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玲
[摘要]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传播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学术声誉,能够为科技期刊提供高质量的稿源,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了适应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抵御学术竞争的压力,持续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优秀作者群的有效途径,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阐述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的现状,分析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期刊应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等建议,为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探索;实践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优秀作者群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是在科技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学术声誉,能够为科技期刊提供高质量的稿源,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作者群[1]。具体而言,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学术水平高。优秀作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在学科领域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第二,学术成果丰富。优秀作者应具有较多的学术论文成果,且将论文发表在高水平科技期刊上。第三,学术声誉良好。优秀作者应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能够为科技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
当前,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科技期刊学术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持续提升学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优秀作者群培养的有效途径。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作者群的贡献,优秀作者群能够为科技期刊提供高质量的稿源,增强科技期刊的竞争力,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2]。
一、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研国内外科技期刊对优秀作者群培养的经验,分析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的现状,发现国内外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的常用举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加强与优秀作者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科技期刊应鼓励编辑主动与优秀作者进行交流,了解作者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成果,为他们提供出版服务。例如:科技期刊应鼓励编辑参加学术会议,与优秀作者面对面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优秀作者保持联系;科技期刊应建立优秀作者数据库,定期更新优秀作者的信息,并促进编辑为优秀作者提供投稿指南、审稿意见,帮助优秀作者了解科技期刊的投稿要求,提高论文质量;科技期刊应提供优先出版服务,帮助优秀作者顺利发表论文成果。
第二,开展优秀作者的培养计划,提高优秀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科技期刊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活动,为优秀作者提供学术指导和写作指导[3]。例如:科技期刊可以举办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为优秀作者讲授最新的研究成果;科技期刊可以举办写作培训,帮助优秀作者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科技期刊可以为优秀作者提供论文评审服务和学术指导,帮助优秀作者提高论文质量,使其能够在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
第三,为优秀作者提供良好的投稿环境和服务,提高优秀作者的投稿意愿。科技期刊可以鼓励编辑加快审稿速度,提高审稿质量,为优秀作者提供良好的投稿体验;建立高效的审稿机制,促进编辑及时向优秀作者反馈审稿意见,缩短审稿周期[4];建立公正、公平的审稿制度,鼓励编辑帮助作者改进论文,激励优秀作者投稿,并为优秀作者提供论文成果的宣传推广服务,帮助优秀作者提高论文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稿源。
二、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在培养优秀作者群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作者,但仍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问题。
(一)培养措施不够完善
目前,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学术交流、写作指导、奖励激励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具体而言,第一,培养内容不够丰富。目前,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主要集中在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两个方面,对优秀作者在科研能力上的培养重视不足。第二,培养方式不够灵活。目前,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方式主要以线下为主,线上方式还不够普及,且培养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未能充分整合和发挥科技期刊、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的资源和优势。
(二)培养效果有待增强
当前,虽然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数量仍然有限,这反映出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效果还有待增强。一方面,培养针对性不够强。目前,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主要满足优秀作者的普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措施。另一方面,培养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目前,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的评估机制主要侧重论文发表数量,对论文质量的评估还不够重视。此外,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多种形式的奖励。
三、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科技期刊及其编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和重点
科技期刊应加强顶层设计,根据自身定位,明确优秀作者群培养的目标和重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5]。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和重点。一方面,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是提升优秀作者群学术水平,提高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长期目标是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作者群,扩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定位,明确优秀作者群培养的重点。例如:如果科技期刊定位于基础研究,则可以重点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作者;如果科技期刊定位于应用研究,则可以重点培养应用研究领域的优秀作者;如果科技期刊面向青年学者,则可以重点培养青年学者;如果科技期刊面向海外学者,则可以重点培养海外学者。
第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周期等方面,培养内容应涉及学术写作、科研方法、学术交流等。其中:学术写作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作者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呈现科研成果;科研方法是科研的重要基础,优秀作者采用有效的科研方法可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学术交流是科研的重要环节,优秀作者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可以开阔自身学术视野,提高科研水平。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科技期刊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优秀作者群[6]。
第一,合作方式更加多元化。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不局限于举办学术讲座、培训活动等,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联合出版学术专著、期刊,为优秀作者提供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二是共同举办学术会议、论坛,为优秀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三是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为优秀作者提供科研合作的平台。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科技期刊可以为优秀作者群培养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第二,合作内容更加深入。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内容可以更加深入,除了提升优秀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帮助优秀作者解决科研难题,提高科研效率,还为优秀作者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优秀作者的职业发展。通过深入的内容合作,科技期刊可以为优秀作者群培养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
第三,合作机制更加完善。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机制可以更加完善,确保合作顺利进行[7]。一是明确合作目标和任务。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应明确合作目标和任务,确保合作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二是建立合作机制。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应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沟通交流。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应加强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完善的合作机制,科技期刊可以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优秀作
者群。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培养效果
科技期刊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优秀作者群培养效果,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建立优秀作者数据库。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建立优秀作者数据库,分析和管理优秀作者的信息。该数据库信息包括作者的个人信息、学术成果、研究领域、科研方向等。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期刊在建立优秀作者数据库的同时应确保该数据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既能满足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的需求,又能保护优秀作者的个人信息,便于与其他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共享相关信息。
第二,开展在线培训。科技期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在线培训,为优秀作者提供学术指导和写作指导以及更加便利的学习方式,提升优秀作者群培养的效率。例如:科技期刊录制学术讲座、写作指导等录播课程,为优秀作者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便利;科技期刊邀请知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写作指导等直播课程,加强与优秀作者的实时交流;科技期刊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打造互动课程,让优秀作者参与课程讨论,增强学习效果。可见,在开展在线培训时,科技期刊应紧密结合定位和目标,丰富培训内容,采用多样化培训形式,及时评估培训效果,从而满足不同优秀作者的实际需求,加强对优秀作者群的培养。
第三,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优秀作者群培养。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优秀作者的个人特征、学术背景、研究兴趣等信息,为优秀作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从而帮助优秀作者更加高效地提升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促进其科研成果转化。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时,科技期刊应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数据分析方法的科学合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有效,并将數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优秀作者,为优秀作者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优秀作者群培养的效果,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语
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将成为一项更加重要和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科技期刊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优秀作者群培养途径,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章对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进行系统探讨,提出科技期刊应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等建议,为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未来,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将呈现以下趋势。第一,培养模式将更加多元化。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将更加注重多元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养活动。科技期刊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优秀作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第二,培养内容将更加丰富。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将更加注重培养内容的丰富性,涵盖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写作水平等多方面。科技期刊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的合作,为优秀作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内容。第三,培养效果将更加显著。科技期刊优秀作者群培养将更加注重培养效果的显著性,将论文质量作为优秀作者群培养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从而加强对培养效果的评估,并基于此及时调整培养措施,确保优秀作者群培养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常青,王文宇,彭战武,等.论优秀作者群的特点及其培养途径[J].编辑学报,2018(S1):8-10.
[2]詹燕平,游滨,陈移峰.科技期刊培养优秀作者群路径[J].学报编辑论丛,2020(00):637-641.
[3]黄英娟.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培养优秀作者群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8(06):658-660.
[4]代艳玲,朱拴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群的建立与培养[J].编辑学报,2019(03):343-346.
[5]李明敏,张晗,蔡斐.中文学术期刊作者群分类培养策略:以《航空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1):60-63.
[6]刘扬,廖小刚.编辑实践中的作者群体及其生态构建[J].中国编辑,2022(07):81-84.
[7]高自龙.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