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惑,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要开始打胰岛素了?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根据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细胞大部分被破坏,而由于胰岛细胞的非再生性,故不可能治愈,必须终身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的,有时候不用打胰岛素,通过饮食和口服药物控制也可以让血糖达标。我国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因此,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选择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服用药物控制糖尿病。
看到这里,很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会想知道,怎样才能在不打胰岛素的情况下让自己的血糖达标呢?
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其目标是:在给患者以足够且均衡的营养基础上,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尽可能地减少胰腺的负担,消除糖尿病的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的健康和活动能力,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患者应该积极努力配合治疗,根据病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或者药物治疗。具体分为以下3部分:
首先要认识到,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就要一直与它相伴。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要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和护理。
糖尿病患者应该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情况。通常在2型糖尿病早期,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让糖尿病患者掌握合理饮食方法,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三餐种类,应选择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一日至少三餐,三餐最好主副食搭配,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需求,必要时可选用富含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作为充饥食品,三餐要定时定量进食,特别在药物治疗后更应注意。要忌酒,尤其是注射了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体内糖的代谢利用,从而减轻胰岛的负担。锻炼后应有舒畅感,且应适当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研究发现,即使一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如10分钟),累计每天30分钟,对身体也是有益的。
其实,当血糖开始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警觉了。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区别对待,有人是餐后血糖高,即餐后血糖达到或超过7.8毫摩尔/升且低于11.1毫摩尔/升,这个阶段称为糖耐量受损;有的患者是空腹血糖高,6.0~6.9毫摩尔/升,这个范围以内称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血糖越接近下限,我们越是主张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一般都主张患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基本上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血糖就可以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了。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前提下先用一种药物,并视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其他口服药物,或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打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点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患者采用哪种降糖药物都会有相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需要患者朋友们密切关注。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治疗(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类,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的患者也可优先选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间可联合用药。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或换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非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可首先采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或α-糖苷酶抑制剂。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
二甲双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减少不良反应。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需慎重)。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其他:此外还有很多新型药物,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糖尿病的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只要使用得当,大部分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微乎其微。各位“糖友”们一定要记住,糖尿病的严重与否不在于服用了多少种药物或者胰岛素注射了多大的剂量,而在于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心态放松,才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