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折页”的科学论证式教学探讨

2024-05-22 09:30李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

李菲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市江宁区“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科学课堂基于‘学习共同体发展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编号:JN2021/28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论证活动为基本特征的论证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缺少思维支架和证据意识,且很难将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外显的高水平论证话语。“三折页”的设计与应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观点经历“搜集证据—整理证据—论证观点”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三折页;论证式教学;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2-0072-03

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论证是批判性思维在科学学科中的体现,有助于实现概念的理解和转变,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科学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论证式教学强调就真实问题提出观点,以探究实践的方式寻找证据,并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阐述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或进行反驳。因此,以论证活动为基本特征的论证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以推理论证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思维。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的论证式教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少思维支架,以口头论证为主,缺乏对论证行为中的思维过程的记录;二是缺少证据意识,无法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关联性与完整性;三是不能将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外显的高水平论证话语,学生习惯于依据证据直接说出结论,缺乏推理论证的过程。这些都是论证式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折页”指将一张纸折两次,平均分为三块,常用于广告宣传单。在论证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三折页”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引导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三折页”的标题;再围绕观点经历“搜集证据—整理证据—论证观点”的过程,为观点的成立提供支撑,即“三折页”的三页内容。围绕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与应用“三折页”,能为学生的论证活动搭建思维支架,提高学生的证据意识,促使学生运用高水平的论证话语将内隐的思维活动显性化。

下面,笔者以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有质量吗》一课的两次教学为例,探讨基于“三折页”的小学科学论证式教学。

一、在冲突的情境中明确观点

提出科学观点是论证的起点。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前概念,促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做出不同的解释。基于此,笔者创设了第一个教学情境。

笔者先出示一袋大米、一袋塑料积木,并提问:“如果想知道这两袋物品哪袋更重,有什么办法吗?”再演示如何用电子秤称量两袋物品的质量。然后,出示一袋空气,启发学生思考:“空气有质量吗?”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空气没有质量,因为平时感觉不到;有的认为空气有质量,因为空气是沉在地面上的……但对这个问题开展后续探究时,学生并不关心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尤其是在对观点进行解释时,学生只关注实验现象和结论,忽视了先前提出的观点。

因此,真实有效的情境不仅要促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还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认知冲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于此,笔者在第二次教学中,在第一个情境的基础上,创设了另一个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当学生就空气是否有质量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将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放到电子秤上,电子秤显示4.6克,教师惊叹:“空气竟然也有质量!”这时,有学生质疑,说这是塑料袋的质量,要将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后再称量。教师放掉空气后再次称量,电子秤依舊显示4.6克,教师再一次惊叹:“空气原来没有质量啊!”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依据该现象认为空气没有质量,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解释。此时,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迫切想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慎重思考后明确自己的观点(见表1标题),为后续论证指明方向。

对比两次教学,笔者发现:创设一个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经过充分思考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迫切想要寻求证据解释自己的观点,从而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同时,便于学生之后重新审视观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建构。

表1 《空气有质量吗》“三折页”

[我的观点:空气( 有 、 没有 )质量 搜集证据的方法 搜集到的证据 解释与结论 (材料简图略)

从上面选择需要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并画出来 前 我的解释:

我之前的观点是……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

这与我之前的观点是/否一致 后 我的结论:

空气           质量 说一说我的预测:

如果看到了……

说明空气(有、没有)质量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

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二、用更多的方法搜集证据

搜集证据是论证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搜集证据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做实验,二是查阅资料。前者是《空气有质量吗》一课搜集证据的主要方法。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第一次教学。

课上,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电子秤、瘪皮球和打气筒),思考实验方法并分小组汇报。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搜集证据的方法单一,都是比较瘪皮球和充气后皮球的质量;二是只描述实验操作,不会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与观点建立联系;三是缺少对实验方法的记录,无法将其与证据、解释建立联系。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第二次教学。笔者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材料:电子秤、简易天平、瘪皮球、打气筒、皮球放气嘴。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并将实验方法画在“三折页”第一页“搜集证据的方法”上(见表1第1页)。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画图能力有限,教师在该页上方提供了各种材料的简图,方便学生画出实验方法。同时,在该页下方提示学生思考:“如果看到了……(实验现象)说明空气(有、没有)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依据简图能够顺利画出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较好地将证据与观点建立联系。另外,由于实验材料的多样性,学生搜集证据的方法也变多了,为后续论证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对比两次教学,笔者发现,学生搜集的证据不仅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还要尽量丰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因此,在论证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不同方法搜集多个证据。学生选择需要的材料设计实验并画出简图,高效地呈现了搜集证据的方法。“三折页”第一页上方的简图为学生画图提供了支撑;同时,下方的“说一说”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基于证据的论证奠定了基础。

三、在众多的信息中整理证据

证据是论证的前提。论证式教学中的证据,指学生论证观点时,用来支持或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所依据的具体材料或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这就要求学生从搜集到的众多信息中整理证据。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第一次教学。

课上,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秤比较充气前后皮球的质量,并在记录单中记录实验时电子秤的示数。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搜集到的证据单一,所有证据都是充气前后皮球的质量;二是只记录皮球的质量,未记录皮球的状态,不能完整地呈现证据;三是不对证据进行分析,将因操作不当产生的错误数据也记录下来。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当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三折页”第二页“搜集到的证据”(见表1第2页),从众多的信息中整理证据。笔者让学生自由选择记录方式,如画图、写字或者二者兼用,但要注意完整地记录证据。如,用简易天平做实验时,学生先将两个瘪皮球分别放在两个托盘上,此时,天平的平衡杆处于平衡状态;再给其中一个皮球打气,并放回到托盘上,此时,平衡杆发生了倾斜。这时,笔者要适时提醒学生,只有对平衡杆前后两次的状态进行比较,才能对观点进行解释,因此平衡杆两次的状态都需要记录。为了呈现完整的证据,笔者还要提醒学生记录皮球的状态。此外,为了确保证据的可靠性,笔者要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及时发现因操作不当产生的错误数据,并重新进行实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能及时记录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较为完整地呈现证据;同时,还能对异常证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辩证思考。

对比两次教学可以发现,从众多的信息中整理出论证所需的证据,能提高证据的可信度,有效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异常证据,通过试水实验等回顾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反复实验,分析异常证据的来源,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证据的关联性,即证据与观点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并及时记录与观点有关的证据。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呈现完整的证据,为后续论证做铺垫。教师可以根据证据的关联性提前划分记录的区域,引导学生思考证据的可靠性,并完整记录证据。

四、在证据的解释中论证观点

依据证据论证观点是论证式教学的关键。学生要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以支持(质疑)自己的观点。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第一次教学。

在搜集证据后,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得出了什么结论?”笔者发现,在表达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描述实验现象并说出实验结论。但是,学生的表达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缺少解释证据的过程,学生往往直接说出结论,在表达时也只对现象进行描述;二是不能将隐性思维显性化,学生虽然能够进行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述,缺乏论证话语;三是不关注自己的观点,不能将解释与观点建立联系。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在学生整理好证据后,笔者搭建論证观点的支架(见表1第3页)。该页给学生提供了论证的话语:“我之前的观点是……”“我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现象说明了……”“这与我之前的观点是(否)一致”“我的结论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笔者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基于论证话语,尝试利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对证据进行解释,以支持(质疑)自己的观点;再在全班开展集体论证,让学生倾听他人的论证,并对自己的论证过程进行反思,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对比两次教学,笔者发现,解释证据的过程需要科学思维的参与,论证观点更需要将隐性思维显性化。论证话语为学生的论证提供了支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利用常见的论证话语(见表2)开展论证活动,将隐性思维显性化,促进生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

表2 常见的论证话语

[常见的论证句式 指向论证过程 我之前的观点是什么? 提出主张 我的证据是什么? 描述证据 这个证据说明了什么?我是怎样想的? 做出解释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什么? 提出疑问 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什么? 表达支持 我的结论是什么?

与我之前的观点是否一致? 积极反思 ]

综上所述,“三折页”给小学科学论证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架。学生在冲突的情境中明确观点并产生探究的欲望,为后续论证指明了方向。围绕观点,学生先用更多的方法搜集证据,利用示范性简图画出搜集证据的方法,并将现象与观点建立联系,为后续基于证据的论证奠定基础;再从众多的信息中整理证据,合理划分记录区域,将证据完整地记录下来,既确保了证据的完整性,又凸显了证据的关联性;然后,关注异常证据,确保证据的可靠性;最后,基于证据论证观点,在提出主张、描述证据、做出解释、提出疑问、表达支持、积极反思的过程中,利用论证话语使隐性的科学思维显性化。这样,既推动了论证活动的持续开展,又培养了学生科学论证的能力,最终实现了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雍星星. 基于“解暗箱”的论证式教学: 以《暗箱里的秘密》一课为例[J].科教导刊,2021(24):47-49.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基于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究式教学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大数据视野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用科学思维解密科学研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