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探究

2024-05-19 00:46王丽军陈均康刘敏敏
科技风 2024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院校

王丽军 陈均康 刘敏敏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提升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意义和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建机制、搭平台和创团队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同时,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也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助力学校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责任。其中,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高教师能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进步不仅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也为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其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承担教学工作,还需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而其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也与学校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发挥重要作用。

一、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務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入合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其中,教师在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工作中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清楚认识到,学校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紧盯行业、企业的发展形势,这也决定了学校需要与企业之间保持较为密切的合作。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在企业的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学校首先能够发现新的技术、工艺和规范,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情况,及时更新专业教材内容;其次是学校教学应该结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后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专业培养的合作奠定基础,强化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也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中“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企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能够实地了解企业招聘的要求,了解对招聘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掌握岗位的工作过程、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并将这些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逐一展现。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教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思想认识有待加强

2019年国家实施高职院校增加100万人的计划,这将会让高职教育继续在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乡村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伴随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计划的开展,学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日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工作和大量的行政工作等,而对社会服务的重视度有所不足。同时,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缺少外出培训、企业锻炼的机会,导致教师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明确认识。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虽然日常教学中也包含实践课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课时数量较少,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内容、教学质量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等方面。

(二)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为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教师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时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现实情况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虽有“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但数量少,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二是部分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对本专业、本行业的技术、信息发展没有足够了解,没有参与企业的锻炼实践实训工作,即使参加也深受教学工作的影响。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合作的深度和范围不足,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生、安排教师参加企业锻炼、企业派人参加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等是常见的合作方式,但是合作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社会服务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

(三)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国家鼓励、支持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激励制度,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通过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方式获得的收益可以按照指定的要求作为教师的绩效工资,但建立这类激励制度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而且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工作需要在职称、学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满足相应的条件,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开展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另外,我国在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证或是职称评定以及工资的定级方面,都没有对社会服务做出相关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激励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参加的积极性和顺利程度。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建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为更好地提高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一个专项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制定《XX职业学校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应该明确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成员的收入分配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细则、项目奖励制度等多项内容。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比例的奖励,将社会服务的工作量折算为一定比例的教学工作量,与项目参与成员的工资绩效、评优评先、“双师型”教师的评定等结合,同时也在制度方面解决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的问题。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当地企业的培训、科技研发、课程资源开发等社会服务工作。例如,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广西交院驾校培训有限公司,这是广西首家获得一级培训资质的驾驶学校,已为社会培养汽车驾驶员20多万名,连续十几年获得“优秀驾校”荣誉称号。公司在培训过程中教学设计分层次、模块化、重点突出,培训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提升执行力、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方面指导性很强,同时主讲教师生动、细致地授课也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2)学校应该在职称评审中增加社会服务的比例,激发教师的参与动力。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中心、体验中心、科研基地、实验室等,在政策中明文规定鼓励教师参与建设、研究、教学的条件,社会服务的成果认定,个人工作量计算,将这些均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激发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建议在职称评审(申报教授系列)中增加与之相关的内容。例如完成省级或国家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排名前三);制定行业内的国家标准得到认可并实施(排名前三);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为行业或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鉴定验收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排名前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计划,参与设计的项目解决当地就业人数达到20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排名前三)。

(3)制订合理的社会服务奖励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在参加社会服务中的工作量、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的数量和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做好奖励方案,在提高个人收入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这样也会使得更多教师愿意参加社会服务。

(二)搭平台:拓展教师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服务形式

(1)构建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平台,拓展教师社会服务内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由继续教育中心负责,主要内容包含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继续教育分为成人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分为非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西交通运输事业能力,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汽车机电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慧建管养技术及产业化创新联合体等省部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1个,开办广西交院驾校培训有限公司,培训设计分层次、模块化、重点突出,培训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提升执行力、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方面指导性很强,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实际意义,同时主讲教师生动、细致的授课也得到了培训学员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2)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平台,拓展社会服务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产教融合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接纳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实践。同时,国家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学校可以邀请更多的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轮岗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企业在实习结束后优先考虑选聘合作学校的优秀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聘请资深的企业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实训基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持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对广西产业振兴的贡献度,与知名企业共建11个产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成6类共享型校园教学工场并形成建设标准,与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德国大众、芬兰通力等24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拓展了社会服务的形式。

(三)创团队:扩大教师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层次

1.多方协同,创新团队组建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在参与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团队协作、日常管理、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结合国家“双高”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可以组建相关的教学团队,即专业教学团队、技术研发应用团队、社会服务培训团队和服务保障管理团队。师资力量可以包含行业骨干人员、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建成“能工巧匠+专兼互动”的师资共享共同体,强化“政校合作、校企互融、行校对接、校际共建”的融合发展。

2.优化团队结构,提升团队实力

针对企业或行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应该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师资力量的培训,制订专业的培训计劃,例如,引进行业技术人员、高素质骨干教师等进入学校,增加师资培训力度,在优化团队结构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整体实力。此外,不断增加参与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频率,提供职业能力并在日常教学和社会服务中加以应用,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在这方面的社会影响力。

3.开展专业培训,增强团队服务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应秉持“提质服务”的思路,以“懂行业、知岗位、会操作、善服务”为目标,密切关注各专业领域的线上线下培训动态,结合团队教师的能力特长、专业优势和个人兴趣,有计划、有规划地组织教师参与关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并安排教师参与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承担技术项目和社区建设,营造社会服务的良好氛围。

结语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参与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一是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参与社会服务的道路也是长期的;二是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师是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要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增加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活力,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欧阳旻.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4548.

[2]赵旎娜.“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0(01):101104.

[3]黄玲青,苏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24):102106.

[4]欧阳旻.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09):810.

[5]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职教论坛,2016(13):1419.

[6]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7274.

[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8]王成福,邵建东.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5):135137.

[9]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0776号建议的答复(教职成建议〔2023〕66号).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zcs/202311/t20231121_1091470.html.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析,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课题编号:2021B184);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强国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三教”改革路径相融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3B055);2023年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广西产业、教育、智库融合的一般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课题编号:2023JD104)

作者简介:王丽军(1985— ),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刘敏敏(1987— )女,硕士,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

*通讯作者:陈均康(1992—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与管理。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院校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浅析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