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摘 要: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美育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就中小学合唱团而言,在训练及评价过程中实施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多元化训练评价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合唱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教育的发展变革会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变化。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最基础的教育阶段,也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逐渐变革。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后,各校开始实施“减负提质”“五育并举”等工作,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也应运而生。如何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去评价学生,也成为老师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的形式。合唱讲究协作能力,它的发声方法、表现形式跟独唱是有所区别的。合唱训练能使孩子们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欣赏作品时提高审美能力,在每一次比赛和演出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因此,合唱是一门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艺术。本文将探究如何去训练以及评价学生的合唱能力。
大部分音乐教师在合唱训练环节仍然沿用传统的排练方式,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会导致训练过程枯燥无味、教学形式无法得到有效创新。虽然当前优秀的合唱作品不断涌现,但是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到实时高效的教学创新。比如在练声环节,教师通常只是带领学生进行模唱练习,并未通过其他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发声方法,缺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对如何唱好一首合唱作品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相对应的是单一的评价模式。期末,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打分,要求从学过的合唱曲中选一首歌进行演唱,唱得好分数高,反之则分数低。因此,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演唱也无法达到教师想要的合唱效果。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改革的目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合唱训练在教学改革活动中需要对现有的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合唱作品、表现形式及评价机制进行革新、优化、调整,引入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资源,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探索空间。我校合唱团员的组成可分成三类:一是从小学过声乐,有一定的歌唱基础的学生;二是没有学过声乐,但有一门特长,在乐感方面有很好的把握性的学生;三是没有上过任何音乐方面的专业课,但热爱唱歌的学生。
这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训练合唱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通过一年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系统的声音训练。
一、多元化的训练方式
教师将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融入情景教学、游戏教学、模唱教学、编创教学等方法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过程的兴趣,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從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运用学科融合法训练气息
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气息训练再进行发声训练。想要唱好歌,气息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气息短浅是最大的问题。笔者通过融入科学课程,让学生以吹纸条、吹蜡烛的形式,感受慢吸慢呼和快吸快呼的气息不同,并让学生自我总结,得出两种呼吸方式都会带动腹部、横膈膜扩张,从而让学生领悟气息在歌唱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呼吸来演唱曲目。在后期训练中,笔者在音乐课堂中又融入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在操场上慢跑两圈,或进行原地跑,做到演唱气息稳定。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练声
打哈欠的状态,抬眉毛提笑肌,嘴里像含满了一口水,这些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一定会有的状态,孩子们经常唱着唱着声音就垮掉了。于是笔者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小绿龙、小马宝莉在森林里行走,想象声音从头上尖尖的角发出,气息像长长的尾巴往下沉。在边走边唱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相互观察同伴的状态,这样可以达到放松的发声状态。
(三)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节奏感
奥尔夫教学法里有声势节奏训练,学生运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拍手、打响指、拍腿、跺脚等形式,进行节奏模仿训练。在这个训练中,笔者将学生从一组分成两组再到三组、四组,节奏从单一节奏型练习到轮奏练习再到合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学生也在欢快的训练气氛中掌握了各种类型的节奏。
(四)运用模唱法增强学生音准
在合唱训练中,音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分成多个声部进行演唱时,如果学生出现音准不准的情况,会影响歌曲最终表现效果。在发声练习中笔者会让孩子们以循序渐进的视唱模式进行音准练习。首先是二度音程练习:12 23 34 45 56 67 71 1 旋律上下行唱到肌肉记忆。其次再到三度音程:13 24 35 46 57 61 1 一样的上下行训练直至滚瓜烂熟。最后,以此类推四度音程、五度、六度,还有半音的变化音练习等。学生仔细听钢琴弹奏的旋律进行模唱,可以有效提高音程关系的准确率。
(五)运用编创教学法挖掘部分学生创作潜力
以一首简单的儿歌为主,让学生加上三度叠置的二声部,或4/4拍变4/3拍,或增加歌曲强弱处理、速度快慢变化,再加上队形变换、肢体动作变化等形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学生在自主编创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音乐风格差异,掌握音乐元素,从而提升创造表现力。
(六)家校协作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在线上进行打卡,自觉练声5分钟,家长进行监督。在这5分钟里,学生回忆教师在上课时的要求和教授的内容,然后按照要求进行声音和气息的练习,久而久之将练声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一)尝试演唱多元化的合唱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一年多的声音训练过程中,笔者教学生们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作品,在学生气息、音准都稳定后,开始慢慢让学生尝试歌谣和外国歌曲,如《落雨大》《氹氹转》、客家话歌曲《一棵开花的树》《莫欺少年穷》、拉丁文歌曲《adiemus》、英文歌曲《do re mi》《together》、《经典古诗词童声合唱曲》等。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歌曲,了解每一种语言背后的国家文化,不仅丰富了文化知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日常训练过程使学生的个性逐渐凸显
一是演唱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一些声音条件较好、悟性较高、日常练习勤快的学生,会在演唱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基本达到合唱团的要求。这时候笔者会把主要的演唱任务教给他们,让他们带领各声部进行声音练习。
二是编创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一些性格偏内敛的学生,对和声构成方面兴趣颇深,这时候笔者会选择一些大家都喜欢的轻快流行的小短歌,让他们尝试谱写二声部。
三是舞台表现力突出的学生。一些声音条件稍弱的学生,也许在舞蹈方面特别擅长,这时候笔者会把作品合成之后加入动作肢体表现的工作交给这类学生。学生们在律动编创中同样能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是综合管理能力突出的学生。一些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在管理整个团队上有一定的威慑力,笔者会让他们担任合唱团团长、声部长等职务。这些学生不仅能组织好合唱团的日常练习工作,还能协助老师进行纪律管理、组织团建活动,增强合唱团员们的凝聚力。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应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只是一味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打破“一人主宰课堂”的现状,要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各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在一门特长的培养中认识自我、发掘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
(一)自我评价方式
主张学生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自己一学期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学生要从学習态度、技能掌握、是否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三点进行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合唱训练课每星期两次,其他时间需要学生自觉进行声音和气息的练习,多欣赏不同合唱团的合唱作品。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促进自身提高的方法,总结出日常积累的重要性,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下学期努力的方向。
(二)生生互评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中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同伴之间的评价对学生来说也许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相互聆听旁边同学的声音,用心聆听声部之间的声音。学生在边唱边听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同伴的长处,向优秀音色靠拢,做到声音统一。学生在交流中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自身表达能力。
(三)师生评价方式
在合唱训练课中,学生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应善于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个合唱团中,不可能人人都是优秀的演唱者,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有些学生声音条件非常好,教师应注重演唱方面的评价;有些学生在作品理解上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有些学生在编创方面有很强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编创方面的评价;有些学生在舞台表现力方面有特别之处,教师应注重学生表现力方面的评价;还有些学生擅长管理团队,教师应注重综合能力方面的评价。当然,教师除了评价学生的长处,还应要求学生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之处,因材施教。
(四)家校评价方式
学生在家练习,然后进行线上打卡,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从家长的评价中可以了解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学生在参加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不应只是合唱技巧、作品的表现等,还应该有互帮互助、集体观念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家长的评价、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评价也十分重要。
(五)社会评价方式
社会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比赛、艺术展演的形式对整个合唱团演唱的作品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学生平时的积累最终需要通过社会评价去获得肯定。学生通过比赛,克服紧张情绪,完整演绎歌曲,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在舞台上;学生们在比赛现场观摩其他合唱团队的表演,找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社会评价方式不只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整个团队都是一种考验,教师从获得的名次中了解今后合唱训练中需要补缺之处,进而提升合唱团队协作力。
四、结 语
多元化的训练方式和评价体系在合唱训练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摈弃了“一刀切”的教育形式,让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从而因材施教。多元化评价让每一位热爱合唱的学生能够在合唱团里发挥自己的光亮,或组织管理,或编创歌曲,或演绎作品,都能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从而提升整体核心素养。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模块评价模式,本文目前只涉及纵向的评价,在日后的训练中,还需要思考如何在每一个纵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模式,最终形成覆盖每个学生的每一面的全面评价模式。
多元化教学及评价在合唱训练中展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日常练习的重视度,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师能够在实践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 徐雅楠.趣在合唱,唱出音乐的“和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1):44-48.
[2] 潘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J].天津教育,2022(18):131-133.
[3] 彭红英.运用多元化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2(2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