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摘 要:职业艺术院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塑造高水平职业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以文育人、以美润心,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厚植传承之根、開出自信之花、结出创新之果。文章主要围绕传统文化融入职业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艺术院校青年学子的距离,为推动新时代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职业艺术;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007-03
作者简介:陈 婷(1990.07— ),女,汉族,江苏省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在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1]。而高校是传播文化、塑造新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对于职业艺术院校来说,更是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于一体,因此,职业艺术院校应当结合其办学特色、优势资源和专业平台,在中华悠久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汲取营养,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美启智、以美润心,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第一,以人文内涵提升故事性。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例如,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时,可以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词文赋体悟“爱国”,用“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解读“敬业”,用“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历史故事论证“诚信”,用“仁者爱人”“恻隐之心”等儒学经典讲述“友善”,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与故事,让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得以故事化、具象化,有助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入脑入心。
第二,以传统工艺提升互动感。工艺美术品是可触可感的,是兼具艺术美与实用性的。将传统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等融入各类专业课或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可以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让学生在可触可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笔者在刺绣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为例,在刺绣针法实践环节,绣制图案均采用盘长纹、万字纹等中国传统纹样,同时重视对其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寓意进行解读,使学生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体悟传统工艺的人文内涵。
(二)有利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大学生尤其是职业艺术院校学生,通常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有限,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例如,在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中,“莫兰迪色”因其色彩搭配的高级感,在建筑设计、电影设计等专业领域备受美誉,在职业艺术院校的课堂中也广泛引授,而实际上,中国古典色系中的月白、天青、豆绿、藕荷、绛紫等传统色彩组合也具有相似的视觉美感,但其认知度却远远低于“莫兰迪色”。因此,有必要通过专业课程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甚至主动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2]。
第二,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要批判吸收其精髓,融化于新的创造之中,从而推陈出新,并发扬光大而使之成为更伟大的民族艺术。而职业艺术院校的优质平台,能够促使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因此,需要借助其传播渠道、资源配置、文化创意等优势,深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艺术交融创造,从而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一,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仍然绽放着光辉异彩,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长学长新的,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物质和文化遗产。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推动其在自身的艺术追求、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上,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第二,涵养价值追求,抵御思想侵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当代人受到信息爆炸的影响,往往感到压抑或迷失。而大学校园更是文化思潮碰撞的礁石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还未成熟,辨别力有限。特别是在职业艺术院校,学生接受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超前消费主义等这样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侵蚀更为明显,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3]。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抑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实质是人格的觉醒和追求[4]。用此类积极的思想观念抢占价值阵地,可以帮助抵御不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方向
(一)以学生为根本
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充分适合职业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比较跳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创新意识强,敢于打破常规,但自控力较差,缺乏辨别判断能力。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未必适合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关注兴趣。因此,需要将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教育要素转化为直观化、形象化的内容,渗透或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渠道,从而给青年学生以积极影响、感染和熏陶。
(二)以师资为重点
职业艺术院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丰富,应当依托人才资源,将师资队伍打造成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然而,职业院校的教师虽然在专业方面造诣较高,但在传统文化的涉猎上仍显薄弱。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做打造中国“梦之队”的好老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2021-09-15)[2023-03-08],据中共产党网:https://news.12371.cn/2014/09/15/ARTI1410731329141309.shtml?from=groupmessage。。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是育人的重要力量,若想提高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专业课教师也应当重视增强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从而在课内外有效结合自身专业优化课程思政教学。
(三)以专业为依托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推动下,有学者提出以专业为中心的“专业思政”建设,而职业艺术院校的专业以艺术类为主,并且各具特色,如设计、传媒、音乐、美术、舞蹈等,每个专业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交融共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践行“专业思政”理念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有必要在将专业思政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势,加强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以企业为载体
职业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因此校企合作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完善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构建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增进为市场服务的社会功能。如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编创反映太湖流域人文历史变迁的多维映像舞台剧《太湖传奇》,整合“太湖传奇学院”“太湖传奇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太湖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创建了“跨界融合”职教新模式[5]。同时,可以通过“引进来”实现校企师资共享,通过“走出去”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建立“订单班”“企业班”联合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等,进一步构建职业艺术院校与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机构和企业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融入思政课主渠道
一是内容上要循序渐进。职业艺术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需要时间,采用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容易产生困惑和排斥感。因此课程设计采用专题式、分层式和递进式的内容编排方法,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渐提升理论深度,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晦涩的理论知识,从而推动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提升课堂实效。二是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较强,但在课堂形式的呈现上往往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在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较为薄弱,导致课件的内容和样式陈旧,视觉感比较枯燥,无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图像和形式美学等要素,在教学课件的呈现中增强色彩、线条、图案等的运用,加强版式设计,融入视频、动画等形式,避免单一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感官,以交互性、动态性课件设计的提升思政课堂吸引力。
(二)融入专业课教学
一是融入教学内容。新时代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职业艺术院校的专业课程是践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理念的体现。例如在园林设计课程中,注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美学教育;在钢琴演奏课程中将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乐器演奏相结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教育和研究;在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中,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太极拳”等列入教学重要内容等,充分发挥专业课的协同育人功能。二是融入课程实训。职业院校大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和较强动手能力,课程应重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对于传媒专业的学生,组织其以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创作微视频、微电影;对于音乐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组织传统服饰、民俗音乐、民族舞等多种传统元素融合的文艺演出;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组织以传统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海报设计等,引导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取创作题材。三是融入专业竞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竞赛竞演活动的设计中,能够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养,为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创新提供优质平台,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走近传统文化、融入传统文化。
(三)融入各类实践活动
一是挖掘传统节日育人元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和道德理念[6]。如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清明节与重阳节背后的孝悌之道,春节与中秋节体现的贵和尚中、家庭和谐理念等。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职业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广泛提炼中国传统佳节中的育人元素,开展校园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组织传统节日文化主题艺术展演等,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用好红色革命阵地,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瞻仰红色基地、革命老区和红色景点,并让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将游记和活动感悟以艺术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设计系组织师生前往有“小延安”之称的红色李巷参观学习,感受革命的激情与理想,体味时代的风采与沧桑,在革命文化的洗礼下激发学生创作出红色主题国潮风插画,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三是组织社团美育活动。高职艺术院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社团丰富多样、主题多元,其中不乏各类艺术型社团,如插画社、动漫社、音乐社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社团艺术活动中,可以为校园文化增添传统底蕴和艺术色彩。此外,要重视成立传统文化艺术类的社团,鼓励和帮扶传统文化艺术类社团建设,打造传统文化艺术社团精品活动等,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社团以文化人、以美培元的生力军作用。
(四)融入宣传媒介平台
一是重视传统媒介的多元推广。艺术院校的传统宣传媒体如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史馆、博物馆等是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重要媒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道德教化和塑造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因此,要用好传统宣传平台,以弘扬主旋律为总体基调,在海报、报刊、艺术品、展览品、校史资料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传统文化有关内容的输出,并探索项目化、专题化、系列化的宣传模式,让大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氛围中不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屏终端成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主场域,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顺势而为,用优秀传统文化抢占校园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校园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并发挥艺术院校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作用,如组建大学生记者团等。内容输出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短视频、AR、VR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生动地融入新媒体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语
综上分析,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美育”为契合点,以大学生为本,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充分整合院校的师资队伍、专业体系、合作企业等优质平台,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专业艺术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宣传阵地等各个环节,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以美学修养助力道德养成,让大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互相贴近,互得裨益,为推动新时代文化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蓝图培养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甘根华.推动新时代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刍议[J].中国年鑒研究,2022(4):11-13.
[2]晁明芳,李国英,周海阔,等.如何在校园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2):25-29.
[3]翟志强.防止不良社会思潮侵蚀青年学生[J].人民论坛,2018(33):118-119.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李楠楠.“多元融合”职教新模式探究——以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太湖传奇》产教学研一体化为例[J].记者观察,2020,508(32):64-65.
[6]李璐璐,何桂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