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北溟
竹毛肚
看到菜谱上赫然出现的“竹毛肚”字样,顿时觉得又惊又喜。竹子和毛肚,这两种看似完全不相干的美食,究竟如何搭配在了一起,又能触发怎样的味觉体验呢?估计你也和我一样,被这个名字给蒙蔽了。其实,这种食材本来并不沾荤腥,只是天然的乳白色网状结构长得实在太像牛毛肚,因而得名。竹毛肚就是竹荪盖,自身味道并不浓烈,并且表面凹凸不平,因此适合百搭各种滋味。
烧椒、蛋炒、红烧、凉拌,从热汤到冷盘,就没有不适合它出现的场合。而且无论出现在哪,它都容易沾裹丰富的酱汁,解馋下饭,脆爽始终。
竹荪
竹荪盖尚且如此让人惊喜,竹荪更不必提。竹荪的口感介于韧和嫩之间,它的口味鲜美,在古代更是跻身“草八珍”,享有“竹鸡”的美誉。
常见的做法有很多,但多以能饱吸汤汁为烹饪目的。或拿浓汤来烩,或以鲍汁来扣,或者填入内馅做成竹荪酿,兼具色香和味美。以前吃竹荪的场合都是涮火锅,和各色食材混杂一处,反而凸显不出竹荪的妙处来。这次单独品尝竹荪调汤,清淡的滋味深处自有一股鲜甜,远非复合调味料所能及。
竹胎儿和竹胎盘
竹胎儿顾名思义,藏于竹荪蛋(竹荪没有长成熟时候的子体)中心,靠不断地吸收营养供自己发育。成熟后撑破竹胎盘,长大形成竹荪。和竹子相比,竹胎儿的口感更为脆嫩,仿佛春风春雨飘过微波泛起的湖面。嚼起来也完全没有纤维的质地,拿来炒青椒或是烧鸭,都很妙。青椒滋味浓,竹胎儿也索性随物着味,变得清新而生猛,仿佛初生的牛犊;烧鸭肥美,竹胎儿也彻底化身厚腻,加速进度,少年老成。
竹胎盘是一种脆脆的半透明薄壳,口感有点像没发好的银耳,由内向外的薄厚也不太均匀。通常来说,干锅收汁倒也不难嚼,鸡汁煨过后则更有滋味。只是或许全竹宴的品种过于丰盛,把竹胎盘显得并不出彩。
竹燕窝
竹燕窝是生长于竹子中部或根部的真菌,吃起来口感松松垮垮的,像是在吃生长在林间空地上的“海藻”。或许是同属于真菌的缘故,竹燕窝尝起来的口感和滋味都和“地衣”很像。看看菜谱上提供的品类,酸辣竹燕窝、肉沫竹燕窝、竹燕窝蒸蛋……竹燕窝真是一款脾性极其温和的食材,炒肉随肉,蒸蛋随蛋,绝不“挑肥拣瘦”。整场全竹宴吃下来,我最喜欢的就是竹燕窝了。别看它长了个“爆炸头”,但口感绵软不说,质地还极为蓬松。每一口都浸满菜汁,吃起来实在熨帖。
竹笋
竹笋怎么能那么嫩呢?嫩得齿间稍一用力,耳畔就響起酥爽的脆响来;嫩得每一口下去,都仿佛能嚼出新雨的清新香气来;嫩得让人心甘情愿吃素,并且一不小心念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竹”……关于竹笋的菜肴就更多啦,按季节分的春笋和冬笋,按类别分的苦竹笋、麻竹笋、芦竹笋、绵竹笋,按质地分的鲜笋和笋干,按做法分的蒸、煮、炖、炒、烫、拌、腌,不用十八般厨艺,无需浓油重酱,天生丽质的竹笋任人“拿捏”,却总能征服口味挑剔的食客。
竹节虫
金黄的竹节虫细细的,小小的,有点像童年时吃过的大米花,又像是学生时代嚼得爱不释手的炸黄金豆。但这可比大米花和酥香的黄豆粒香多了,每一口下去都是一小汪油,有一种非常细腻的令人微醺的天然美感。
除此之外还有沁着竹木清香的竹筒饭、口感冰凉细腻的竹筒豆花、脾性温和的竹荪酒、解腻爽口的竹泡菜……所有的这些再配上竹质餐具,让人自然而然地就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温和的敬意。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关于全竹宴的惊奇远不止这些,所有的美妙都很难被转叙,只待来亲尝。是时候安排一下了,让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悄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