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转本”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5-19 00:46张娜娜王亮樊亚娟张凌峰
科技风 2024年11期
关键词:对策

张娜娜 王亮 樊亚娟 张凌峰

摘 要:从专科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即“专转本”),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桥梁。“专转本”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专科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也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与本科生相比,专科学生在转本考试、高校适应性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困境。为此,从政府、高校、学生视角出发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从三方面破解困境,为学生转本之路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专转本;学生现状;对策

Abstract:Selecting outstanding student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nter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of study(i.e."transfer from vocational college to undergraduate")is an important bridge connec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transf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or further education,but also serves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viding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ety.Compared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ac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terms of transfer exams,college adaptability,and mental health. To this end,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government,universities,and students,aiming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from three aspects and provide thinking and reference for students on the path of transforming their education.

Keywords:specialized to undergraduate;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countermeasure

“專转本”是指三年级专科学生通过省级统一选拔考试,进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学习两年,从而取得本科学历的教育升学模式。早在1996年,江苏省就开展了“专转本”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深入普及和发展,“专转本”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选拔的条件和录取机制也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近三年,江苏省“专转本”招生规模日益扩大。2021年,报名人数80223人,招生人数30335人;2022年,报考人数77898人,招生人数32795人;2023年,报考人数104861人,招生人数33525人。总体上来说,“专转本”升学模式不仅满足了高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培养渠道,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每年,数以万计的专科学生通过“专转本”渠道进入新的大学校园。然而,这些学生无论是在备考期间还是转本成功后,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1]。因此,有必要对“专转本”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专转本”之路出谋划策。

一、高职学生转本困境

(一)高职阶段“专转本”学生现状分析

多年来,江苏省“专转本”选拔考试报名条件较为简单,以2023年“专转本”招生为例,满足以下三点即可:(1)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思想品德较好;(2)修完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3)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证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150分、英语或日语120分、专业综合230分(其中专业基础理论150分、操作技能80分),满分500分。高职院校学生主要通过提前招生、对口单招和高考招生三种方式入学。这些学生入学要求和途径都不相同。一般来说,提前招生和对口单招的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差,其应试能力也较差,而通过高考招生入学的学生则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因此,现在的考试选拔方式缺乏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分析。这种唯分数论的选拔模式,不仅使得学生在专科阶段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语、数、外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专业课程学习则不够努力。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主要致力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专业课程理论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课程不达标而无法通过考试,而专注于理论考试的学生则忽视了技能的培养。

另外,为了迎合“专转本”考生往往容易忽视专业学习,没有精力和热情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活动,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极为不利。

(二)学生“转本”后现实困境

1.本科院校的适应性困境[2]

“专转本”学生的大学生活主要是在专科院校。在本科院校学习的两年期间,除去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过程,剩余的学习时间并不多。他们接触新环境的时间少,导致在学习、生活方式及人际交流等方面适应性较差。另外,“专转本”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前由于忙于备考而疏忽了专科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进入本科院校后,这些学生由于转本专业的偏差以及专业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存在多门专业课程成绩不理想的现象。

2.竞争力不足和就业焦虑

“专转本”学生虽然顺利转本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历,但是仍然十分担心用人单位对其学历学位的认可,当前就业形势整体不容乐观且竞争十分激烈。另外,学生在转本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各种困难,有的学生希望尽快毕业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希望获得较为理想的待遇。上述种种现象都导致“专转本”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就业焦虑情绪。

3.机会不足问题

“专转本”学生虽然是专科院校中的佼佼者,但进入本科院校已是高年级,几乎没有多少机会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活动,失去了锻炼提升的机会。

4.心理危机问题[3]

“专转本”学生在专科院校中一般都是佼佼者,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好,但进入本科院校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缺乏优越感,再加上所学专业与原专业关联性不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转入本科后,家庭对学生期望值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也会给“专转本”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二、解决“专转本”学生困境的几点建议

“专转本”作为高职学生通往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桥梁,一直以来受到学生、家长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但“专转本”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后续就业过程中均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需要政府、学校等各部门加以重视。

(一)明确“专转本”的培养目标和定位[4]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应大力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通过采取试点试验、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延续性来看,“专转本”学生更适合转入高职本科学习,而并不是非“转本”不可。目前,我省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仍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可以借鉴现有国内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其培养目标和定位。本科阶段的学习理论知识应有所拓展,应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学习内容及目标应与普通本科有所区别,需具备自身的教学特色,而不是普通本科的翻版。

(二)完善“专转本”升学考试与录取

由于“专转本”考试涉及的专业很多,除了公共基础课外,还有专业课程的考核。专业课程考试不仅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还要顾及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特点。本科院校在选拔和录取学生时,不能仅侧重于考试成绩,更应该倾向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要充分认可学生在高职阶段获得的各项等级证书和技能证书。对于特别优秀的考生,可考虑免试入学。另外,也可以将考试选拔方式改为“推荐+选拔”的方式,即推行学校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方式。高职院校对申请转本的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文化、实践技能等进行综合考核,然后择优推荐,从而可以保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明确专业招生对口要求,加强课程衔接性

本科院校招生时应明确对口专业要求,切不可盲目追求招生数量而降低招生质量,优先接收对口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生。另外,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为了避免“专转本”学生转入本科后在课程教学上的脱节、断层、重复学习等现象,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应加强课程的有机衔接。对于“专转本”的学生,本科院校须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本科院校可以联合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开发相关课程,从课程学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在教学管理上可以考虑采用弹性学分制,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基础的“专转本”学生。

(四)建立和完善“专转本”学生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专转本”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待遇、重大事件参与度以及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困境。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本科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专转本”学生保障制度。

1.提升“专转本”学生的自我认同感[5]

“专转本”学生自我认同感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教学院校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就业的顾虑。增强“专转本”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和归属感做起。在学生入校时,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对“专转本”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组织校规校纪、专业认识的学习和教育,强化其本科学生“身份”,从心理上认可与其他本科学生没有区别,让“专转本”学生有归属感。积极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通过对学校历史、校园文化、办学特色、获奖荣誉以及就业前途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新的学习院校有全面正确的了解。积极开展“朋辈教育”,通过介绍优秀的“专转本”毕业生事迹,进一步強化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突出强调技能型人才概念,着重阐述国家对于优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尽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增强职业规划的信心,让“专转本”学生能够正视自我,积极面对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2.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对“专转本”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全方位的心理预警机制,要重点关注学习和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利用专题讲座、网络学习、案例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正确地认识自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家校合作机制等方式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以良好的心态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此外,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专转本”学生交流互助群,发挥优秀学长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乃至心理上给予他们积极指导和帮助。

3.优化本科教学环境和方法

“专转本”学生基础和起点相近,可以考虑将他们单独编班,这样易于教学的开展。教学计划、内容以及方法要充分符合“专转本”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基础课程的学习,更要围绕实践课程开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将“专转本”教材体系的开发提上日程,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写合适的教材,真正地将“专转本”的教育任务、对象特点等问题与基础学科的学习、知识的连贯性等学科问题有效结合。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只有真正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真诚地投入教育,钻研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不能一概地只介绍本科部分或難度较大的知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课程要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也不能认为学生基础较差,就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一味地重复之前专科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学习兴趣降低,失去求知欲。对于考核,也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这样无论对教学质量还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4.开展丰富的校园生活

“专转本”学生在本科阶段不仅学习时间短而且任务繁重。要想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必须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丰富自己的经历。“专转本”学生可以参与各个社团,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学校可以推荐“专转本”大学生到学校职能部门担任助理,从而锻炼其基本业务操作能力;鼓励“专转本”学生竞选班委,培养学生组织领导能力。通过积极开展并参与这些丰富的校园生活,“专转本”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专转本”招生的逐步规范,“专转本”学生应引起学校、家庭甚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管理,为国家的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梦珠.类型教育视角下高职生“专转本”的困境与突围[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510.

[2]檀芬.“专转本”大学生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视界,2019(3):249250.

[3]张亚丹,方柯,程迪祥.“专转本”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2):1920+58.

[4]杨建.江苏高职院校“专转本”工作的实效性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2):4043.

[5]陈雨露,柯政彦.联合培养背景下职教本科生的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5.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成果;学分银行视域下专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化工专业为例(21ZBGT09)

作者简介:张娜娜(1984— ),女,汉族,江苏金坛人,学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王亮(1984— ),男,汉族,江苏金坛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樊亚娟(1981— ),女,汉族,河南遂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张凌峰(1984— ),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