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学法建立在一系列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历史教学中,不仅契合新课改要求的学习观,有助于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本文研究了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法 历史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50
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复杂的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这给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一定的困难。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风格,借助多种素材缔造教学境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成为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这一互动的教育情境中,教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习者视、听、感觉等各种主要感官,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情境中,教师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一、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一)历史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原则
1.目的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教学目标,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首先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落实。脱离了教学目标,情境教学只会徒有形式。另外,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到整体的教学设计,例如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中不同因素的关系,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等,从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2.多样性
一方面,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的环节是多样的,导入和课堂教学的过程始终可以贯穿于情境的创设之中。另一方面,用于创造情境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影视资源、音乐、图片、历史资料等。借助不同的材料,可以丰富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要在具体使用情境教学法时,考虑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育作用,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是否能够切实促进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历史情境的创设,要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
4.科学性
科学性一方面指的是创设情境所借助的素材和史实的真实性与客观公正性。历史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性,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选用材料时,既不能随意杜撰,也要避免有失偏颇。另一方面,情境教学讲求方法科学。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注意通过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积极实践探索,主动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5.可接受性
情境的创设要尊重学生的体验。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从学生实际年龄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出发。既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时代因素,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会有所拓展,认知能力也会更强。
(二)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引用史料,分析情境
新《课标》明确要求历史教师要系统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的素材入手。史料是创造历史情境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材料。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创设情境中,教师一般选用文字史料和图片。例如教师在讲述早期殖民扩张给拉丁美洲带来的影响时,可以引用以下史料:
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有关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自﹝西﹞卡萨斯著,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文字史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辨,直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文艺复兴时,可以展示15世纪的佛罗伦萨图片,通过图片中佛罗伦萨的繁荣景象,帮助学生认识到新兴工商业城市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从而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教师在选用史料时必须秉持真实可信的原则,不能随意杜撰历史,更不能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篡改史实。此外,史料的使用还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只有篇幅适中才不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疲劳,只有难度适当才不会让学生厌倦消极。
2.创设问题,思考情境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问题是所有知识的起点,没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都不复存在。问题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基本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重点、难点,巧妙地设置问题。问题应该服务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和分析问题。另外,问题情境的内容设置必须科学规划,遵循从浅到深、从内到外渐进的基本原则。关于问题情境设置的难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的提出不仅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还要设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成就动机理论,中等难度的问题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在讲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本所介绍的英国内阁制,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英国的内阁是怎样产生的?英国的内阁与议会、国王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在此问题情境下,学生可以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解。
在历史教学当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形成普遍的存疑和求知的课堂气氛。
3.扮演角色,代入情境
“历史情境教学表演可以分为进入角色与扮演角色两种。”表演具有较高的形象性,它不仅使学习内容外显,还可以展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所谓的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站在特定的历史人物的立场上,按照这一立场所要求的态度与方式行事,从而增进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历史剧,由学生来扮演洪秀全、杨秀清、曾国藩等人,展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将自己代入到当时的历史人物,加深对当时历史人物选择的理解。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角色扮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兴趣。但必须注意,角色扮演和编演历史剧,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秉持严谨的态度,切忌变成毫无逻辑、哗众取宠的荒唐行为。
4.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
过去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过去性的特点又反过来导致了历史学科具有间接性。由于历史知识远离当代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常常对历史知识感到抽象、陌生。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历史,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多媒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如影视资源、音乐等。历史影视资源颇为丰富,如影视剧、纪录片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课为例,通过插入电影《中途岛海战》片段,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影画面了解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通过播放历史影视资源,为每个学生都最大程度上接触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借助声光电立体的效果渲染,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借助音乐创设的情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插入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陶醉在高亢激扬、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优美乐曲旋律和那鼓舞人心的动人歌词中,切实体会在民族危亡之时,全国人民奋起反抗日寇的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然而由于影视资源娱乐性较强,且部分历史考证缺乏严谨,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资源严格甄别。同时要注意,过度地使用多媒体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5.联系生活,进入情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同时代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样为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提供了理论基础。联系生活,首先可以从开发当地的乡土资源角度出发。所谓的乡土资源,包括当地的历史名人、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风俗习惯等。教师要能结合当地教学条件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科学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由于当地资源贴近现实生活,加上学生对家乡的熟悉和热爱,利用当地资源创造的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会将不同的生活经验融入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符合其心理、阅历以及年龄的某种观点。”
联系生活,还要把握时政热点材料。利用时政热点,学生更易进入情境,在过往历史与当下时政的有机结合当中,培养学生的对策思维,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开阔视野,追踪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内的重大事件。
综上,创设情境的方法丰富多样,彼此之间又联系交融。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合理地使用不同方法创设历史情境。
二、反思与总结:历史情境教学法的优缺点
从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不难看出它有许多优点:
1.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因此历史知识往往借助于文字呈现,难免具有枯燥性。比如在讲解二战给人类世界带来的沉重灾难时,学生看到的是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冰冷的数字,很难深入感知。而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与战争有关的图片、影视片段,则可以让冰冷的数字变得鲜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可怕。
历史具有综合性,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将课本呈现的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将学生代入其中,从而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历史逻辑。比如在讲解秦朝怎样加强中央集权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扮演秦始皇、大臣等身份,从不同角度思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后再学习诸如加强统治的举措时,学生就可以形成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的历史思维。
2.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比,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而情境教学法正是强调通过不同手段借助不同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当中主动获取知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使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
另外,实施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利用各种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范围,积累历史材料。在情境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启发和点拨能力,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情境教学法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上存在不少问题。这里举出几个典型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1.创设的情境单一、滥用以及缺乏有效衔接
部分教师由于能力有限,在课堂创设多种情境时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到各种教学素材,或是一味机械地追求创设尽可能多的教学情境,“为情境而情境,忽视了教学情境的本质所在”,不给学生留单独的思考时间。这不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还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处理不当,还会使不同情境之间的过渡过于生硬,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历史情节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整体性历史思维的发展。
2.素材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或因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差异,或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令其创设的问题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或过易、过难。问题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会使学生把握不住思考的方向,找不准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样会导致学生乱答答非所问”;问题过易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问题过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使用情境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认真阅读各种专业书籍、参加有关职业培训等有效方式去丰富专业知识;通过教学反思,观摩公开课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还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程的执行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并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庞惠《浅谈中学历史的情境教学》,《散文百家》2016年第8期。
[2] 黄远平《试论历史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新课程》2019年第6期。
[3] 魏鹏辉《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略论——从边缘性参与到主体性融入》,《新一代(理论版)》2016年第9期。
(王滢,2000年生,女,山东烟台人,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