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05-20 13:27陈学富
教书育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思维能力历史

陈学富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维度

新课标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多样性、复杂性、变革性等方面的认识,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内在逻辑的理解,具备运用历史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身、民族、国家和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运用历史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指历史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思维能力是一种复杂而多层次的能力,在他们的学科学习中,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多个维度。

(一)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这一维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通过阅读、听取、搜索等方式获取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辨别、整理、归纳、分析等处理,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依据的能力。

(二)探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一维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境或任务,提出有意义和价值的历史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的能力,如比较、因果分析、多角度分析等,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根据已有信息或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判断,得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重要素养。

(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这一维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在不断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或观点进行评估、质疑、反思等认知方式或工具,通过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知识或结论进行拓展、改进、创造的能力。

(四)表达和交流历史观点的能力

这一维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场合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系统,以清晰、准确、完整、有序、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听取不同的意见,形成共识或达成协作的重要能力。

二、现阶段高中生思维认知特点下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难点

(一)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

1.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仍受具体经验的制约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的概念或规律,并能运用这些概念或规律去解释或推理其他事物。但是,由于他们的具体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于一些超出他们经验范围的抽象概念或规律,还难以理解或接受,甚至会产生抵触或误解。

2.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关系去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和原则去分析和判断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复杂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他们还难以掌握或运用,甚至会出现一些逻辑错误或谬误。

3.创新思维能力逐渐显现,但仍受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对已有的知识或结论进行一些拓展、改进等,并能提出一些新颖、有趣、有价值的想法或问题。但是,由于他们还受到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对于一些与常识或权威相悖的想法或问题,他们还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尝试或质疑。

(二)针对学生特点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距离,理解和接受不同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行为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每个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都有其独特性和多样性。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经验和知识,往往难以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出发,去理解和接受与自己所处时代和文化不同甚至相反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行为。他们可能会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或现代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从而导致对历史的误解或偏见。

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多种历史方法和策略,分析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

历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其客观规律性,也有其主观复杂性。高中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往往难以运用多种历史方法和策略,如比较、因果分析、多角度分析等,去分析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他们可能会陷入片面、简单、武断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对历史的误读或误导。

3.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对历史进行评估、质疑、反思和创造

历史是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的历史信息或观点进行评估、质疑、反思。高中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对于一些与常识或权威相悖的历史信息或观点,他们难以接受或质疑,对于一些新颖或有趣的历史信息或观点,他们难以拓展或创造。

三、从高中生思维特点出发的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最强的动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动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通过讲述一些有趣或感人的历史故事,展示一些精美或珍贵的历史文物,播放一些精彩或震撼的历史影像等。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喜好,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参与感,如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或问题,让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等。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关于甲午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更具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强化学生的带入体验感。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甲午风云》电视剧中展现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的片段,引起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注意和兴趣,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有什么影响?”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甲午战争时期的历史文件图片,如《马关条约》原件、《北洋海军舰队全图》《北洋海军舰艇名册》等,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辨别、整理、归纳等处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或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如“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为什么会失败?”“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有什么启示?”等,并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甲午战争的看法或观点,并给予他们评价和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根据自己的进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和调整。

(二)构建多元化的历史信息获取渠道

信息是思维的源泉,获取信息是思维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要构建多元化的历史信息获取渠道。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种类型和形式的历史信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了解和认识历史,如通过提供一些历史文献、图片、地图、数据、视频等,让学生从文字、图像、空间、数字、影像等方面去获取历史信息。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自行搜索和筛选一些有关历史的资料和资源,并对其进行辨别和评价。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资料,强化学生对于辛亥革命前因后果以及在历史当中辛亥革命的意义的理解。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献,如《清宣统皇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演说》等,让学生从文字方面获取一些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阅读和理解。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等,让学生从图像方面获取一些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地图,如《辛亥革命各省响应情况图》《辛亥革命各方势力分布图》等,让学生从空间方面获取一些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归纳。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数据,如《辛亥革命死伤人数统计表》《辛亥革命经费来源及支出表》等,让学生从数字方面获取一些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计算和评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自行搜索和筛选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和资源,并对其进行辨别和评价。

(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探究是思维的过程,解决是思维的结果。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究性、挑战性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和解答,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历史问题,并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历史方法和策略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如比较、因果分析、多角度分析等,并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或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判断。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五四”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设计。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探究性、挑战性的历史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如“你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还是一场反传统运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出初步的回答和理由。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信息或证据,如《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抗议书》《新青年》杂志《五四宣言》等,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这一历史问题,如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去比较“五四”运动与其他爱国运动或反传统运动的异同,并进行因果分析和多角度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历史问题,并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如“‘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民主主义运动有什么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化变革有什么贡献?”等,并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或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判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历史问题的看法或观点,并给予他们评价和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并听取和尊重不同的意见,并形成共识或达成协作。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的锐利,创新性思维是思维的活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评估、质疑、反思和创造,如通过展示一些有争议或不确定的历史信息或观点,让学生进行评估、质疑、反思等,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正,或者让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知识或结论进行拓展、改进、创造等,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历史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时,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争议或不确定的历史信息或观点,引起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估、质疑、反思,如“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与共产党是否真正合作?”“抗日战争中美国对中国是否真正援助?”等,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出初步的答案和理由。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信息或证据,如“国共合作宣言”“开罗宣言”“日本投降书”等,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估、质疑、反思这些历史信息或观点,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知识或结论进行拓展、改进、创造等,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如“你认为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还有哪些合作与冲突?”“你认为抗日战争中美国对中国援助的动机和影响是什么?”“你认为抗日战争中中国胜利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等,并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或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判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历史问题的看法或观点,并给予他们评价和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并听取和尊重不同的意见,并形成共识或达成协作。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思维能力历史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