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与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运用

2024-05-10 15:48陈艳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土家族服饰

石 琼,陈艳权

(1.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学院,克拉斯诺达尔 350072;3.三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福建 三明 365004)

土家族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拥有800 多万人口。土家族是一个骁勇、节俭、勤劳、协作、好学的民族,唐宋五代,土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形成。主要生活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受这种自然环境影响该民族形成以采集、渔猎、农耕为主的多样化复合经济形态,形成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纵观土家族服饰发展历史,总结其演变原因及规律,为传承和发展土家族服饰文化提供参考;同时以《服装史》课程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萌芽阶段

土家族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远古时期的服饰文化少记载。从纪念先民的茅古斯舞蹈来判断,以茅草、稻草为材料披挂在身上,便是远古土家族先民服饰的雏形。

(一)形成原因

土家族原始先民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利用自然界物资,凭借石器、火,渔猎、采集,形成初步的原始经济形态。土家族生活地区山林茂盛,果树繁多,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沟河众多,为采集、捕禽提供天然条件。为了采集、捕禽在荆棘丛生的山林中穿梭,不免刮伤身体,为了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出于人类自然本能,树皮、茅草等覆盖身体成了最初的原始服饰雏形。

(二)创新教育思考

在原始生产力低下土家族先民征服自然中,尚能利用石器改造自然,人类的创造力已初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创新能力日趋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时代的重要要求。

我国是服装生产的大国,但服装设计是我国的弱项,服装的世界知名品牌较少,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服装设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是其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很多高校借用国外的经验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进课堂。但是,如何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等问题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二、形成阶段(先秦—唐宋)

羁縻政策下,被管辖的土家族地区需定期向朝廷纳贡,而朝廷会回赐丰富的物资,其中包括丝织品、衣冠等。五代开平年间,江西汉人彭蟏归楚,被封为溪州刺史,带领大批工匠进入土家族地区,从而开始出现“女勤于织,户有机杼”的繁荣气象,此后土家族先民以土布制作衣服,以“溪布”装饰衣物的现象更加普遍,色彩斑斓的个性更加突出。[1]随着汉族纺织技术与文化的初步渗入,土家族纺织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土家族服饰的初步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有土家地区最早的一支先民“五溪蛮”的服饰形态,“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服”。[2]与之前的树皮、茅草等掩盖身体相比,此时的土家先民们用布来掩盖自己,他们腰上围系原始手工织的麻布条,身上挂有五彩斑斓织锦装饰的原始衣裙,可以说这便是其真正服饰的开始。总体服饰以朴素为主。

(一)形成原因

1.从政治方面看,此阶段中央政府对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社会得到一定的稳定;另外该地区需定期向朝廷纳贡,朝廷回赐物中包括丝织物以及衣冠;江西汉人彭蟏归楚带来汉族的纺织技术,客观上提高了该地区的技术。

2.土家族地区地貌多样,既有海拔高的山地也有海拔稍低的平坝、河谷,海拔低的平坝适合种植棉、麻,为纺织提供材料保障。

3.土家族地区属于农耕经济,这种农耕文化下土家人形成朴素的审美意识,体现在服饰上崇尚朴实。

(二)以《服装史》课程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前,下达项目任务。这节《服装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土家族服饰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上。学生需要在课前阅读服装材料的历史文献、考古文献及土家族相关的服饰文学文献。通过课中的学习,课后完成土家族服饰设计的项目。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绿色科技是最主要基石之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讲,绿色科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清洁生产;倡导符合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必须发展绿色科技,只有发展绿色科技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课中,老师向学生讲授土家族服饰材料的发现、创造、演变,引导他们在“物”的更迭中思考积淀其中的技术、艺术与文化的内涵;[3]分析土家族服饰的雏形特点。使学生掌握土家族服饰材料的创造与演变,了解土家族服饰材料中所积淀的人文意蕴,掌握土家族服饰的雏形特点。

课后,完成设计项目。学生以土家族服饰初步雏形为基础,合理利用棉、麻材料,老师跟踪指导学生完成土家族服饰设计这一项目。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练习,完整的掌握土家族服饰的初步结构及材料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动手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发展阶段(元明-清初土司时期)

元明清初,中央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之前管理松散的羁縻制度下形成委任少数民族部族头目,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艺中织布、织锦得到发展。这一时期,土家族服饰处于发展阶段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特色。道光《施南府志•风俗志》中记载“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斓色服。"乾隆《永顺县志·风俗》卷六引《府志·杂记》:“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4]从以上记载看,土家族服饰在这个阶段主要特征为:第一,从配饰来看,土家族男女普遍椎髻,头裹青或白色或者带刺绣的头帕。脚穿长布袜草鞋;第二,从服装款式来看,土家族人男女服装款式一致没有区别,上装短衣圆领对襟样式,袖宽大袖口带镶边。下装长裤、八幅罗裙或者琵琶裙,衣裙尽绣花边;第三,从面料来看,多用棉麻丝天然面料;第四,从色彩运用来看,喜欢五彩斑斓的服饰。

(一)形成原因

1.随着中央政府对土家族地区管理加强,中原汉文化对土家族文化影响进一步加深,土家族地区管理者兴起学习汉文化,但仅限于个别人;另外,土家族地区崇山峻岭,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削弱了汉文化的传播,这一时期土家族服饰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由此这一时期土家族服饰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2.勤劳的土家族妇女农闲时织布,一方面娱乐休闲。另一方面汉族商人进入土家族地区把该地区土特产茶叶、织锦等带到汉族地区销售,土家人从中获取经济效益。最著名的色彩斑驳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就在这一阶段得到发展。

3.这一阶段土家族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土家族人常年在田地劳作,冬冷夏热,为了防寒避暑养成头裹帕子、脚穿长袜的习惯。

(二)以《服装史》课程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务确定:这节《服装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土家族服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服饰款式的确定及色彩的多样化上。学生需要在课前阅读土家族服饰形制与中外色彩学文献。通过课中的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土家族服饰色彩与西方色彩的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点。

实施组织:老师讲授土家族服色的演进过程,使学生掌握土家族服色的多重文化及演进规律。

结果评估:老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估,不仅仅针对结果。同时学生之间实行互评。

项目驱动模式下,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这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融合与变化阶段(清改土归流)

清初改土归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土家族服饰融合与变化阶段。改土归流是指清初中央政府废除土家族地区土司头目,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进行直接管理的制度。改土归流的实施,改变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了土家族的服饰文化。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土家族地区实施强制手段进行民俗改革,土家族服饰被强令改制而发生变化。男女服饰悬殊,裤子慢慢取代裙子,妇女服饰色彩艳丽、趋向华丽、配饰增多。

其一从款式来说:服饰细化分成了男装、女装、童装。

男装款式特点为:对襟或者右开襟,青年袖小而长,中老年大袖小立领或无领。裤子大而短,白布宽裤腰。头包黑色“人”字型头帕,脚穿布鞋。

女装款式特点为:袖大而短,无领绣花边的左开襟;“右开襟”,外托肩,无衣领,滚书边,随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不胎花边。“银钩”,衣长而大,有短领、衣襟袖口下摆均缀上一条宽青边,青边后面不再按距离贴三条黑色梅花条,胸襟前用彩线钩花。“三股筋”大衣大袖,袖和边镶五寸来宽的边,衣领只有一分高,镶三道小边。[5]下装以八幅罗裙、百褶裙、筒裙和大脚裤为主,此外还出现了特有的婚服“露水衣”和围裙。脚穿绣花鞋,鞋口滚边。头戴金或银头簪,耳上戴金银耳环,脖子上戴项圈,足上亦有足圈,手上喜戴戒指,胸前挂特制的银饰。

童装款式特点:男童以对襟为主,女童以右开襟为主,下装配宽大裤子,手脚戴银饰,头戴“虎头帽”“狗头帽”“冬瓜帽”等,脚穿“虎头鞋”等布鞋。

其二从面料色彩搭配来看:多用棉布,色彩喜用青、蓝、白、红。

(一)形成原因

1.改土归流后,一方面清政府在土家族地区强行推行汉文化,将汉族服饰推入土家族地区,禁止土家族文化的继续传播。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土家族地区设立学校推行汉文化的学习。汉、土家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土家族服饰文化被改变。

2.汉族流民、手工业者来土家族地区生活、通婚,带来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两族文化在民间也得以广泛交流融合。

3.推行汉族地区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种植法,棉花得到广泛种植,桑蚕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带来了纺织业的发展。

4.改土归流后,汉人可随意进入土家族地区,同时土家族人也可以随意到汉族地区,经商自由。同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为产品交换提供物资保障,形成活跃的市场,给服饰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以《服装史》课程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成熟期的土家族服饰特点,以及服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课前准备:拟定收集、整理的材料并事先阅读,结课后每人需要完成2套土家族服饰的设计。课中答疑:老师讲解这一时期土家族服饰的特点以及融合与发展规律,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

项目实施: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中答疑掌握了这一时期土家族服饰的特点以及融合与发展规律。老师跟踪指导整个设计过程:灵感来源—设计构思—款式图效果图的呈现—服饰制作—成品呈现。学生通过跟老师的沟通讨论,完成整个服饰设计流程。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服装史》课程,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学习;促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求知的欲望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6]

五、传承与创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家族地区跟外界接轨,服饰变得丰富多彩,新款式的服饰取代原先的民族服饰,裁剪合体的中山装、西装、西裤等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便装盛行。过去绣着花边的民族服装只有在表演、节日才出现。这一阶段,土家族服饰走向现代化。

(一)形成原因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过去旧的生产关系被改变,发展生产、繁荣文化,多民族共同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时代主题。

2.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土家族人的视野由封闭走向开放,对外来服饰由好奇到接纳,这种心理动机是服饰演变的重要原因。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改变过去单方面以功能性或者审美性为主为审美加功能性并重,结合现代审美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尝试。

3.土家族人好学上进,处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山区,善于学习和接纳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这一民族品格是重要原因。

(二)以《服装史》课程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此课题要求学生掌握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规律,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分小组完成土家族服饰的设计。

前期课程学生已经掌握土家族服饰文化特点,本次课以学生做作品为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传承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开发出符合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的产品。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认识到土家族服饰文化在传承中保护、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性。

六、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与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一)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土家族服饰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引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思路,让学生能够体会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和思考空间。

(二)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当前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教学的功能。当前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再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学的功能,因此当前教学中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差异,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利用“项目”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应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增强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将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到一起可以推动教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

七、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与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坚持的原则

(一)充分融合原则

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与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该注重融合性原则。要深入对土家族服饰文化进行剖析,了解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适用条件、适用原则,评价体系。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深化学生对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兴趣;借助土家族服饰文化来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掌握土家族服饰文化内涵,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融合,促进学生在了解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历程当中,不断增强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灵活多样原则

推动土家族服饰文化演变与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社会历史来了解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任务下达后,教师可以结合土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历史,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土家族服饰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传统的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元素有哪些?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如何传承和发展土家族服饰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八、结语

在《服装史》教学中,在土家族服饰文化这个版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中学”。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干”,通过“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8]以学生为主体,而老师为配角,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干”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土家族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土家族情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土家族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