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05-18 04:52韦莹
求知导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施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已成为一线数学教师绕不开的热点课题。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探究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该能力注重有条理、有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学生分析数学现象、把握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鉴于此,立足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内涵及意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韦莹(197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

新课程改革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石的课堂观,重点强调了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空间观念、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在新时期下,其承担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责任也不断凸显。逻辑思维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一大构成,不管是对学生当下的数学探究,还是今后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势在必行。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从复杂数据中提取重要信息,识别模式和关系,并通过科学的推理来得出结论。逻辑思维注重条理性和层次性分析,涉及信息分析、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等过程。具体而言,首先,数学是一门强调问题解决的学科,而逻辑思维是问题解决的基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其次,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同样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撑。逻辑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等,并助力学生建立数学知识逻辑体系,提高整体学习效果。最后,逻辑思维是培养未来社会创新人才的基础。在信息时代,社会对创新思维的需求愈发迫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其在未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步入更为长远的发展道路[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育引导力度不足

目前,在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上,部分数学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未能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结合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以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无法保证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未发挥出问题的引导作用,学生数学兴趣不足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你听我讲”等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教师未能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实际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对于小学生来说,问题的引导有利于激发其探索欲望。但现阶段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对问题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未能科学设计引导性问题,推进教学流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2]。

(三)问题设置缺乏典型性,未能达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

现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所设计的问题缺乏典型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仍局限于基础知识范畴,虽然部分学生能自发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但教师未能对问题本身进行归类分析,同时,在提出引导性问题时,教师也未能结合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培养其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四)教学模式应用灵活性不足,思维引导效果受到影响

教学模式应用灵活性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流程上相对固定,未能结合学生的基础学情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变化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教师在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未能结合学生的思维发散状态,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分析;未能同步搭配一些多媒体辅助工具或拓展性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以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引导作用,激活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这意味着不管是知识传授,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都应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灌输式、讲解式、注入式教学方式屡见不鲜,虽然有助于知识传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心,重视“导”而非“教”,以点拨或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层层剖析、步步思考,从而分阶段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传授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表盘,并鼓励他们尝试提出问题。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了解钟表的组成以及时针、分针、秒针的区别等内容。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分辨6时、12时、9时、3时这几个时刻时针和分针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钟表,加深对时、分、秒的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逐步理解时间的概念和意义,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发展。

(二)合理设计问题,逻辑思考

善教者必善問。善问是一种充满艺术性的技巧,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旨在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领域,尤其是小学阶段,实施问题导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推学生有逻辑地思考和探究,由此达到培养其逻辑思维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还要善于设计问题串,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114×23”这样一个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式子,并说说这个式子该如何解、如何巧妙解。有的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得出“114×23=114×20+114×3”;有的学生则利用竖式计算。在学生解题完成后,教师可以梯次性地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原本的算式能否通过中间转化快速得出结果?”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在掌握运算规律和本质的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设计典型例题,训练思维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典型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知识、迁移思维,从不同层级和高度展开问题探究,并有逻辑地思考与分析,从而达到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为此,数学教师应持续设计典型例题,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出如下例题:爷爷家的玉米丰收了,全家动员掰玉米。爸爸和妈妈的手速比较快,很快就分别掰掉了9个;我和弟弟稍微慢一些,分别掰了7个和5个。请问现在全家总共掰了多少个玉米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改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如将例题改编为:“全家总共掰了30个玉米,爸爸妈妈分别掰了9个,我掰了7个,那么弟弟掰了多少个?”通过对相同题目的改编,既能够帮助学生找准问题本质,又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有逻辑地分析与思考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教学,解放思维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具体指的是教师设计课堂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探究和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体现,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干预减少,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空间,与同学交流意见、分享观点、推理过程。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其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在无形之中发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合作探究任务:通过调研和资料查阅,分析我国从2010年到2022年的GDP数据,并制作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十年的GDP发展趋势,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在接到任务后,各个小组立即展开探究和讨论,不同学生分别负责资料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图制作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应用等知识,并在结合数据预测未来GDP发展趋势时进行了有逻辑的思考和推理,从而实现了逻辑思维的有效发展。

(五)鼓励学生质疑,演绎思维

演绎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关键组成部分,强调从已知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与归纳能力相对应,也是一种有规律、可靠且准确的推理方式,可以用来证实或证伪一个命题。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质疑和有规律的推理。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摒弃固化的教学方式,重视“以问激趣”“以问激问”,通过启发性、技巧性的提问,驱动学生推理,鼓励他们质疑、提问和批判,从而在批评和质疑中,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5]。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现在商场中有13个气球,需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气球?会有剩余吗?剩几个?”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每个小朋友分3个,剩1个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增加气球的数量,如:“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剩几个?15个、16个呢……”有学生脱口而出:“当有16个气球时,还剩下4个。”但是有的同学就发现不对劲,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剩下的4个气球是不是还能给每个小朋友再分一个呢?在学生提出观点和质疑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层层推理、推导和演绎,逻辑思维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

(六)设计课堂游戏,催化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无疑是激发兴趣、催化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设计课堂游戏,让游戏成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催化剂”。例如,数学迷宫是一种以迷宫为基础、融入数学元素的游戏形式,通常由迷宫的地图、起点、终点和一些数学问题组成,学生需要在迷宫中寻找正确的出路。为找到出路,学生需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并有逻辑地思考,从而有效达到锻炼逻辑思维的目的。在课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数学迷宫游戏:

制作迷宫地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水平,设计不同的数学迷宫地图,地图可以包括数字、符号、几何图形等元素。

设置数学问题。在数学迷宫中设置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指引或奖励。问题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来设置,如加减乘除、数列、图形等。

设置游戏规则。根据不同的数学迷宫游戏,可以设置不同的游戏规则。例如,在单人游戏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寻找出路并解决数学问题;而在多人游戏中,则可以加入竞争和团队合作元素,以锻炼学生的协作和竞争能力。

通过数学迷宫游戏的设计,驱动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推理与判断,从而使其逻辑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结语

综上,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探究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钥匙,对他们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程所承担的逻辑思维训练任务进一步凸显,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充分認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善于引导、启发和点拨,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许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教师博览,2023(30):57-59.

李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3(9):23.

闫晓伟.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9):95-97.

孙淑美.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9):167-169.

岳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浅探[J].新课程研究,2023(23):22-24.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