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张斌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嵌入性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对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本研究的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二者的治理逻辑,其次对实践困境进行详细研究,最后帮助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明确行动路向,扎实乡村振兴基础,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价值,目的在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稳步向前。
关键词:嵌入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路向
中图分类号:F323;G719.2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96-03
作者简介:李小玲(1967.09— ),女,汉族,陕西省渭南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张 斌(1976.10— ),男,汉族,陕西省洋县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研究。
基金项目:2022年省级重点课题“嵌入、互构与赋能: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ZD006)。
引言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治理中的基石作用,根据乡村振兴具体情况,区域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对职业教育革新与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对乡村振兴、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规划的作用。区域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输出更多职业技术,为产业的壮大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等提供契机。本文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对二者的耦合效应进行激发,积极梳理乡村振兴治理中职业教育的助力逻辑,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后盾[1]。
一、相关概念阐释
本研究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因此必须对其有正确了解。“嵌入”一词最早由匈牙利哲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提出,深层次研究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隐藏的双向嵌入性[2]。美国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波兰尼“嵌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嵌入性理论”,并根据嵌入机制不同分为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种类型。综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点,嵌入性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环境的变化下所形成的环境嵌入性;二是根据乡村振兴特点与职业教育属性,二者融合期间所形成的组织间嵌入性;三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二者关系的变化与产生的耦合效应所形成的双边嵌入性。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型发展结构体系,二者的融合存在着明显的嵌入性行为,即社会与经济关系变化。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在嵌入性理论的引导下,体现出多元化的融合契机,以文化价值、乡村发展等为载体,根据乡村振兴人才、文化等发展需求,去调整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丰富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等,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治理逻辑梳理
(一)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实现的关联体现
伴随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拓展,文化振兴力量集聚,产教结合发展更加成熟,同时提高了服务的契合,成为巩固职业教育以及乡村振兴共生的有效基础。职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文化价值的挖掘以及精神体系创新[3],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挖掘功能的加入,进一步对乡村文化生存空间进行拓展,客观总结了乡村振兴现状,及时发现乡村振兴中存在的文化认同危机,有效改善了乡村振兴中文化不足短板,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中,衍生出乡村振兴文化职业岗位,并形成新的乡村文化发展模式。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塑要素及发展供给
通过对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特点的总结与嵌入性文化的了解,发现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加入,为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筑建了互动壁垒,同时创建乡村文化振兴体系,形成文化供给关系,协助乡村振兴对文化资源重塑,打造文化教育与输出链条,为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共治共享创造有利条件[4]。不仅如此,职业教育服务是乡村振兴下的重要链条的构建,对于乡村振兴以及职业教育来说,意义非凡。职业教育改革中,制度、管理、社团等各方面文化创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以重塑与发展关联,去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文化因子交流,为乡村振兴中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与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等提供帮助;借助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资源数字化等进行升级,嫁接职业以及乡村振兴文化资源的共享,让教育服务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与困境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发展共赢的重要途径,虽然二者关系密切,存在诸多融合契机,但是在实际融合中也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是治理供需方面不平衡,供需匹配中因为行动方式的不同产生一些冲突。乡村振兴模式持续创新,新要素、新载体的出现,需要职业教育同步创新,但是在融合期间,却存在职业教育并未以乡村振兴需求为目标的革新行为,如此就会加剧二者脱轨现象。其次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适配衔接不到位现象,二者并未按照嵌入性理论进行融合适配。虽然产教融合架起了适配桥梁,但是实际适配中二者的开放性与适应性并未强化,导致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服务适配度降低[5]。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涉农职业相对来讲比较少,整体处于“边缘化”状态。加之结构对接不到位,供需配合不科学,对于职业教育服务的乡村振兴而言,具有不利的影响。
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向
(一)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要素协同性
为帮助乡村振兴实现文化资源有效配置,增加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嵌深度,就必须重视要素协同性,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体系的有效性。以内源式协同治理为基础,构建乡村振兴的供需平衡体系,借用教育服务,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构建驱动治理系统,提供文化与技术支持。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结合,拓展网络的有效空间,有效嵌入文化体系的同时,不能忽视乡村振兴结构性,在要素协同性的支持下,积极强化边际递减效应,有效改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嵌入过度或者嵌入不足问题。
第一,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驱动治理系统。驱动治理系统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为进一步明确要素协同性,坚定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步伐,必须对驱动治理系统进一步巩固。根据驱动治理系统的核心要素,从产业创新、生态改善、组织优化与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帮助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工作,合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治理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不可忽视职业教育改革工作,为乡村振兴输入职业型及创新型人才进行多方面创新,有效调整职业教学的方式,重新对课程进行定位,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加快职业教育转型步伐的同时,逐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与功能性。
第二,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技术治理体系。乡村振兴工作中,技术是核心动力组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成熟,为振兴工作开展提供了基础职业教育服务,有效乡村振兴活动,以其作为载体,人才输送为途径,不断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的技术水平。正因为如此,需加大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技术治理体系的优化力度,有效整合技术治理体系核心要素,即技术教育、资金利用、政策制度与市场环境等,充分发挥技术治理体系的延展性特点,及时对乡村振兴中的层次设计与发展利弊进行平衡与调节。为满足振兴发展需求,要构建起以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一种良性的生态系统,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去挖掘更多职业岗位对接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切实落实终身学习的策略。
第三,减少乡村振兴中职业焦虑所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明确其发展的未来,还要将职业教育的差距缩短。乡村振兴中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质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一直是处于分割状态,导致乡村教育发展缓慢,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振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利用服务乡村振兴的机会拟定教育计划,减少城乡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差距,有效提升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时开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工作统筹以及调度,尊重职业教育公平性与发展性原则,借助要素协同性的引导,充分发挥出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教育价值;以职业教育为纽带,去提高城乡教育的一致性与人才培养的协调性。以职业教育为载体、乡村振兴为目标,创建生产经营与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满足乡村振兴供需匹配需求,运用职业教育功能以及振兴人才的机会,放大职业教育的服务,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融合及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在未來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协调机制性的内容,两者关系紧密相连。为充分发挥出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未来路向研究中必须认识到机制协调性的价值,才能帮助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乡村振兴为有效发挥出职业教育的服务价值,必须以乡村振兴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为立足点,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确定衔接的纽带,制定合理的衔接机制,根据机制协调性特点,放大职业教育在乡村治理中对内部治理模式、经济发展等的作用。
第一,制定乡村振兴供需导向为前提的职业教育衔接机制。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的制定,不能脱离乡村振兴供需导向。根据乡村振兴需求,及时对产业链加以延长,并且巩固乡村振兴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建立衔接机制。衔接机制的核心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产业链;二是价值链;三是创新链;四是利益链。打造综合型链接机制,切实对乡村振兴中不稳定的现状加以改善,解决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不足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创建有效的职业教育专业群,迅速衔接乡村振兴产业链,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及时衍生出大量新生产业链,如数字化产业、技术型产业、文化传承型产业等。
第二,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产教衔接机制。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特点不同,虽然二者存在较多衔接契机,但是为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必须打造产教衔接机制。产教衔接机制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利益机制的前提,产教利益链的形成,需要产教衔接机制的支持,这样才能实现产教深层次融合。产教衔接机制的打造,主要包括两个核心:一是权益表达,必须有效平衡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的利益点,有效规避职业教育输送人才期间出现趋利取向的择业现象;二是利益补偿,必须明确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价值,从乡村振兴角度去做好利益补偿工作。借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衔接及打造,实现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以及共赢。
第三,创新职业教育,有效做好乡村振兴的服务,并以结果导向作为评价。结果导向评价的创新,能放大职业教育信息传递、人才输出等作用,改善乡村振兴实施“孤岛”状态,尤其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结果评价方面。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结果评价不客观。为改变这一现象,未来发展中必须对结果导向评价机制进行创新,转变乡村振兴中价值评论的狭隘意识,根据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从职业教育角度去调整适配度,并制定对应的服务贡献计划与教育模式,切实落实产教融合与发展共赢计划与目标,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结果导向评价指标。积极落实“多中心”协同发展计划,制定以乡村振兴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乡村振兴吸纳更多技术型人才;增加职业教育评价力度,利用评价互动频率的增加,一起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体系,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导向结果评价,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在人才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针对就业能力和人才素养培养进行相应评价。
(三)重新构建职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引导
在开展乡村服务的振兴工作过程中,功能导向价值引领机制的重塑是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作为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针对人才与技术能力等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教育服务的振兴工作,有效弥补短板。但盲目的服务,根本不能激发职业教育的服务价值,无法为乡村振兴带来助力。根据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问题的分析,对功能导向价值引领机制进行重塑迫在眉睫。
第一,从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角度、乡村振兴的开放性角度着手,于乡村产业结构中有效嵌入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技术性,丰富乡村振兴产业与技术资源,打破乡村振兴发展中技术不足、人才力量弱的阻碍,提高乡村振兴计划制订与实施的精准性,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重塑乡村振兴发展与探索中的价值认知,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提供更多再教育机会,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发展需求,带动乡村文明,提高乡村文化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于乡村振兴,属于价值嵌入,结合职业教育文化属性,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及时对脱贫攻坚成果加以巩固。尤其是精神成果,提高乡村文化水平,打造好水平的文化价值体系,帮助乡村振兴对文化资源科学配置。嵌入性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要打破乡村振兴中文化资源失衡状态,以职业教育激发乡村振兴中文化的自觉性,冲破服务乡村振兴的现有困境,明确将来所发展的新动向,大力推进振兴工作的开展,也是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强化效应充分发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仁祥.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的理论思考、现状剖析与实践方略——以湖南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4):10-16,72.
[2]朱国芬.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治理: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行动方略[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8):33-37.
[3]李珊,魏小英,雍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优势、价值逻辑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23):48-53.
[4]马建富.迈向共同富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江苏实践——机理分析、耦合测度与模式构建》评介[J].经济研究导刊,2022(1):159-161.
[5]梁裕,韦大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