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慧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小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对班集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水平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学校的工作主要围绕德育开展,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呢?
一、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性
(一)认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教师应该抛去陈旧的教育观念,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方式,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时效性。第一步就是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学生的品德养成不仅受到学校的影响,还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班主任不仅要了解这项任务的复杂性,还要在其中起到正确地引导作用。当下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虽然不能否认网络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会被其中不健康信息所影响,这就为班主任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传统的德育方式落后
目前的德育工作还是以灌输为主,强调师道尊严,学生总是被动服从,接受灌输,这样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样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效性大大降低。而班会大多也是以说教的方式开展。这不仅不符合德育的规律性,更没有注重学生主观感受,往往带来的效果是适得其反,造就了德育工作的无效实施。当下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学生思想更加的个别化,班主任需要时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人发展。
二、开展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方式
(一)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1.班主任素质的水平决定了学校德育的效果高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班主任,首要任务就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在工作中勤奋、乐于奉献,在课程上敢于创新,做到关爱学生,乐于为学生答疑解惑,不体罚学生,做好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应该认真备课、上课,抓好课堂纪律,协调好各个科目老师,多与家长交流,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如果教师能在教育过程中做好示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強调上课要准时、不迟到的时候,教师可以每节课提前在教室外候课,然后再要求同学们像老师一样提前进入教室,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强调爱护教室卫生时,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将教室里的纸张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桶,然后再强调教室的垃圾必须在什么时间丢进垃圾桶,这样教育效果非常不错。
2.班主任要在班级中起到示范性作用,要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向学生展示说到做到的一面,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因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多以模仿为主,只要教师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么就能在无形中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向教师看齐。例如在班集体劳动的时候,教师带头加入劳动中,学生看到后也就自然跟着加入劳动。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示范,说到做到,学生就会更加信服教师,就能更好地实施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同时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更好地发展,这就叫润物细无声。有一次在班上有学生读书读得比较小声,我就站在他的身边大声跟着他读,然后以眼神和动作提醒他加大声音,这时他就跟着我大声读起来了,这种示范性的教育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建设班级德育制度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规范班级学生德育行为,就要制定规则,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真切地感受德育的存在,可以制定一些守则、规范要求等小挂牌挂在班级的墙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制度后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发展目标,不能是简单的什么不可以做,一定要明确第一周要养成什么品德,第二周要养成什么习惯,以此类推,让学生懂得在任务驱动下遵循规则,养成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并且此制度建立后不可退步,要严格执行,让学生知道此制度是不可协商的。当执行一段时间后一定要适当调整,结合班级阶段性问题做新要求,力求突破顽固问题,推动学生成长。当制度彻底得到贯彻后,才可以使学生行为、思想得到良好的教育,一旦成为习惯,将受益一生。
2.培养班干部队伍。有了规则,有了规范对象,就要有监督者。监督者的最大作用不仅是监督,更是带头作用。班级干部对全班学生有“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因此一个好的班级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班干部队伍。作为班级干部,首先要具备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对自我的约束能力。要想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第一步就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让学生知道班干部不是形同虚设的摆设;第二步就是鼓励班干部放手干,但也要守原则,要做到以身作则。第三步就是让班干部有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班集体的组织纪律性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班干部很难有自主管理意识,需要教师长期培养,首先让班干部懂得班级的德育规章制度,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先做出表率。然后在班上说明班干部做得好的方面,不断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学习,树立班委信心,形成榜样示范效应。早期阶段应该让班委养成汇报工作的意识,很多事情和决策不能让班委随意做出决定,要教会他们说话策略,执行方式等,否则可能起到反作用。
(三)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1.班级内之所以要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因为好的氛围可以引导学生、约束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知道“做好事有人夸,做坏事有人抓”,教育学生更好地分清善恶美丑,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正含义。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在班级要积极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可以发红心、笑脸贴纸等,用代币激励法让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2.结合实践和理论,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让学生接触现实中先进的和落后的事物,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的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完善学生心理结构,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课上课下一定要抓小学生普遍的不良习惯,以各种案例刺激学生,和学生分析案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想对策,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看看是否需要改进,这样起到引导学生思想发展的作用。
3.开展主题班会,对可圈可点的学生进行解析,为学生提供可学习的参照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观。主题班会一定要积极开展,每期一个主题或者多个案例,形成主题班会体系。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应积极收集信息,寻找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活气息,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德育现象,形成观察、反思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收集主题班会的资料,形成教育时间线,做成资源包,这样不管是进行思想教育,还是课题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4.自我管理、约束。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适当将部分管理权、监督权、讨论权放给学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监督者的权利,有机会通过参与管理班级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维护班级荣誉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班干部开展班级工作的艰辛,让学生逐步自然而然地遵守班级规则,养成一个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个过程应该是侧重于整个班级形成了稳定的氛围和组织架构的时期开展,属于一种较为高段的操作形式,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实际进行可控范围的实践,否则容易出现短期的管理混乱,不利于班级发展。
(四)将德育渗透到素质教育中
1.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小学德育。首先在日常班级管理上,要想德育工作更好地实施,就要掌握灵活变通法则,并且多带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學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制作一份不错的德育机制与评价体系,让学生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能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懂得观察思考,还敢于实践与探究。最后还要结合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例如通过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历史传承;通过国庆等节日搞班级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让小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家庭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如参加公益性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与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心等;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为烈士扫墓等,学习前辈们的高尚品德。再如设计的家庭作业中不必完全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融合学生品德发展设计家庭德育主题作业,每学期要让小学生为家庭分担多少劳动任务、为家庭成员宣讲多少品德故事等,体现家校合育的思想。
2.学科教学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在制作的教学计划中加入教育计划部分,水滴石穿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五)建立“家、校、社会”网络体系
1.作为班主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效联系起来。让小学的德育观念、内容、方式与途径都能快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例如可以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创造家庭与社会互相配合的德育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更多地认识社会各领域,拓宽学生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面,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学生布置家庭德育作业就是家校结合的一种好方式。
2.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德育引导作用,多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完善思想品德体系,让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心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3.不遗余力地建设家庭教育第一课,帮助家长树立家风,有效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4.借助社会力量,关心爱护学生文明健康成长。可以在社区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号召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关爱老人,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如我校定期举行校园周边卫生全清理的活动就吸引了很多家长和社区人员的参与,让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形成了共同教育的体系。
小学是教育学生的关键一步,每个学生的道德意识都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对其悉心教导,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多跟学生交流,一步步提高学生认清是非的认知,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老师也要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作出正确选择。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创建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品德高尚、刻苦学习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