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径清风涤烦暑”。夏日炎炎,修篁遮日的竹林,给人们减去了几分酷暑,而生长于竹林间的竹荪,则让人一饱口福。
竹荪,又名竹参、竹笙、僧笠蕈等,担子菌纲鬼毛科真菌植物,为我国特产,是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以夏季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竹荪的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裙组成。菌柄白色或灰白色。菌盖较小,钟形,表面有网格式络膜,具有微臭和暗绿色黏液。菌裙白色,从菌盖处下垂,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眼。菌托为白色或淡紫色。竹荪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竹林下生长的竹荪种类不同,其中以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最为常见。竹荪的菌盖有毒,不能食用,采时应除去。
竹荪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干竹荪含粗蛋白15~22克、粗脂肪2.6克、维生素C 1031毫克、维生素B 47毫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竹荪中含有19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竹荪素有“菌中皇后”“山珍之王”“素菜之王”的美称,入馔历史悠久。经历代发展,如今,竹荪食用方法众多,烧、炒、焖、扒或做汤等,皆可成美味。烹调时,新鲜竹荪需先用冷水洗净剪根,再放入开水中焯后迅速捞出晾凉,然后做菜;干竹荪同样需用冷水洗净泥土,再用温水浸泡回软。以竹荪为食材烹制的菜肴,如竹荪扒鸡片、红焖竹荪、清汤竹荪豆苗汤、竹荪烧双菇等,风味别具,惹人馋涎。竹荪在地方名菜中也占有一定的席位,如川菜中的“竹荪干膏”,爽滑脆嫩,汤鲜味醇;湘菜中的“菊花竹荪汤”,清脆腴美,清香四溢。竹荪不仅味美,而且还有独特的防腐保鲜作用,即使在炎夏,在吃剩的菜汤中放一两朵竹荪,可使汤羹三四天不会变馊,这是其他蔬菜所不及的。
竹荪既入菜谱,又入药典。中医学认为,竹荪具有补气益肾、止痛止渴、防腐解毒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竹荪中所含的多醣物质,能抑制和消除癌细胞,对癌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竹荪还可防止腹壁脂肪的囤积,起到减肥的作用。长期食用竹荪,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