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4-05-10 01:40陈湘清段溥
关键词:人民至上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

陈湘清 段溥

摘 要:“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蕴含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传统、内容和主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依据、基本观点、历史经验与方法论。深刻理解“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状态、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等作用。通过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全过程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全方位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全周期融入网络文化建设等方式,能推动“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融合。

关键词:“十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1012(2024)01-0107-05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en Principles to Adhere to”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HEN Xiangqing, DUAN Pu

(School of Marxism, Xiangzhong Normal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en principles to adherence to”, which was put forward in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contains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erience, tradition, content, and proposition, providing fundamental basis, basic view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methodolog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en principles to adherence to” is a miss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ill bring new content, new state, and new method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en principles to adherence to”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n be pushed forward by integrating it into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o various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network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ten principles to adherenc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people fir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提炼出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伟大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艰苦奋斗的历史写照,也是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勇于创新、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蕴含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努力从“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把“十个坚持”转化成思政教育的工作立场、工作理念、工作规律、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实现好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一、深刻理解“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十个坚持”中的每一条,“都蕴含着党在百年奋斗中基于特定的逻辑维度所积累的最为宝贵的规律性认识”[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科学内涵,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这一科学成果的认识和把握,自觉将其运用到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

(一)“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思想结晶,也是我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智慧結晶

实践是科学理论产生的摇篮。“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不是凭空而降的,更不是什么人物什么政党“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实践提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百年历程见证党的伟大事业,党的百年奋斗铸就党的伟大思想。“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也生动诠释了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实践品格。百年来,党为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及强国的历史任务,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开展伟大斗争,取得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积累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认识新成果。这些新认识新成果也是我们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清楚、充分认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又要准确掌握其中蕴含的内在机理。比如,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保持本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结论。又如,坚持人民至上,既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性质的新诠释,也是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团结教育人民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支撑。如果丢掉了人民至上根本理念,党就没法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成功密钥,也是我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秘诀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连接党的过去和现在,是人民共同行动的集中表达,高度浓缩了党创造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集中概括了党在不同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原理,蕴含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从实践斗争中进行经验总结,更强调学习借鉴历史经验,用先进的认识经验来指导实践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2]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每一次实践成功与失败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再进行实践学习,在螺旋式前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比如,1945年党的第一个决议,着力解决党内一直存在的历史问题即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作为重要发展指南,对教育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1981年党的第二个决议,着重解决党内思想“僵化”问题,肯定了对外开放新探索取得的成果,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前两次历史决议,2021年党的决议是在总结党百年伟大成就及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科学决议,不仅是我们党宝贵历史经验的高度浓缩,更是我们党在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时期教育引导全党思想方法的科学总结。做到“十个坚持”,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思政教育工作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力。

(三)“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也是我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集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3]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及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既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思想产物,揭示了党和人民百年共同奋斗创造伟大事业的成功密钥,论证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对我们走好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十个坚持”作为百年党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调,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科学揭示了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客观规律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中国大地创新发展的思想成果。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走好新征程教书育人路,需要不断学习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科学内涵,用好我们党思政教育工作的思想集成。

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指引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十个坚持”赋予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内容、新状态、新方法,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义的力量、方法的力量。

(一)“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要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中,不断挖掘“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丰富育人元素,以“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所蕴含的精神与真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供给质量。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能够在艰难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关键在于党具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及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实践品质。具体表现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党总能洞悉历史发展潮流,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掌握历史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不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命题进行创新性探索,进而形成回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的科学理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新变化,应以“十个坚持”丰富思政内容。第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教育教学中,牢牢掌握高校的办学方向,引导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以担当复兴为大任。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第二,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服务人民、学习人民、感恩人民的伟大实践中筑牢群众观点、增进人民情感。第三,要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武装学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加强理论研究,總结实践经验。同时,要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四,要坚持独立自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大力培养青年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第五,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持道路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六,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胸怀宽广、襟怀坦白、情怀朴实,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紧密相连,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第七,要引导青年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第八,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第九,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统战意识、团结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第十,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状态

新方位、新环境决定新状态。回望百年党史,“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党积极主动应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创新集成。在新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离不开党的历史经验创新指导。在互联网场域冲击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较以往迎来了更为复杂的育人环境、更高质量的教育要求的挑战。必须正视这些新问题、探究新变化,于复杂多变的高校思政教育局面中打开新局面。新技术带来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发展,在思政教育形式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有些新的思政教育手段和方式也面临质疑。高校思政教育并非一片永久的安全带,依然面临着网络领域不良文化思想的侵袭。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此应保持新的姿态、新的状态。一方面,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将斗争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革命传统的传承,又从理论深度和现实维度回应了高校思政建设的迫切需求”[4]。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出发,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自我革命精神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价值认同,以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地对各种错误舆论思潮“亮剑”。另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担当,激励全体学生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三)“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十个坚持”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寶贵精神财富,“为高校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效果,确保育人方向提供了明确的遵循”[4]。同时也为我们赋予了新的方法。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深刻理解“十个坚持”的内在规律和基本逻辑的根本方法,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要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史实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国际与国内、改革与发展、成长与成才、个人与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要以胸怀天下的精神来客观地看待新技术应用变化发展,用宽广的教育情怀,学习借鉴新技术应用;以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切入点,注重实践育人,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打破思政教育原有时空界限,提升育人质量。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中国道路,坚持统一战线。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发展的辉煌历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团结互助。

三、“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全过程融入课程教育教学

要全面发挥课堂教学融入的主渠道功能,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中饱含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课堂教学能有效拓展“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教育优势。为深化大学生对“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理论认同及价值认同,应重视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一方面,要把“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系统融入到各门思政课教学,科学规划不同的思政课程的融入侧重点,做好教材、教案与教学体系的三方面融入。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侧重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的理念,并结合近代中国从落后挨打到屹立东方再到富国强民的历史变革,将该理念贯穿课堂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侧重讲坚持人民至上,敢于斗争、自我革命的理念,并结合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该思想的认同。另一方面,要挖掘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融入,彰显各专业课程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要充分发挥课程教育教学主功能,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加“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内容,构建起与其他课程的联动教育体系,发挥协作聚合作用。要挖掘各学科课程专业的创建史、发展史及奋斗史,并结合课程特点、专业特色,找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融合着力点,解答大学生的思想之惑。

(二)全方位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十个坚持”的精神品质与精髓要义,能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认同感,有效补充和拓展课堂教育教学,也是保障高校思政教育顺利开展的有力举措。用好这个第二课堂,能有效发挥以文育人的功能。一方面,要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创建中。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纳入学校的文化景观建设,创设文化与其契合的语境,将其有机融入校报校刊、学校网站、公众号、宣传栏等。同时,以图片、视频、标语、文化墙、创意画等深受学生喜欢的载体形式,将“十个坚持”的科学内涵进行形象加工处理,塑造可读、可视、可听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以“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同时,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作为活动的宣讲人,助力大学生深化对“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思想内涵认知。此外,还可以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赓续红色传统”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或慈善公益活动,并进行积极宣讲,提升活动曝光度和知名度。

(三)全周期融入网络文化建设

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共同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技术迭代更新发展迅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的形势和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党管网络的领导地位,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主动出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动权,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要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及学校现有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探索适合本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有机融入“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实现线上内容服务有保障、线下教学实践有质量,以引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方向,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生态。一方面,利用高校现有的学习通平台或慕课平台等教育平台,定期推送“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主题相关内容。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大学生使用频率高的互联网App平台进行调研分析,以学生喜爱的平台为载体开展教育,在这些平台定期推出与“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相关的短视频、论文、音乐等作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对“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中的每一条经验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内容上的新诠释,实现“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图文结合、音频视频相融合,使“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网络语言阐释更能走进大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和成就,加深对党的感情,激发其爱党报国热情。

四、结语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提高思政育人能力,深度挖掘“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科学内涵,找准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点、落脚点,强化大学生对其的理论理解及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丁兆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的逻辑维度、基本内涵及实践指向[J].山东社会科学,2022(8):154-161.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理论视野,2013(3):5-8.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4]甘儒新,董文辉.牢牢把握“十个坚持”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N].兵团日报,2021-12-10(08).

收稿日期: 2023-09-11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研究”(22C59);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研究”(22E26)

作者简介:陈湘清,男,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段溥,男,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