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码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4-05-19 10:17:29陈菁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 当前,古诗词教学陷入了困境,偏离了古诗词内涵和其历史延续的基本特征,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古诗词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忽视或不理解。因此,有必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文化语码”这一全新的视角,采用串联古诗群、设置问题系统、开展深度对话、拓展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体认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领略古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厚植文化自信,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关键词] 文化语码;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深度对话;古诗群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认为,“文化语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长久使用,浸染了其历史文化背景,能引起同一文化系统内的人固定联想的语言符号,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沟通的媒介之一。简言之,“语码”是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经典意象、典故、主题,如“明月”“柳”“烟雨”“楼兰”“红豆”等。文化语码记录了历代先民的文化心理、生活环境、习惯风俗、价值观念等。因此,从文化语码的视角去审视古诗词教学,并将相关的理论与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当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教学实践中,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语码,指导学生对经典的主题、意象、典故等进行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意蕴,弘扬民族文化,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价值导向。下面,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拓展课《一片丹心为报国》为例,阐释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借助文化语码,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在文化语境里厚植家国情怀,并在生活语境中付诸实践。

一、以“语码”为焦点,网状式组织同主题古诗群

古诗词中有很多经典的主题和题材,在历代文人不断吟咏中成为一种固定的情思载体,沉淀为文化语码,比如家国情怀、去国怀乡、田园山水等,从而形成爱国诗、送别诗、田园诗等。这些语码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能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如果仅就单篇古诗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识记層次,而缺少文化层面的理解和生命意义上的感悟。这时,从文化语码的视角进行主题统整,将同一题材或者同一意象的古诗词组成古诗群,通过归类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辨析同一文化语码古诗词的异同,有助于在文化传承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文化意蕴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照应。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家国情怀”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感情,表达了对自己的祖国、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它们的关注和关心。其渊源可追溯至士大夫阶层在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并且在不断的涵泳与流变过程中,衍生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之共鸣与融合,就成为古诗词创作的一个经典主题语码“丹心”。

教学实践中,笔者以陆游的《示儿》这首诗为切入点,以语码“丹心”为聚焦点,选取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林升的《题临安邸》形成同主题的古诗群,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对比。

【学习任务1】学生交流课前资料,了解南宋的背景,知人论世,初识“丹心”,解读语码:“丹心”就是诗人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学习任务2】通过借助注释,诵诗想象,品诗悟情,走近陆游,读懂“丹心”。

【学习任务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着“悲”与“盼”两种情感,学习与陆游同时代同题材的组诗,深悟“丹心”。

【学习任务4】学生为南宋诗人的铁骨丹心点赞,仿写诗句,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敬仰。最后,由古及今,由此及彼,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生活视角,与诗人产生家国情怀的深度共鸣。

整堂课,聚焦文化主题,以语码“丹心”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巧妙地勾连教材内容,将几首与陆游同时代同题材的古诗进行归类、整合与串联,形成古诗群,既达到了文本之间互相映射和相互提升,又增强了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在同主题的古诗群中辨析与比较,了解到南宋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局势,对陆游的理想境界、人生追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清楚、深刻、全面的认识,实现文化融通,以此唤醒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最终达成“以文化人”。

二、以“语码”为核心,勾连式设置进阶性问题系统

周振华教授强调:“无论高阶阅读还是深度阅读,都需以高质量、高屋建瓴的任务导向,驱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要让学生深度学习古诗词,首先需要设置纲举目张的核心任务。在核心任务之下,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分问题,组成问题链或问题网、问题域等问题系统,以解决核心任务。1979年麦克锡创立4MAT学习模式,展示了4MAT学习模式的核心理念:任何学习都是由“为何—是何—如何—若何”组成的循环圈,依次对应“把握学习价值—透彻理解概念—积极操练技能—灵活应用”四个阶段的学习。

本课中,笔者借助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领衔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The Teaches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即COP项目)团队深入课堂,通过课堂维度采集,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与诊断,围绕“读懂丹心,情怀共鸣”这一核心任务,从四“何”问题角度设计以下“一核四问”的问题系统,以期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实现语码内涵的解读与感悟。

探究层次1:初识“丹心”,挖掘语码。

通过“是何”问题“丹心是什么”“《示儿》一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陆游的丹心”,让学生初步感受“丹心”,促进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理解,挖掘文化语码“丹心”背后的内涵。

探究层次2:读懂“丹心”,理解语码。

通过“如何”问题“你感受到陆游怎样的情感”“陆游是如何表达‘悲和‘盼的情感的”,调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理解陆游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站在诗人的立场与视角来重新审视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受陆游一生中“悲”“盼”交加的情感。

探究层次3:深入“丹心”,深悟语码。

通过“为何”问题“陆游为什么而‘悲”“陆游为什么而‘盼”,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比读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题临安邸》这三首诗,探寻诗人陆游在国土沦丧、内忧外患之际的悲愤之情,以及对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强烈渴望之情,进而深悟语码内涵,感受陆游的一片丹心。

探究层次4:种下“丹心”,迁移语码。

通过“为何”问题“有人说,南宋特殊時代背景造就了一批像陆游一样的铁骨丹心的爱国诗人,在和平年代没法表达自己的爱国丹心,你怎么看?为什么”和“若何”问题“假如让你为爱国诗人的铁骨丹心点赞,你会怎么说?怎么写”,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出诗人视角,回归自我,结合如今的年代与自身实际,生成自我意识,真正体会家国情怀和自己生活的关联,从而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家国情怀的深度共鸣。

如此设计,问题相连,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下一个问题提出和解决的铺垫和基础,构成了整堂课的进阶式问题系统。通过该问题系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陆游的“悲”和“盼”两种情感。学生关联原有认知,深入历史背景,去理解诗意,感受“丹心”,进行意义建构,在形成新的经验的基础上唤醒其深度学习的动机,开展切身体验和高阶思维活动。最终,从内化转向外化,激发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

三、以“语码”为媒介,互动式开展递进性深度对话

为了实现学生对文化语码的深度认识与理解,在教学时,笔者搭建图式支架并进行师生深度对话,让学生在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中,层层深入破译语码,品味诗中的意境与诗情,从而达到情感陶冶、文化渐染的目的。

1.搭建图式支架,探寻“语码”奥妙

图式支架是指借助图形、图表、线条、箭头及简洁文字构成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图式支架,可以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文本语言的内化与输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深悟语码”环节,笔者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及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尝试选择恰当、形象的思维导图,如“气泡图”“树状图”等,对陆游的“悲”和“盼”两种情感进行感悟与梳理,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与整合。这些思维活动支架,既能概括、梳理信息,又能整体建构,还方便展示交流,巧妙地将陆游“悲之深”与“盼之切”的情感直观展现出来。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关注诗人所描写的景和事,站在诗人的角度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增强对家国情怀的认同。

2.进行师生对话,深化“语码”感悟

深度对话是实现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前提。王陆教授在《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一书中就深度对话进行了解释:“师生对话的深度可以用级数来表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记录为深度理答一,两问两答连续相关记录为深度理答二,后续深度理答以此类推即可。”为了促进学生对语码“丹心”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开展师生对话交流,有助于加深对古诗文化内涵的探讨和展开。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现以《一片丹心为报国》一课教学片段为例,阐述语文学科深度对话标准。具体如下:

通过记忆性问题,实现深度对话一。师:你们小组认为陆游盼的是什么?生:我们小组认为陆游主要盼南宋朝廷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水火之中的民众,盼自己能杀敌报国。

通过推理性问题,实现深度对话二。师:你们组从哪里感受到陆游的这种“盼”?生:我们组是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话中感受到的。

通过批判性问题,实现深度对话三。师:在“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中,陆游为什么南望?他在望什么?生:陆游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来收复失地,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师:但是他们望到了吗?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他们望到了吗?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教师指导他们感悟陆游的丹心。

通过创造性问题,实现深度对话四。师:(出示地图)同学们请看,此时,你们有什么疑问?生:陆游就在南边,怎么南望?师:是啊,身处南边的陆游,怎么南望呢?这岂不是矛盾?你们认同吗?生:我觉得不矛盾,此时的陆游在山阴老家,他只是看到家门口的景色而看不到北方遗民的情况。他心中挂念山河,心系北方遗民,他通过自己的联想,化身入境,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一片丹心。

通过评鉴性问题,实现深度对话五。师: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他却用大量的诗文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丹心与壮志,你们觉得矛盾吗?生:我认为不矛盾,因为他很想去战场杀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剑术,击狂胡,报效祖国,可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得他空怀壮志,却报国无门。

如此,师生之间的对话更有深度,也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智慧理答过程中落地生根。课堂上,教师抓住学生回答的关键点,在学生“理解偏差”时,引导反思;在学生“理解粗浅”处,适时追问;在学生“理解精准”处,提升肯定。通过比较辨析、评价鉴赏的方式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经历高水平的思维加工过程。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那份“盼之切”的情感;借助地图,走近诗人,探寻创作背景,去理解陆游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在一次次深度对话中,教师充分利用文字和文本传达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共情中产生认同,从而提高学生对诗人家国情怀的认同感,深化对语码“丹心”意蕴的感悟。

四、以“语码”为支点,综合式拓展体验性实践活动

文化语码能流传至今的根源,在于它表达了同一文化背景下每一代人共同或相似的情思。从文化语码的视角进行古诗词教学,不仅能追忆文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当下的成长理解,引发其与诗人的共情与共鸣。换句话说,以文化人是通过隐性、柔性、渗透、体验等方式将受教育者置于文化的浸染之中。

小学古詩词教学中实施“以文化人”,要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强化体验,以熏陶渐染。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结合新课标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的要求,笔者立足“丹心”这一文化语码,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归自我,将家国情怀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真正地落实践行。

比如,这一堂课上,首先创设学习大情境“学校红领巾电台征稿了,想邀请同学们策划‘南宋爱国诗人铁骨丹心专刊”,并在情境中由四个学习任务进行驱动。其中,“学习任务4:种下‘丹心,迁移语码”,侧重实践活动,让学生为南宋爱国诗人的铁骨丹心点赞,写下这节课印象最深的诗句或者是其创作的1-2句诗。进而鼓励学生沉浸在诗作中,将所学所思化作文字,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敬仰。紧接着,笔者抛出话题:“有人说,南宋特殊时代背景造就了像陆游一样铁骨丹心的爱国诗人,在和平年代没法表达自己的爱国丹心,你赞同吗?”让学生变换角度做深层次思考,反思“和平年代的爱国丹心”,以提高学生解释、分析、评价和推断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平凡的人们》谈谈看法和感受:“作为小学生在和平年代该如何表达丹心?”通过视频,学生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而作为小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这就是在表达“丹心”。这份家国情怀是每个人都可以践行的。

整个教学环节,由古及今,由此及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生活视角进行自省自悟,从而与诗人产生家国情怀的深度共鸣,达到知行合一,最终实现对爱国情怀的延续与传递。

[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语码视角下的六年级古诗学习任务群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064)和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市演武第二小学合作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学校课程教学品质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08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诗馨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2]毋翠玲,和小军.4MAT学习模式与数学问题设计[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01).

[3]张立学,路日亮.“以文化人”意蕴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

[4]丁秀娟.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内容分布与教学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0(10).

[5]陈菁.语码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新探[J].天津教育,2023

(19).

[6]杨小淘.基于文化语码的诗歌感发略谈——以李清照《一剪梅》为例[J].中学语文,2022(09).

[7]王艳萍.壮志难酬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J].兰台世界,2014(33).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5:50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