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2024-05-21 03:17:21刘晶晶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

刘晶晶

摘 要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以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探索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  实践路径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在单元教学全过程中保持一致性设计,它将三者统一在一个单元主题情境中,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引领,形成“结构化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评价可让教与学的过程得到检测和改进,实现评价促进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本文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

一、归纳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1.深耕教材,归纳单元主题

大单元教学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归纳单元主题基于深耕教材,要认真阅读单元导语,研读本单元的每篇课文,查阅教师用书和相关作者及作品的评论专著。纵观本单元在初中教材36个单元中所承担的角色,理清应掌握的知识点;横观本单元各篇课文之间的异同,思考编者的编写意图。选择并且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融合、构建合适的大单元主题,发挥大单元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归纳大单元的主题还应关注到学生地域、学段和个体的差异,依据学情确定单元主题的难易度和深广度。在此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要服务于单元主题。

“少年成长”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故乡》将眼下萧索、破落的故乡与少年回忆中的故乡作对比,传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我的叔叔于勒》以少年若瑟夫的视角展开叙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孤独之旅》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在逆境中的成长故事。三篇小说书写主人公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让少年们审视自己的心灵,迈出成长的步伐。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整合,可将本单元主题归纳为“少年的心灵之旅”。

2.多维思考,制定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能指导教学、引导学习、导向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等因素。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为“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明确方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第一维度,课程标准。这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在新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需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小小说”。为此,单元教学要设置赏析关键语句和形象、把握主旨、尝试创作小说等任务。第二维度,研读教材。本单元是初中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根据单元导语,任务要求是梳理小说情节、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因此,教学目标应指向学习小说三要素和归纳主旨。第三维度,研判学情。学生阅读小说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小说最感兴趣之处、最困难之处、最想学习的技法。分析数据,可以得知学生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经验,但是缺乏对小说人物和主旨的深度解读能力。多维思考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说”文体。能否成功迁移所学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途径。为此,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将获得阅读小说和理解小说的技能。具体而言,本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语言目标

①借助情节流程图、人物形象对比图等,梳理小说情节。通过品味关键语句,分析小说人物语言、环境描写,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旨。

②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小说叙事手法,写一个关于“我”的成长故事。

(2)思维目标

①比较阅读,提升比较、辨析的能力;读写结合,将叙事视角、人物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形成小说阅读结构化思维,并且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②写作实践中,能运用恰当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生活情节进行改编,结合生活经验,表达获得的成长教益,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价值目标

学生在小说阅读中,收获成长教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确定达标证据,创设情境任务

1.目标引领,确定达标证据

在大单元教学开展之前,教师为实现监控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小说”,要确定能够证明学生理解小说的有效证据,考虑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正式书面评价方式,如随堂训练、课后作业、写作训练等;非正式的评价方式,如教师随堂观察、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及学习项目、情境任务等。评价方式的选择要确保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都能通过合适的评价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导向性。

本次大单元教学可从小说三要素及三者对主旨表达的作用上开展教学。概括情节教学可举行“讲故事大会”的项目式评价方式;人物和环境赏析教学可设置制作推荐小说的人物书签的情境式任务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非正式评价方式是反馈学生理解程度的有效评价方式;书面评价方式中的写作训练是检验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最佳评价方式;写作教学中借助评价量表而开展的自评、互评、小组评都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指向素养,设计真实情境

利用教学目标开发相应的教学活动,活动要展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后理解的评判,需要采取更具挑战性,使学习者置于不同真实情境下的评估方式,即真实的情境任务。情境任务的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批判式思维能力。情境任务设计应模拟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真实问题,能为学生学习实践、优化学习、获得反馈创设機会,为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还应具备一定创新性。

基于此,本单元核心情境设计为学校常规开展的心理节投稿活动,因为心灵健康是心理节关注的焦点,而成长应具备的品质是心灵健康的力量源泉,此情境具备真实性和创新性。任务设计指向“读写结合”,学生通过大单元学习,以单元群文对比阅读的方式生成对“小说”的理解,指导小说写作;反过来,又通过书写自我成长的故事来检验对“小说”的理解程度,考核综合能力和迁移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再通过小说写作课为单元学习提供反馈和优化学习的训练机会。核心情境任务具体是:学校举办“5·25”心理健康节,征集少年成长励志故事。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小说叙事方法,给自己写一封关于“我”的成长故事的信,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上,鼓励更多的少年追光前行。

三、结构化学习活动,重视过程性评价

1.安排合适的学习活动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是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创设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及子活动,帮助学生在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课段与课段之间环环相扣,每课时按“学前、学中、学后”进行划分,安排合适的结构化学习活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规律,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逐步探究小说,完成核心情境任务。

2.开展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开展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过程性评价的开展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用清晰的言行引导学生明白评价是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知识和提升核心素养;其二,重视评价的多元性,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开展评价,提升自我的审视和评价能力;其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不同水平的指导和支持,评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

学生都能借助评价作为进步的支架,收获成长。

在第三课段的“设计小说人物海报”的活动中,小组依据课堂所学设计量表,开展组内评价,学生设计的量表如下(表2),从中可见小组的智慧,能为学生的设计提供导向性的帮助,能让学生明确需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完成任务,提升自我。

表2

评价指标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修改

建议

能说出对所选人物的经典语录的个人见解 ★★★★★ ★★★★★

所画的环境能烘托人物的品质 ★★★★★ ★★★★★

选择合适的色纸来展现该人物形象的特质,所说理由合情合理 ★★★★★ ★★★★★

字体美观,版面美观 ★★★★★ ★★★★★

在第四课段“写出波澜,刻画人物,重写书信”的课堂上,笔者设置了以下评价量表:

表3

评价

要素 3分 2分 1分 评价

等级

主题

鲜明 紧扣“少年成长”,立意有新意和深度 体现了“少年成长”,立意明确 未能体现“少年成长”

情节

精彩 情节一波三折,且合乎情理 情节合理,故事完整 情节不合理,不完整

续表

评价

要素 3分 2分 1分 评价

等级

形象

鲜活 运用四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有三处合适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鲜活 运用三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两处合适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不鲜活 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扁平

叙事

视角 视角运用合理,能自如切换两种视角 视角运用合理,以一种视角叙述故事 视角运用不当,让读者产生误读

此评价量表为学生修改初稿提供了方向,细化的评价要求也为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助力学生理解本次情境任务的具体要求,并尽可能地接近和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首先要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该单元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然后,站在大单元的立场上,根据既定目标,设想好最终的情境任务,设计指向该单元素养目标的评价。最后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规划学习过程,并将评价融于教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落实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推动教师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构建,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教学高效发展的途径。

[作者通聯:广东江门市怡福中学]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速读·中旬(2019年2期)2019-01-28 10:50:40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 22:29:42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34:03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2:47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