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英
摘 要 古诗文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项目化学习强调将古诗文学习置于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经典。整合单元教学资源,以八下第三单元为例,围绕“情境—勾连—生成”三个关键维度,探索古诗文项目化学习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古诗文 项目化学习 大单元
古诗文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许多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兴趣淡薄、知识不成体系、抗拒做题等问题。笔者以为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境主要在于单篇固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利于实现深度学习。一线教师要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让知识间的关联更紧密,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情境—勾连—生成”三个维度,以单元为单位开展项目化学习,于古诗文教学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古诗文单元项目化学习模式解读
围绕“情境—勾连—生成”展开的大单元项目化学习(模式框架如图1),旨在以情境驱动活动,整合碎片知识,内化应用所学,深度、整体、有效地完成古诗文教学。
图 1
具体来说,首先将大单元理念引入项目化学习,制定单元目标,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驱动性任务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然后勾连课内外知识,建立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构建起单元知识体系;最后通过项目成果的生成和评价,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真正领会到古诗文的魅力。
八上第三单元包括《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以及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下面以该单元为例,进行古诗文单元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具体阐述。
二、古诗文单元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路径
1.情境——创设情境,生动课堂
情境概念的内涵有多重解读。其一,写景题材的诗文,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带领学生体验作品,感叹“景语”“情语”时,诗文与课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情境。其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常常要去创设一个情境,即学习情境。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属于学习情境,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为了让古诗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教师首先应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相信这个情境。这里的“相信”并不是学生觉得这个情境与现实生活完全一致,而是学生愿意沉浸到这个情境中,被一步步引导着去完成情境中的任务。例如,笔者在进行八上第三单元教学前便设置了整个项目化学习的大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
第三届《浙江诗词大会》将于2023年5月在临安举行,萧然诗社将联合学校党委举办校“诗词游园会”,选拔出本校诗文“霸主”代表学校参赛。愿同学们在朗朗书声里回味诗韵,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
萧然诗社
2022年11月1日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算特别丰富,教师要尽可能选择一些校园中会发生的与古诗文相关的情境。《浙江诗词大会》是一个真实的面向全省学生的文化竞赛,萧然诗社是本校的一个文学社团,笔者便巧借竞赛选手选拔的背景引出了“诗词游园会”的大情境。这一情境的接受门槛相对较低,又不失选拔“霸主”的竞技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诗词游园会”的活动包容性很好,作为单元大情境为后续创设课时小情境留了余地。
项目化学习设计是一个逆向过程:为了达成项目目标而预设项目成果,为了生成项目成果,又组合出一个驱动性任务链。单元教学中,单课时往往承担一个侧重目标,由于课时与课时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教师还需要在单元目标及大情境下设置单课时的主要任务及适切的小情境。笔者将八上第三单元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读默课文,做好字词积累
①熟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认准字形,背默全文。★
③整理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了解文体知识,把握诗文主旨
①了解骈体文和诗歌体裁、近体诗格律等文体知识。★★
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课文中的文学常识。★★
③借助注释理解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课文所写内容。★
④体会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情感,结合写作背景把握作品思想内涵。★★
(3)提高诗文鉴赏能力,培养高尚审美情趣
①整理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景物特点和诗文意境。★★
③体会诗文遣词造句之妙,在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④通过对比阅读和文献阅读,产生独特个人思考,尝试论文撰写。★★★
(4)养成观察的习惯,尝试写景习作
①学习多角度观察景物,并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尝试运用多种手法进行特定景物的片段描写。
③在景物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独立撰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④欣赏优秀文章,按照写作要求和他人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
每个方面的分目标达成难度不一,“★”表示低階目标,“★★”为中阶目标,“★★★”代表高阶目标。根据单元目标,笔者分课时设置了主要任务(见表1)。
表 1 八上第三单元课时任务与情境设置表
课时 课时主要任务名称 小情境
第一课时 任务一:朗读设计
任务二:识记大师
任务三:音形小测
任务四:为你读诗 新手准入区——诵读修炼室
第二课时 任务一:梳理字词
任务二:学习诗体
任务三:标记格律 研习交流区——形式品析室
第三课时 任务一:课文画像
任务二:知识图谱 风采展示区——知识竞答会
第四课时 任务一:描绘意境
任务二:摹景之法
任务三:景中情思 情感体验区——意境点染居
第五课时 任务一:论文撰写
任务二:修改润色
任务三:品评佳作 观点思辨区——论道思辨角
第六课时 任务一:观察记录
任务二:段落仿写
任务三:征文投稿 笔墨挥洒区——观景记录台
文言文学习侧重读、思、写,笔者安排了六个课时来达成目标,每一课时对应“读、思、写”中的一个方面。在设置课时情境时,紧扣本课时的主要任务,从“新手准入”“研习交流”到“风采展示”“情感体验”,再到“观点思辨”“笔墨挥洒”,层层递进。由于项目化学习的大情境是“诗词游园会”,笔者在设置小情境时也划分了游园会的区域,进一步增加了情境的真实性。
2.勾连——多方勾连,整合知识
项目化学习旨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为了迁就情境或任务设计而把文本读窄的弊端,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勾连多方面的知识,建立起系统的知识观。“诗词游园会”这一情境恰好为勾连古诗文知识提供了可能,因为诗文“霸主”的知识面应当是宽广的。从勾连的面来看,我们可以先从课内入手构建起单元框架。例如八上第三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有大量零散的文学常识需要识记,笔者便在第三课时“知识竞答会”设置了为本单元课文制作“课文画像”的任务,以表格的形式串联单元课文(见表2),既能让“单元”意识走入学生心里,又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
表 2 八上第三单元课文画像参考表
课文
出处
作者 姓名
朝代
字号
头衔
经历
其他
此外,本单元收录的课文多是山水写景诗文,笔者仍借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诗文中的景物、意境,总结古诗文写景的方法。(见表3、表4)
表 3 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意境梳理表
文章 描写景物的句子 景物 特点
表 4 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写景方法梳理表
方法 依据
方法①:抓住景物特征 依据①……
依据②……
方法…… 依据……
单元教学在知识容量、语篇资源上的优势要远大于单篇教学。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相同类型的诗文,求同存异,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除了横向构建单元框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纵向勾连单个篇目或作者的相关知识,使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立体化。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这一时期是苏轼文学创作生涯的鼎盛期,笔者在第五课时补充了苏轼在该时期的其他名作,如《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抓住文中的“闲”字,让学生谈谈苏轼的“闲人”观。又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都是魏晋山水小札,可以借助文学批评理论或名家点评来丰富学生对山水小品文的认识,引导学生获取新的阅读体验,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项目化学习提升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勾连的知识可以不局限于文本。古诗文中呈现的事物如计量单位、动物名称等有的沿用至今,有的与当下大相径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现实与文本的共性和冲突带入课堂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笔者在第六课时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季节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描写片段。有学生选择秋月进行描写,一样的秋月皎皎,学生眼中的月及由此引发的感思与苏轼所记承天寺的月有截然不同的风味。从勾连的形式看,上文提及的表格形式便于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论文或作文形式便于横纵多维对比、融合知识,此外,思维导图也是能帮助学生梳理重点、形成知识体系的好方法。无论如何,在古诗文单元项目化学习中,不仅要把古诗文学习的过程转换成有趣、接近文本真实的项目研究,还应关注知识的联系、融合。
3.生成——生成成果,活用所学
项目化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最直接的验证方式就是项目成果与评价。古诗文单元项目化学习的总成果,即诗文“霸主”的综合实力展示,体现于每课时课堂、课后具体可观的学习成果。八上第三单元课时生成成果如下(见表5)。
表 5 八上第三單元项目化学习生成成果表
课时 课堂生成 课后生成
第一课时 字音字形整理单 诗文朗诵视频及评价量规
第二课时 文言现象整理单 诗歌格律标注单
第三课时 课文画像 诗文文学常识思维导图
第四课时 诗文写景方法表 诗文情思表
第五课时 小组最佳论文 对比阅读练习单
第六课时 景物观察记录、描写评价量规 写景散文
为了避免“为考而教”,让学生活用所学,随课时生成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可以以不同层次呈现。依据表5,八上第三单元第一至三课时学习成果主要体现为对词汇、文学常识和主要内容的梳理;第四课时主要是诗文情感分析和语言赏析;第五至六课时是勾连课内外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的个人感悟,成果整体按照“梳理—理解—感悟”的难度层次递进。除了难度区分,成果的呈现可以是思维导图、插图这样的图画形式,也可以是朗诵、吟唱这样的音频形式,还可以是诗文仿写、改写这样的文本形式。例如,第一课时中,笔者设置了“为你读诗”的任务:“在本单元课文中选一篇最喜欢的,有感情地朗读,并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内部确定评价标准,进行交流评分,推选出参赛代表。”该任务要求学生用视频的形式来体现对字音字形、课文的掌握程度,这种形式比传统拼音汉字书写更新颖,也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在项目化学习中,各阶段成果还需要有效的评价,笔者便在创作类任务下安排了评价量规设计。如第六课时中,学习小组需要先讨论写景散文的评价量规,再对组内成员撰写的写景散文《窗外》进行点评,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收到的评价量规与修改意见(见表6)。
表 6 小组作文评价量规及点评示例
评价角度 具体表现 分值
标题 文章有标题,写作内容紧扣标题与主题 20
文章结构 选择的景物符合真实场景,要有景物描写,结构清晰 18
情感抒发 文章要有立意、有深度,抒发情感要真实 20
写景技巧 抓住景物特征,巧用修辞和表现手法 20
语言文字 行文流畅,有文采,有亮点 20
优点与修改意见:
①该同学通过对窗外黄沙地春夏秋冬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天真生活的回忆。(组员A)
②窗外的黄沙地象征着作者无忧无虑的生活,作文紧扣窗外这个限定场景,每个段落描写的景色也符合对应的季节特色,每个句子读起来也通顺。(组员B)
③整体文笔很好,能读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但冬季的黄沙地似乎和主题关系不大。(组员C)
④文笔很好,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春天部分占比最多,但是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不多。(组员D)
小组成员根据评价量规对组员的文章进行了打分,从一个或多个评价角度给出了点评,让整个评价过程可视化。评价量规的讨论制定是对已构建的知识体系的核验,作文点评既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能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模式的合理性,让整个古诗文教学形成一个良性闭环。
三、研究成效
1.打破程式,激发课堂生机
以“情境—勾连—生成”为实践维度的古诗文项目化学习,通过设置贴近文本或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学习情境,找到课本内知识与课外生活实际的关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围绕真实情境的一系列驱动性问题消解了学生对古诗文课堂的程式化印象。学生在一个个驱动性任务中,决出了诗文“霸主”,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领会到古诗文的魅力。
2.求同存异,搭建知识体系
将大单元理念引入项目化学习,改善了单篇教学知识碎片化的弊端,帮助学生搭建起文言知识体系。通过整合语文要素相同的古詩文进行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多篇古诗文间的共通点、差异,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增强效度,助力知识生成
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了知识分析、迁移等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绘制、诗文音频录制、论文合写等方式可视化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效。通过项目成果的生成和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有助于养成对比、整合的思维习惯。
总之,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沉入情境,与文本对话,在任务挑战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项目实践中展现青春风采。
[作者通联: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