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4-05-10 15:48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面授跨文化交际跨文化

祝 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一、前言

如今,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教育也正处于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革命之中。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学必须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改革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1]。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推动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在线教育中,线上教学由此大规模开展。疫情的持续反复,使得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如何依托网络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在疫后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等问题接踵而至。在教育形态的调整中,老师需要更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学生在这种教育大变革下需要从被动应对转变到自主规划学习。只要我们懂得运用教育的规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学习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着眼于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和学习跨文化交际策略,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交际过程,了解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和能力。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主要围绕教材教学展开,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少量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学改革期望构建基于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来支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1.联通主义。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提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已经从一个人的活动转变为连接各个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联通主义理论分析了适应现代社会结构变化的学习模式,认为随着新的学习工具的使用,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目的也会发生变化。知识过量呈现导致学习者需改变学习策略,信息的不断更新使辨别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可以集中学习某一专业知识的系列链接,这样可以学到比现有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知识。此外,联通主义理论还提出了“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概念。[2]

2.新建构主义。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在2011年提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这一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该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4]的理念,整理出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强调学习应该从解决问题出发,认为学习包含“顿悟”过程,可以通过内读法和深谈法挖掘个人隐性知识,并提出了“包容性思考”[5]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明确了网络时代教师的任务和责任。

以上两个理论都是为解决移动网络化时代的学习问题,提升学习质量而提出的。在当前的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都经历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动态、碎片化的特点。传统的面授课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相应地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多态化。[6]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2019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7]中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概念,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借助智慧教学平台,结合课程实际改造传统课堂,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线上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以学生在线上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线上讨论的方式为辅;线下则可以采用“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

笔者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科2个班级82名学生中尝试“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引进的智慧树课程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授课,微助教辅助评价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跨文化交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为32学时的理论课堂面授课程,2学分,教材采用常俊跃、吕春媚、赵永清主编的《跨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依照“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每周2学时,进行16个教学周的课堂面授学习。

改革后,利用学校提供的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选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于晶晶老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学生线上学习资源,学生在智慧树网站或知到APP上自行学习课程。在线慕课分为6章,总学时数为32学时,课程学习28学时,另有4学时直播互动课。笔者于第1、2、6、11、16周进行5次面授课程。面授课程针对学生的智慧树学习进度,课程章节的重难点内容,疑难问题等进行集中课堂授课。改革后,任课教师在智慧树后台全程监控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对未按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学生,任课教师会通过平台及时进行督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任课教师会不定期在网上和线下面授课程中进行解答。“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之后,学习时间仍为16周,学分为2学分,在第17周进行慕课课程的期末测试。学生的期末考评成绩将综合在线测试成绩(40%)、课堂面授表现(40%)和微助教平时测试成绩(20%)。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智慧树的“跨文化交际”网络在线课程呈现了大量的案例和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特征和异同。同时,制作了大量原创情景剧展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热情。教学内容从文化视角着手,帮助学生用跨文化意识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由于网络平台的资源优势,在线课程的内容丰富度远胜于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同时相较于传统课堂,老师布置学生在课外再进行阅读和拓展,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此外,“跨文化交际”的课堂面授教学内容也不再拘泥于教材与大纲,而是以教材为基础,大纲为线索,从网络和生活工作实践中寻找真实素材、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第一堂导学课中,为了让学生们直观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交际示例,笔者从网络上找到了两个新鲜案例。2016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红印受到各路媒体的关注。菲尔普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自己过去几年一直都在拔火罐。之后全球多家媒体发表了多篇文章,为看完菲尔普斯比赛后一脸疑惑的各国观众详细解释了他肩上背上的那些红印记到底是什么,此刻菲尔普斯似乎成为了拔罐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桥梁。2017年2月18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春节期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许多中国留学生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中文名牌被撕,对此,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了这一事件。他们拍摄了一段视频Say my name,介绍了中国人名字背后的意义和故事,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希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和尊重。视频Say my name短小精悍,但视频背后隐射的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歧视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当菲尔普斯的火罐印记和哥大的撕名牌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能直观地从两个案例中见证到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正面和反面实例,这些真实素材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启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纷纷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主题讨论活跃。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着眼于学生移动学习方式多元化和教师教学方式混合化的特点,笔者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跨文化交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在线学习、课中慕课学习为主并辅以课堂线下面授、课后线上复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三个部分。

课前活动以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微助教平台建立“跨文化交际”的课堂,获得课堂编号,通过微助教发送课程学习任务清单,推送教学课件以及课程章节相关案例资料,同时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前预习小测试,测试结果系统自动显示。学生通过二维码扫描进入微助教“跨文化交际”班级里,在此可以随时获取课程相关资源,用课前小测试检测章节预习效果,查看学习任务清单,确保自己的学习进度。课前活动设计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料在难易程度上需满足各个层级的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上传资源的难易星级标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营造激发兴趣和探索思考的网络学习环境。

课中阶段,学生自主上网进行慕课学习,可以在智慧树网站或知到APP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网页端和手机APP上都会有学习进度提示。教师端会显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低于计划进度的学生,教师可以定时短信或邮件督促。课堂面授遵循学习的自我构建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碎片化的网络学习知识点进行自我重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协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答疑解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构建有意义的学习。

课后,利用微助教进行知识点自测,同时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活动,小组协作进行问卷调查,个人总结跨文化交际的活动感想,提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课后实践环节是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有效促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例如,笔者在第二次面授课就发布了小组写作调查的任务An Interview about British Pub Culture,小组合作进行小规模的问卷调查活动。在第三次面授课时做小组PPT展示。第四次面授课笔者布置与外教交流的个人实践任务,采访外教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在最后一次面授课提交书面报告。

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保证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借助微助教微信公众号平台输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符合移动网络时代的碎片化学习特征,基于知识点的讲解练习和案例分析符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良性竞争环境中提升他们的学习获得感和参与的积极性。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碎片化的知识上重构知识架构,梳理思维逻辑,分清重难点,把握课程进度。笔者会在课前资料中,用思维导图布置任务清单,在课堂面授中,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组织学生深度思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联想与创新能力,并用它来总结知识层次结构,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

3.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笔者积极尝试能更有效更全面体现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方法,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改革之后,将在线慕课学习综合成绩,面授课堂表现情况和微助教平时测验成绩结合起来,按照一定比例(4:4:2)折算出最后的学期总评成绩。这样综合考量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跨文化交际”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学年的尝试,笔者从改革探索中发现了“跨文化交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的极大优势。首先,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有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学习的网络化,开放化和自主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其次,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更新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体验。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网络化教学与移动化学习的对接,迫使教师不断创新拓展教学思维,学生不断叠代优化知识建构,这是一次全新的教与学的体验。再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构建了一个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生态圈[5]。教与学紧密联结,彼此联通,积极交互,使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学习节点,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生态圈[8]。

同时,“跨文化交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首先,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在缺乏教师常态化面对面督促下,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学生的学习进度很难跟上,教师需要通过短信、邮件、QQ等多途径跟踪督促。其次,在针对某一主题的小组讨论中,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会出现主题漂移,甚至成为变相聊天的情况,无法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再者,基于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的学习模式很难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电脑及移动设备不仅有支持学习的功能,还有更强大的娱乐功能,如何保证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确保更好的学习效果是将来努力的方向。[9]笔者的教学改革尝试时间较短,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的建设,使教与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结语

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已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10]今天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框架体系,而是以网页为基本单位的碎片信息整合与重构。信息技术带给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改革思路。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符合时代的需求,也和新一代学生的增加知识的方式更加契合。由此应运而生的人工智能背景下衍生的网络课程、慕课教学、智慧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也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增添了无尽可能性。

猜你喜欢
面授跨文化交际跨文化
自学
自 学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论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面授”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