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热点的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融合的实践路径

2024-05-18 12:59:45宋博洋
传播与版权 2024年8期
关键词:融合实践学术出版

宋博洋

[摘要]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人们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更愿意通过更加易懂、生动的方式获取专业知识。文章以《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的出版为例,总结了该书出版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基于行业热点的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融合的实践路径。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学术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选择和知识资源,同时还提升了中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关键词]行业热点;学术出版;大众阅读;融合实践

一方面,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这种便利性促使人们对各领域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并且有能力主动获取这些知识。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不再局限于基础层面,而是趋向于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近年来,逐渐破圈的学术书成为大众吸收、借鉴、传承文化的首要选择对象,这充分表明学术出版的创新与发展正推动着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的深度融合。目前,学术出版正从以往相对封闭的专业领域逐渐转向更广泛的大众开放领域,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学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还对传统学术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专业性是学术出版的立身之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学术出版也在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学术出版要牺牲专业性,而是要求编辑团队将学术内容以更加易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编辑团队可以通过采用轻松、生动、通俗的语言和形式,使学术内容更容易被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学术出版应该致力于在专业性和大众化之间寻求平衡。专业性确保了学术内容更易于在学术界传播,而大众化则使学术内容更加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这种基于行业热点的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的深度融合出版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学术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资源[1]。同时,学术出版业通过向大众普及我国标志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不仅能够促进学术交流,还能够提升中国科技在国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随着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学术出版领域也将得到极大拓展[2]。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学术出版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3]。

一、聚焦行业热点,抢占出版先机

2023年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四十多年我国治沙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全国林草人、治沙人斗志昂扬、备受鼓舞。借此契机,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保护分社整合内部资源,出版了《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一书,宣传荒漠化防治的相关知识并展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图书精准定位

(一)信息收集与主题确定

信息收集与分析在图书选题策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为选题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持,有助于提高选题的精准性、前瞻性和成功率,从而为图书的成功出版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饱受荒漠化问题的困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当前,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中国药方”逐渐在全球发挥“大国治沙”的影响力。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保护分社(以下简称“国家公园分社”)基于收集到的我国荒漠化防治方面的信息,致力于推动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的融合,出版了《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一书。该书系统梳理了荒漠化防治的概念、数据和理念,全面介绍了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同时,该书着重突出了我国在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方面的努力,以彰显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态度和贡献;通过引用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成果[6]。

(二)确定目标读者群体

基于行业特性以及图书内容的专业性,《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一书将目标读者定位为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等。这些读者群体对了解荒漠化问题、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领域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该书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动向,指导他们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实践;社会大众可以通过该书深入了解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可以将该书作为教材和学习资料,加深对荒漠化防治的理解;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可以通过该书了解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经验,促进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問题。

三、权威专家牵头,兼顾大众阅读

作者团队在图书出版项目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支汇聚有多元化、专业化人才且高效合作的作者团队能够为图书的成功出版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国家公园分社以前期承担的《中国沙漠志》出版项目为契机,召集我国荒漠化防治领域资深的科学家、一线的科研人员和相关产业的从业者组建作者团队。这个汇聚多元化、专业化人才的作者团队为《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一书的成功出版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从荒漠化防治领域资深的科学家的视角出发,读者可以获得关于沙荒漠化成因、预防和治理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一线科研人员的视角出发,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挑战,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行的实践方案;从相关产业从业者的视角出发,读者能够了解荒漠化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四、团队协同配合,保障项目实施

(一)策划与协调

在《荒漠化防治看中国》项目启动阶段,编辑团队第一时间与设计人员和印刷方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他们充分了解项目的整体目标和需求。在选题确定后,编辑团队立即与设计人员展开讨论,就封面设计、排版风格等事宜展开深入交流。同时,编辑团队通过制订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以明确设计人员、印刷方的工作内容、工作完成时间和交付要求。在制订计划时,编辑团队充分考虑了设计制作和印刷加工的所需时间,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和交付节点,确保整个项目能够按时完成。此外,编辑团队还及时更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共享项目进度表和任务清单,使各方能够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项目向前发展。

(二)资源调配与合作

根据《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编辑团队的人员配置和工作安排,在项目启动初期,国家公园分社迅速召集编辑人员进行书稿的“三审三校”工作,以确保书稿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在初步完成审校后,国家公园分社立即着手制作样书,并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同时,国家公园分社还通过邀请相关领导、科研人员以及编辑出版专家等参与座谈,了解他们对项目的期望和建议。在此过程中,编辑人员准确记录相关领导、科研人员等提出的最新要求和修改意见,并及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同时,编辑人员还通过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以确保内容的修改符合各方期望。针对书中治沙模式图存在的问题,该编辑团队组迅速采取行动,聘请外部专业公司重新绘制荒漠化治理的模式图。该编辑团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显著提升了《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的质量和专业性,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和期待。

五、严格把控细节,追求特色与创新

(一)知识传达与内容吸引力

《荒漠化防治看中国》在文字描述层面既考虑到学术出版的专业性,又兼顾大众阅读的易理解性。该书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荒漠化防治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提高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该书所展示的成果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关注的热点、现代林草业的亮点和学界讨论的重点,有助于形成行业管理、科学研究与基层工作互相促进、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该书使用了大量实地调研和工作照片,包括:研究人员在荒漠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调查的照片,展示了他们对荒漠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荒漠化防治措施实施照片,展示了各种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防治成果展示照片,展示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相关项目实施照片,展示了相关荒漠化防治项目的实施情况;生态环境照片,展示了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群众参与活动照片,展示了社区群众和志愿者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场景。

(二)图文呈现与视觉效果

不同的区域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不同,编辑团队在书中若只通过单张照片进行呈现,效果不够直观,也难以看出结构和层次。因此,《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编辑团队聘请外部专业公司绘制了荒漠化治理模式图,将不同区域的荒漠化治理措施整合到同一张图上,并在图的周围或下方添加简要的文字说明,对每种治理措施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其原理、方法和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中所示内容。在排版上,该编辑团队要求设计人员采用合理的行距、字号、段落间距,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同时,该编辑团队还要求印刷方选用高品质的纸张作为书籍的内页材料,确保印刷清晰、色彩饱满,提升书籍的触感和观感。此外,该书还将磨砂工艺应用在封面设计中,既增加了书籍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同时也与荒漠中沙砾的质感相呼应,使整体外观更具吸引力。

(三)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需求

《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编辑团队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即敲定两个版本并行的方案。一是该编辑团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优先创作出内部出版版本,书名为《综合防治荒漠化 打赢三北攻坚战》,主要在林业和草原系统内部的重要会议上进行展示以及在国家公园分社内部培训、分享和討论时使用。二是后期经过更进一步打磨与完善,该编辑团队推出面向更广泛读者的正式出版版本,书名为《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两个版本并行,既及时准确把握行业热点,满足会议与培训的需求,又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六、结语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的融合实践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以《荒漠化防治看中国》出版为例,深入探讨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关系。在推动行业发展的热点事件发生时,学术出版通过平衡专业性与大众化的关系,不仅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还能够推动学术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资源。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学术出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的融合将不断深化,成为构建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实现国家科技强国梦想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缪立平.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让学术研究走向大众视野[J].出版参考,2023(12):4.

[2]付玉,韩建民.新时代科技类主题出版:总体态势、基本特征与进阶方向[J].中国出版,2023(11):18-23.

[3]朱鸿军,李辛扬.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学术出版的使命担当与发展方向[J].科技与出版,2023(07):25-32.

[4]吴勇,张枨,张腾扬,等.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N].人民日报,2023-06-08.

[5]崔桂鹏,肖春蕾,雷加强,等.大国治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选择与未来愿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07):943-955.

[6]卢琦,崔桂鹏.荒漠化防治看中国[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3.

猜你喜欢
融合实践学术出版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究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实践与引导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实践
东方教育(2017年17期)2017-10-31 13:20:16
新建本科院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现代情报(2016年12期)2017-01-16 02:51:03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探索
出版广角(2016年21期)2017-01-07 19:14:43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大投入 大制作 大产出
出版广角(2016年17期)2016-11-07 16:19:28
皮书与当代中国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3期)2016-09-29 16:13:36
出版社学术出版盈利模式探究
出版广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