龄人演唱的优秀合唱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厦门六中、二中合唱团演唱的曲目《稻香》《夜空中最亮的星》《如愿》等。这些歌曲是学生最熟悉、最喜欢、最贴近生活的,因而最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些合唱团的成员都是中学生,与我们的学生同龄,演唱者们边唱边进行声势律动,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深受学生喜爱。类似这样优秀的经典歌曲、表演方式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真实的活動情境中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教师在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时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举办“合唱作品推荐官”活动——校园合唱推广活动需要一名推荐官向全体师生推荐优秀的合唱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题材、声部进行、歌曲艺术表现等信息;又如“小小指挥家”活动——小指挥家指挥同学们演唱短小简单的歌曲,初步体验歌唱指挥的身份,了解指挥手势的含义、作用。这类情境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探索歌曲演唱和合唱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知识的迁移,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三)愉悦游戏,增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好奇、好玩的。音乐中的“乐”其本质就是快乐的“乐”,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多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如“节奏模仿”“音阶楼梯”等游戏,让学生在游玩中掌握节奏、唱会音阶;“听辨小能手”游戏,教师用钢琴弹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八度旋律音程的高低,让学生感知音高概念,培养一双机敏的耳朵;“找朋友”游戏,教师让学生感知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并将成为“朋友”的这几个音唱出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声势动作来表现音乐,这些都能有效增加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合唱质量的策略
(一)借助手势,提高音准
合唱的生命就是音准。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先生认为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及理想的音色变化是合唱最基本的要求。在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音准问题。班级中学生个体的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合唱的音准不规范。学生音不准在合唱时特别容易被其他声部的学生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首先关注个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音不准的原因,解决干扰因素。教师可以尝试运用音阶模唱的方式,训练学生音准,如跟钢琴模唱C大调音阶,先用“lu”或“la”模唱音高,感知音的高低关系;再用唱名模唱音阶,建立音的高低意识;再借助“柯尔文手势”,用视觉空间感加强音高音准概念;最后进行音阶轮唱和二声部音阶反向演唱,由简入繁,不断强化音高音准,层层递进,加强声部层次感。
“柯尔文手势”是指使用不同的手势、手位,通过不同的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音符音高,它是柯达伊教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手势可使学生对音符的唱名及相对音高产生联想,学生通过视觉化想象,更容易建立音符之间的音高关系,从而把握音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柯尔文手势”演唱音阶,当音阶唱准后,再借助手形的变化、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旋律。学习新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做手势一边跟琴识读乐谱,这种边唱边动的形式既生动有趣又轻松愉悦,能让学生克服识读乐谱的畏难情绪,提高音准。在进行二声部音准训练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开展师生互动,例如:教师演唱一个小三度音程低音3,并出示“3”的手势,另一只手出示高音“5”的手势,让学生唱出来,学生与教师的声音构成了一个小三度音程,随着教师的手势变换,学生跟随手势唱出相应的音高。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根据教师出示的不同手势演唱出音高。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的形式,既生动有趣,又能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使班级合唱的音准训练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协调声部,递进教学
合唱是一门多声部的音响艺术,其声部间的和谐、音响的丰富性是合唱最大的魅力。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具备较强的声部层次感,使学生坚定自己的声部立场。教师通过营造多声部的氛围,训练学生对多声部音乐敏锐的听觉能力,促进学生建立声部层次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先从轮唱开始练习,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行进,建立二声部听觉。如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雪绒花》,就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二声部演唱,学生会感到困难而畏惧不敢唱。教师应先从齐唱入手,然后进行轮唱,让学生感受两个声部轮流进行的层次感,再开始进行二声部的演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促进声部平衡。再如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光荣少年》,这是一首激越振奋、愉悦活泼、短小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在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演唱全曲之后,教师可以用声部填充的方法进行二声部创作。在歌曲倒数第三小节填充一个声部,即在高音“re 2”处向下三度添加“xi 7”构成小三度音程;在歌曲最后一个小节填充一个声部,即在高音“do 1”处向上三度添加高音“mi 3”,构成大三度音程。让学生从简单的声部填充演唱开始,初步感受两个声部的层次感。在学生建立了声部层次感后,可以选择演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再过渡到三声部合唱。教师要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选择合适的合唱曲,尽量从简单的合唱曲开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和合唱能力,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演唱中建立良好的多声部感知能力和合唱能力。
三、增强演唱自信心的策略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优秀品质。良好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积极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更应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关注个体,融洽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安全感,进而提升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宽容、耐心、平等、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畏难的情绪,让他们真切感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感觉到自己被信任被尊重,这样学生才会敢于真实地展示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尤其是孩子。欣赏可以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可以让孩子枯萎畸形。”教师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表扬,擅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教学智慧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因材施教,合理分配
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有的天生嗓音条件差,有的音准不好,有的节奏感很弱,有的动作不协调,并且在初中阶段,绝大部分男生处于变声期,嗓音沙哑、粗厚、低沉。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从简单、好听的合唱作品入手,合理分配声部。对节奏感弱、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可以让其从演唱简单的声部开始,逐步提高合唱能力。而嗓音条件差、音准不好的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小型乐器和打击乐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班级选择不同的合唱作品。如:合唱基础不好的班级可以从一些结构短小、旋律简单、轻快活泼的作品入手,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班级合唱能力强的可以选择一些艺术性效果明显的、经典的、三声部或无伴奏的合唱作品。教师要因材施教、合理分配,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搭建舞台,激励增信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将演唱教学与社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班团队活动、节日庆典等结合起来”。教师要将班级合唱教学与学校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活动、校园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表演和比赛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方锻炼。如“五四”“六一”汇演、国庆庆典、迎新展演等各类演出活动,还可以借助每周一全校升旗仪式开展主题班级合唱展示,每周展示一个班,让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台下观众的掌声就是给台上学生最好的信心增强剂。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市的班级合唱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艺术创造的成就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的自信心。
(四)以评促学,以美润心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及时捕捉、欣赏、尊重学生富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窦桂梅曾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共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教师暖心的话语、欣赏的眼神、有温度的评价能发挥“以美润心”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 语
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是对初中学生普及合唱教育的最佳手段,是全面落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进而提高班级合唱的质量,增强班级集体意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潜心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设灵活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初中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验班级合唱魅力的同时完善自身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桂林市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潘丽琴,何伟.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问答与案例[M].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
[3] 李咏龙,刘菁清.初中音乐“班级合唱团”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2(1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