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

2024-05-20 15:16杨斌
甘肃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新课标

杨斌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探究历史问题,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文章探讨了新课标下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即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等,并优化课后作业设计。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097—04

在初中阶段,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历史观、历史思维和思想认知等都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满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持续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历史,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

1.學生自身对历史不感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在于其自身对历史不感兴趣,在接触到历史时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容易感到沉闷、无趣。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就表现得相对被动和消极。除了这些影响,部分学生也可能是由于在童年受到特定情境的刺激而对历史失去兴趣,例如听到家中长辈滔滔不绝地谈论历史但无法逃避,在内心冲突的刺激下对历史丧失兴趣等,原因不一而足。对于这部分学生,初中历史教师要保持耐心,尽可能挖掘其对历史的兴趣[1]。

2.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有的初中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难以产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只会口述教材内容、写板书罗列知识点和单方面提问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无趣,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困顿,而且会使学生误认为这就是历史的特性,把教学方式的无趣与历史相混淆,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抵触情绪。

3.课后作业的设计不够合理。有的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不够合理,导致学生难以对历史提起兴趣。首先,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过高,挫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使学生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其次,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过多,导致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过重,在此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历史学科产生消极情绪。此外,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基本只有书面习题,这同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将有利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喜好、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自主探究,而无须再强行约束学生,逼迫学生学习[2]。这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观念,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坚持自主学习历史,且能学习教材之外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会更深刻,学生能形成更成熟的唯物史观,掌握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学生的时空观念将得到加强,在看待历史事件时能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学生对历史的态度将更加严谨,更善于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历史;学生将更善于基于史料对历史形成客观的认识,并不偏不倚地评判历史,而不受主观情绪或偏见的影响;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得到有效培养,能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3.有利于改善课内外教学效果。随着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提升,他们在课堂上能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初中历史课堂将成为有机的整体,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构建一个高质量课堂。教师的教学热情更加浓烈,备课和讲课的积极性都将显著增强,并能与学生协同一致,提高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课堂之外,学生将更加自律,能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按时保质完成课后作业,高效解决阶段性的课后学习任务,以轻松愉悦的状态完成学习目标,改善课内外学习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1.优化课程内容,渗透多元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优化课程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拓展与延伸。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渗透多元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古诗词、诸子百家、古代兵器、彩陶、古代建筑以及传统音乐等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相关历史时期及其社会文化的兴趣;革命文化,将红色历史遗物、遗存、建筑和旧址等打上了革命烙印的精神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与相关历史知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与学习兴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历史与现实、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以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讲到《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渗透多元文化。本课内容还涉及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鲁迅先生作为革命家的精神思想,同时讲述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借助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兴趣[3]。

2.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图像史料,包括照片、绘画、地图、拓片等,在强调史料实证重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历史图像比描述历史的文字更有趣味。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呈现历史知识,这种短视频形式符合当下大多数初中生的兴趣喜好,同时视频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4]。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软件开展在线答题活动,以积分抢答的形式进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到《抗美援朝》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抗美援朝时期的图像史料,提前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搜索抗美援朝时期的老照片,包括战场上的纪实照片、人民志愿军用过的地图和物资的照片等。其次,教师可以用微课为学生呈现本课的重点内容,结合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的剪辑片段创设情境,强化主题意义。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线答题,以巩固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记忆,利用大数据整合网上抗美援朝专题题库中的选择题,引导学生抢答,给得分最高的学生颁发奖品,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驱动问题,加强互动交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心情和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教师能积极与学生互动,而不是生硬地单方面提问学生,将更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5]。同时,教师可积极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能够面对面交流,而不必时时刻刻面对教师,这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为其设置驱动问题,问题要兼具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自由探讨和辩论,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辩论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以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讲到《对外开放》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互动中引发学生对对外开放的思考,以轻松的语调询问学生:“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对外开放的氛围?具体有哪些表现?”提示学生从饮食、文化、游戏等角度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对外开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对外开放的力度应该加大还是减小?”这一驱动问题,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并参与到学生的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开放力度形成正确思路,并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探究兴趣。

4.扮演历史人物,引发情感共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同时,学生在扮演历史人物、演绎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将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角色身上,沉浸在情境中的历史氛围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将因而变得更加鲜活,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制作好剧本,为学生提供角色的台词和情节所对应的历史背景,利用新媒体视频奠定情境的主题基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和相应的情绪之中,在学生角色扮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抒发感想,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谢晋导演的影片《鸦片战争》中有关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进行剧本设计,给耆英、伊里布、璞鼎查等谈判代表编排台词。在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这部影片的相关片段,再将画面定格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的外景上,利用多屏功能给学生呈现台本,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让各小组自主分配角色。待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强调签订《南京条约》时晚清人民的屈辱感和痛苦,引起学生与歷史人物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探讨“如果当时没有签订《南京条约》,是否能阻止列强的继续入侵”,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5.优化作业设计,创造学习乐趣。课后作业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初中历史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过多、过难或过于单调,学生将很容易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丧失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必须善于为学生创造课后学习的乐趣,积极创新课后作业的形式,增强课后作业的实践性、趣味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维持对历史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作业,以分层的形式布置作业,从作业的难度、总量、类型和内容等方面迎合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使学生能以积极自主的状态做作业,而不是被迫做作业[8]。

在整体上,教师要减少习题数量,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譬如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利用社交软件进行视频通话,以线上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的启示,并以轮流演讲的形式发表观点,以此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优化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善于设置驱动问题,加强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等,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进而达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振涵.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与朝气——浅谈初中历史趣味教学[J].学苑教育,2022(24):29-31.

[2]焦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6):96-98.

[3]方磊.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2):57-59.

[4]邱新琴.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新课程,2022(30):185-187.

[5]于芯羽.以图探史以图启思——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2(41):136-139.

[6]关海霞.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巧妙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8):63-64.

[7]苏梓填.角色扮演创情境,学生课堂显主体——“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22(33):23-26.

[8]李双双.谈如何利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初中历史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0):81-83.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