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昭
摘 要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从“知识型”走向“素养型”,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让他们在高考考场上举一反三、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诉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设计“1+X”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文章立足于新高考的背景,创造性地引入“四阶教学法”的概念,围绕“建构”“聚焦”“组合”和“探索”四个关键词,从组建“1+X”模式、精选“1”、搜集“X”等角度,对高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展开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语文 “1+X”群文阅读教学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针对教材的使用方法提到了“1+X”群文阅读教学,倡导语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那么,“1+X”是什么呢?从狭义来说,“1”是统编版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或是单元中生发的议题,或是课文中的关键点,而“X”则是以“1”为核心,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情况为学生推荐的阅读材料。在高中语文学科设计和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迁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实现由“一篇”到“一类”的迁移与过渡,进而全面提高其阅读能力、审美品位和语文素养,这与新高考语文学科的考核要求不谋而合。为此,教师要根据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编内容,创造性地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群文、解构群文和研究群文的过程中,理清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共性规律,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 第一阶:建构——组建“1+X”模式
以“四阶教学法”为载体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第一阶教学活动的主题为“建构”,即带领学生组建“1+X”模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和深化“1+X”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主要構成元素、功能分类等。综合来说,组建“1+X”模式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分别为组建辐射型“1+X”模式和组建对比型“1+X”模式,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建构,为他们的群文阅读提供丰富的材料。
1.组建辐射型“1+X”模式
简单来说,辐射型“1+X”模式,就是从“1”逐步向“X”过渡的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统编版教材中的精读课文进行深度探究,当熟练地掌握了阅读方法与技巧后,再参与“X”的阅读活动。这是一个高度重视迁移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言文为例,这是一篇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劝谏书,目的是让太宗“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谏太宗十思疏》为“1”,在辐射型的“1+X”模式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实施阅读指导:
其一,探索“1”的阅读方法。《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劝谏类文言文,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言常识,还蕴藏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实施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为学生制作阅读任务单,引领学生探索阅读方法,示例见下文。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任务单
Ⅰ 积累常识
请按照如下分类,从《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寻找相关文言常识,并结合以往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对这些文言常识进行理解。
◆古今异义
①根本:树木的根(古义);事物的本质(今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①貌:名词用作状语,意为“表面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句式
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 搜集资料
从人物传记、学术文献、百度百科等途径,查阅有关魏征、唐太宗的历史资料,并对文章中所述的具体事件进行简要介绍。
Ⅲ 疏通文意
从“观点”“劝谏方式”“劝谏思路”“劝谏结果”等角度,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疏通整篇文章的大意,了解魏征的主要观点和劝谏艺术,并还原唐太宗的人物形象。
以上阅读任务单,依据《谏太宗十思疏》的文体特征和历史背景,设计了三组阅读任务,旨在让学生理清文言文中涵盖的文化常识、历史知识及论证思路。阅读任务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劝谏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主要思路,在完成阅读任务单的过程中,学生即可把握劝谏类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其二,设计“X”的阅读活动。当学生掌握了“1”的阅读方法后,教师即可设计“X”的阅读活动,将《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等相同类型的文本引入活动中,让学生于阅读活动中体会古代有识之士的劝谏艺术和智慧形象。至此,辐射型“1+X”模式就此建成。
2.组建对比型“1+X”模式
除了辐射型的“1+X”模式之外,还有对比型的“1+X”模式。在这一模式中,“1”与“X”是处于同等地位的两个要素,学生需要对这两个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并总结出某种规律。在组建对比型的“1+X”模式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寻找文本中的关键要素,以此作为对比和分析的要点,并指导学生进行横向或者纵向对比,进而达到深层阅读的目的。
比如,同样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典型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与《阿Q正传》中的“阿Q”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建对比型的“1+X”模式,以高中教材中的《阿Q正传》为“1”,以初中教材中的《孔乙己》为“X”,指导学生对两篇小说进行多元比较和深度分析,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情况、生活状态等角度,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了解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和鲁迅先生的创作意图。
二、 第二阶:聚焦——精选“1”
在“1+X”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建构了“1+X”模式,让他们明确了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以此为基础,教师要开启第二阶的教学活动,围绕“聚焦”这一核心词,引导学生精选“1”,让他们提炼出核心文本或核心议题,为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活动奠定基础。而精选“1”,主要可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相同的作者,其二是相同的议题。
1.基于同一作者的“1”
在精选“1”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作者作为关键要素,针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提炼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1”,引领学生围绕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追溯作者的人生发展历程,加深对这一作者的了解。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多首杜甫的诗歌,如《登高》《登岳阳楼》《蜀相》《客至》等,它们都是杜甫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品,是其在不同人生阶段中创作的文学经典,能够反映出杜甫真实的心境变化。所以,针对统编版教材中选编的杜甫诗歌,教师可以精选“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杜甫为例”这一阅读议题,将其作为“1”,引导学生对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层探究,并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全面梳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坎坷命运,体会他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以及美好品质。或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以及《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等,对此,教师可以将“鲁迅作品中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作为群文阅读的“1”,讓学生对鲁迅不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她们的命运轨迹和导致她们走向悲剧的深层原因。
2.基于同一议题的“1”
高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中精选“1”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基于同一议题选择“1”。比如,《促织》和《变形记》这两篇中外小说,都以“人化为虫”为故事主线,展现了人的异化内容。对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可将“以文学作品为素材,畅谈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异化”作为群文阅读的“1”,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等多项因素,探讨人“异化”的表现以及深层因素。
三、 第三阶:组合——搜集“X”
到了“1+X”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应重点拓展文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阅读储备。因而,在此阶段,教师要围绕“组合”这一关键词,引领学生于课内外搜集“X”,让他们在把控阅读质量的前提下,也能拓展阅读的范围。
首先,搜集“X”要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教材为主,根据“1”的具体内容,从课内外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明晰不同材料之间的紧密关系,并能综合运用对比、细读等手段,展开群文建构和阅读活动。
其次,搜集“X”要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在搜集和选择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阅读情况,选择贴近生活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将个体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验融入其中,从而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此外,教师也要综合分析学生的真实学情和成长情况,以健全学生人格品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文本材料。比如,以“青春之歌”为议题,教师可以选择《致云雀》《红烛》等现代诗歌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并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课外诗歌。
最后,搜集“X”要保质保量。新高考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广泛拓展阅读范围,还要求学生对文本资料展开深层探究,所以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时,务必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增加数量,这样才能契合新高考的实际要求。
四、 第四阶:探索——展开阅读实践
在完成前三阶的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围绕“探索”这一关键词,展开第四阶的“1+X”群文阅读教学,即阅读实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的理念,通过创建阅读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高阶群文阅读活动,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材料的内涵与本质。以“鲁迅作品中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这一群文阅读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化的阅读任务,如:
任务一:阅读鲁迅先生的《祝福》《伤逝》等文学作品,提炼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从言行举止、性格特点、命运轨迹、最终结局等角度入手,制作人物简介卡,简要地介绍女性形象的特点。
任务二:以女性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围绕“自我”“他人”“社会”等角度,对女性人物命运的深层因素进行探讨,并创作一篇500左右的文学评述。
任务三:鲁迅先生笔下的女性形象有何共同特征?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创作诉求和意图?请你关联社会历史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以上述三个项目化学习任务为载体,学生即可展开高阶群文阅读活动,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由此探寻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历史文化主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立足于新高考背景,对新高考制度下的相关考核要求进行全面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1+X”群文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基于此,教师设计和实施了“四阶教学法”,围绕“建构”“聚焦”“组合”和“探索”四个关键词,开启了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将课内和课外的阅读资源融为一体,让他们对这些不同的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挖掘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方可实现拓展知识积累、提升知识迁移能力的目标。
[作者通联: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