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追寻与实施策略*

2024-05-16 23:12刘潇潇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概括的高考核心功能,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課程的根本任务。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担负培根铸魂的初心使命。高中历史教学应聚焦培根铸魂,解读教材文本、设计情境活动、实施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历史课程教学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2-0097-06

党的二十大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服务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4]。高中历史教学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秉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5]8的理念,充分发挥高中历史教学在启智增慧、培根铸魂方面的独特价值,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

一、培根铸魂的内涵

“根”指“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6]23,包括“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7]。“必备知识”是“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6]26,包括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魂”是“核心价值”,综合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核心,突出体现在六个方面: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与“魂”的逻辑关系是: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在复杂情境中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探究为载体培养出来的,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运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如图1)[5]25。

培根铸魂就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摄高中历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发展关键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坚定理想信念,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基固本。

二、培根铸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体现

培根铸魂全面对标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将必备知识的学习与关键能力的发展、学科素养的形成与核心价值的涵育有机交融,使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一)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学业质量

新高考历史试题全面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中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历史核心素养。培根铸魂是对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理念的遵循,以核心素养达成和学业质量提升为目标。

(二)筑牢信仰根基,建构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培根铸魂重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和民族、国家的认同,能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三)传播中国声音,建设中国话语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建构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培根铸魂为学生在未来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指向培根铸魂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以培根铸魂为旨归的历史教学,基础环节是解读教材文本,提炼铸魂主题;重点环节是根据主题选择关键史实,开展情境活动,理解史实并体验史实蕴含的情感;最后是巩固环节,开展多元评价,观测教学效度。

(一)解读教材文本,提炼培根铸魂主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张海鹏指出: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是培根铸魂的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读教材,提炼铸魂主题,提高教学的政治站位。

1.深耕中国史,以“四史”红色基因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和国史肩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必修课。国史承载一个国家国民的集体记忆,是构建国家认同的基础载体。统编版中国史必修教材包括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史、170多年的近代抗争史、10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史和70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蕴含丰富的红色基因。教学中,教师要挖掘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提炼铸魂主题,统摄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为例,第一个学习要点讲述了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遗存,如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第二个学习要点讲述了中国由万邦时代到早期国家夏朝建立,中华文明正式开始。基于此,教师提炼出“多元一体”主题统摄教学。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分布广泛、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程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加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2.细耘世界史,以全球史变迁历程育人

国家认同的建构离不开“他者”。世界史塑造的“他者”形象,对培养家国情怀、建构国家认同有独特的价值。统编版世界史必修教材呈现了人类从原始状态到今天的发展历程,很多内容蕴含铸魂价值。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都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他者”。通过与“他者”的对比,可以反衬自我的形象和特质,使学生的国家认同更深刻。

比如,第三單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讲述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却给美洲和非洲带来巨大灾难: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本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世界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者大量屠杀,其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无数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沦为奴隶。据此,教师提炼出“殖民霸权下的现代化”教学主题。这一教学主题蕴含的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外殖民掠夺基础上的。在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中,学生认识到中国道路更具借鉴性,中国方案更具普世性,从而促进对中国式道路和中国方案的认同,达成铸魂目标。

3.捕捉“活”历史,以重大热点事件育人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编写组成员叶小兵建议: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要转变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思考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要转变‘怎样教的固有思路,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9]。很多重大热点事件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挖掘其和教材关联的地方,发挥其培根铸魂的价值。

比如,2023年5月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与教材很多内容联系十分紧密,极具培根铸魂价值。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主旨讲话、峰会文艺演出视频、中国-中亚合作成果一览表等材料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如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主张”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四个坚持”对应教材哪些内容,彰显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中亚峰会迎宾表演融入了哪些“中国元素”?中国和中亚的合作成果,令你的内心产生了哪些情感?这一学习活动将重大热点事件与教材有机联结,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深化了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了铸魂育人。

(二)设计情境活动,引领培根铸魂实践

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实现载体是情境活动。“无情境不命题”已经成为新高考的常态,情境教学成为历史课堂的内生性需要。

1.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培根铸魂的场域

现代课程观念强调,学习是人与情境在互动中建构的过程。“情境”即“问题情境”,是指“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10]。以体现鲜明核心价值的问题情境承载考查内容,是测量学生水平的有效方式。情境创设对历史教学有三点益处:为设计问题提供背景,为解题提供相关信息,为达成测查目标提供条件。

比如,教学“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时,教师选取教材《历史纵横》栏目“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学思之窗栏目《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以及问题探究栏目《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内容,创设复杂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历史任务。这一情境的立意是“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最坚定的捍卫者,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立意渗透着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旨在达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铸魂目标。

2.设计情境问题,搭建培根铸魂的支架

学者郝瑞庭认为,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学生解题和素养考查的必备条件。“情境活动”就是指“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11]。开展情境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化作情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形成核心价值、铸魂育人的过程。

比如,教学“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时,创设好上述情境后,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和召开瓦窑堡会议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间派政府的政治主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学生准确概括和提炼材料信息,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认识。这样的情境活动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接受教材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历史,通过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释历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家国情怀,将培根铸魂落到实处。

3.解析高考试题,体悟培根铸魂的路径

历史特级教师刘俊利指出,教师对待高考题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追求做对;第二层次,思考并统计高考考什么、应该教什么;第三层次,思考高考怎么考、应该怎么教,是教师对待高考题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还可以有第四层次:引导学生思考高考怎么考,进而思考应该怎么学。由教师告诉学生怎么考、怎么学,到引导学生自己体悟高考怎样考、怎样学,即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可以使培根铸魂由外塑转向内化。

教学中,教师制作高考试题解析卡片,引导学生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思维误区四个方面解析高考题,并鼓励学生画出解题思维导图,使关键能力可视化。从开始的教师解析,到学生模仿解析,再到学生自主解析,学生对高考题的命题理路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学生解析高考题是对机械刷题的纠偏,也是高考“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的最好发挥。学生对试题有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之感。这种预判能力增强了学习获得感,内化了“根”与“魂”。

(三)实施多元评价,提升培根铸魂质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提出,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多元化评价可以保障培根铸魂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1.运用量化评价,客观评测培根铸魂的结果

量化评价是指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数学的方法取得量化结果的评价方法,优点是统计分析科学、精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可操作性较强。量化评价最常见的就是纸笔测试。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强调,高考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12]。

教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时,教师选用2022年全国乙卷41题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本题包含三项任务:第一问要求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中日技术引进的特点;第二问要求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并将所学知识内化和贯通运用。两问都考查信息加工、概括、归纳等能力。第三问考查学生对中国科技发展原因的认识,要求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发现、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对历史学科知识、关键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层、综合、有效考查,使教师对培根铸魂的教学结果有客观的评判,有效落实以评促教、科学备考。

2.运用质性评价,科学诊断培根铸魂的成果

量化评价的局限是难以量化思想、感情、精神等教育现象,所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既要发挥量化评价易操作、客观性强的优势,更要运用质性评价,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价值观的形成做出判断。”[13]历史作业是很好的质性评价手段,其形式包括撰写历史论文、编辑历史报刊、创作和表演历史话剧等。这些形式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更好地落实培根铸魂目标。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还是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为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布置两个作业:一是让学生访谈自己的祖辈、父辈,或查阅家谱,选择一位最有代表性的家族成员,撰写一篇“我的家史——家国情怀”历史习作;二是搜集陈祥榕等烈士的事迹,或自选一位人物,撰写“我心中最亮的星”历史卡片。完成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演讲。

这两个作业都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通过了解家族史,激励学生的奋斗精神;通过了解英雄人物事迹,历练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培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最强音,使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3.运用层次性评价,系统促进培根铸魂的进阶

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历史学业质量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历史思维层次、关键能力养成方面也有较大区别。因此,教学中应立足课程内容,依据学生素养水平、学业质量水平和考试评价的不同要求,设计层次性作业,循序渐进地促进不同学段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价值的进阶。

比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培根铸魂的典型资源。教学中,教师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设计了难度逐级增加的三个学段的作业。高一是选择题,创设简单情境,考查遵义会议的地点和意义;高二是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高三也是主观题,以历史地图创设复杂学习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三个学段的作业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历史思维水平、学科关键能力的测查要求逐级提高,共同点是都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考查了历史价值观这一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立德树人任务要求、新高考的功能定位、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肩负的“铸魂”使命,都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关注顶层设计,提高政治站位,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引领教学,以大眼光、大格局、大胸怀培“根”铸“魂”,为培养适应民族复兴与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学科教学与强国建设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3-05-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EB/OL].(2013-07-22)[2023-05-30].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722/c85037-22271795.html.

[4]郭戈.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J].人民教育,2012(2):60.

[5]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7]徐奉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 2019(12):59.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05-30].https://www.gov.cn/xinwen/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eqid=f973933b002c2bb9000000036458d4e0.

[9]叶小兵.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J].历史教学,2020(8):3.

[10]黄牧航.中学历史情境创设的教学反思[J].历史教学,2022(9):37.

[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17-10-27)[2023-05-30].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12]刘芃.刘芃考试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7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7.

責任编辑:殷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史料实证主题式教学提升学生‘扎实学力的实践研究”(C-b/2020/02/14)的研究成果,获2023 年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特等奖。

收稿日期:2023-12-14

作者简介:刘潇潇,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