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项目学习对学生设计制作素养的帮助与提升

2024-05-08 13:18陈淼强
考试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

摘 要:如今,新劳动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虽然全程参与了整个课堂学习,但参与不等于成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性缺失,学生学得无趣、无力、无法。文章以劳动项目为主线,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引导,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年龄特点,通过项目化学习把设计画图活动与制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用“梯度递进”模式进行分层教学,通过看图模仿、设计画图、实践制作三大策略,使学生从“学会设计制作”转变为“会学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意识、劳动品质、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真正提升技术素养和劳动素养。

关键词:项目学习;设计能力;制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013-04

一、 思考现状:劳动课堂教学方式遇瓶颈

当下的劳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主动性还有所欠缺,不管是设计还是制作,基本以教师为主导,劳动课程形式化,缺乏学生自主的劳动学习和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对劳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会下降,对枯燥的学习方式会产生倦怠心理,更遑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一)教学相长,发现问题

作为一线的劳动教师,笔者在教学《活动小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幕:

在教学《活动小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二课时前,学生已经在前一课时中认识了小屋的基本结构,且已学过用美工刀进行切割。因此,对于本课时能亲手建造一个小屋模型,孩子显得异常兴奋,在没有认真研读设计图的情况下,学生直接动手切割模型,结果有的插口切太宽、太长,有的切割的位置不准确,两道切口或近或远,下刀切割随意性很大。可见他们的设计制作素养薄弱,要很好地完成整个小屋模型的制作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触发思考,寻求改变

反观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往往为了“完成作品”这个显性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设计识图能力的培养,跳过了设计识图能力训练的过程。因此,一到后期制作环节,学生就会频繁出错。小学中段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这时候要求他们进行绘制设计训练,他们不容易完全看懂设计图纸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

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种与中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特性相吻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由“画”入“思”,由“思”入“做”:“画一画”作品的设计图,“思一思”具体的实践流程,“做一做”完成作品,就会形成一个积极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通过“画一画→思一思→做一做”这个过程,从“学会看图制作”转变为“会学设计制作”,真正意义上提升技术素养和劳动素养。

二、 探索实践:项目实践学习模式策略解析

(一)项目学习培养设计规范意识

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期,非常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到一些设计现象,会用设计的视角观察世界,能对设计作品发表自己简单的观点,初步理解设计在项目学习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设计方法和手段实现创新。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个驱动型问题“小屋模型是怎么做成的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非常想了解材料、构造、制作方法等。

1. 观察探索激兴趣

在课前,笔者请学生帮助收集用硬纸板和KT板等材料制作完成的学生优秀作品,在教室一角进行“小屋模型展览”。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如:小屋模型的材质、不同屋顶的作用、墙面链接的技法等。学生可以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访问家长或身边的熟人。然后进行实战操练,在实践操作中多听取家长和身边人的建议,经历不同的解惑体验和步骤体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甚至还要打破常规进行创新。

2. 拆解体验知结构

每个小组可以挑选几个不相同的小屋模型,对小屋模型进行拆解,但尽量保证零件不破损。学生兴高采烈、满怀期待地动手了,激发整个小组探究小屋模型的浓厚兴趣,学生把各个零件拆得满桌子都是。在操作实践中学生了解了房屋的基本结构,总结出房屋由屋顶、墙、门窗组成。动手实践让每个学生充分了解房屋结构,还激发了设计制作的兴趣。

3. 组装实践促思维

根据小屋模型的特点,重新组装小屋模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房屋模型的特点,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拼装的过程中有时不能一次成功,需要调整,在装错调整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入了解小屋模型,在沉浸式体验中产生思维碰撞,为接下来制作小屋模型奠定基础。

(二)项目学习提高设计表达能力

设计表达包括学生的图示化表达和语言沟通表达,其关注的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设计思路与想法用可视化或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图样表达的方式,能够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驱动型问题“你能向大家介绍画图纸的方式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图纸,从未仔细深入地了解过,让学生一起探索画图纸,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 探究图纸学方法

对中段学生来说,画设计图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画图需要充分理解一件模型的结构,把看到的样子画到平面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设计是制作的基础,是对整个模型的整体思考,也可以为制作提供便利。在具体的设計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思考,如屋顶的样式、坡度的大小、前后墙的高度、墙与墙之间的连接等。

例如,在切割制作的小屋模型的教学中,如果是制作单坡的小屋模型,在切割山墙时,要根据前后墙的高度,一边和前墙一样高,一边与后墙一样高,插口的长度正好是高度的一半。插口切割的位置离边线是几厘米,每面墙的切割位置要相同,不然小屋模型就制作不成功。看似一个简单的小屋模型,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逻辑思维。

如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设计制作的方法:能看懂设计图纸的重点数据信息,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画出简单的设计图,并根据自己的设计图稿来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是:“一想二画三制作”,一想,即能想象出要制作模型的样子和各部分的形状;二画,即在作业单上画出小屋草图模型和具体设计展开图;三制作,即根据设计图的各项数据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

2. 看懂数据巧设计

在小屋模型的制作中,学生看不懂设计图,那要怎么进行小屋模型制作的教学呢?笔者从抓基础做起,在劳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模型设计图,为加工制作提供必要条件,如总长度、高度、宽度、中点、间隔等。学生的头脑中有了这些基本的数据概念,才能够正确切割和制作,从而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有问题、有研究、有实践、有创新,有创意的基础能力训练,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图示的基本数据,感受设计图示的精确度和其中逻辑,产生对小屋模型制作的兴趣,为培养正确积极的劳动意识、劳动品质、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能力夯实基础。

3. 搭建模式设梯度

在设计制作类的课堂,笔者强调小学中段孩子的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同步跟进,搭建梯度递进模式,由易入难,由简到繁,分层次培养孩子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也为今后高段的教学和课堂实践打好了基础。

笔者从小屋模型制作入手,有选择地加入中段年级要求掌握的制作技法,按照课程内容和难度层层递进,具体如下:在小屋模型制作的内容上,画设计草图、设计展开图、切割插口、安装制作等是最基本的制作過程。设计草图是确定制作一个怎样的小屋模型(单坡、双坡、平顶或曲面)的基础,可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根据草图再设计展开图,确定四面墙的高低和大小,通过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切割插口是一门技术活,不但要熟练使用工具,而且要知道插口长和宽的逻辑关系,否则小屋容易不平稳。小屋模型初步完成后,再来设计门窗和屋顶,根据房子设计喜欢的门窗和屋顶,最后给装饰完成的小屋模型布置周边的环境,比如,双坡屋顶的房子适合江南地区和热带雨林雨水较多的地区,曲面的屋顶适合在繁华的大城市。

看似简单的小屋模型,却蕴含了大量的设计思维,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攻克难关,让小屋模型变得精致灵动,他们对设计制作的兴趣也非常高。

(三)项目学习增强设计实践态度

能使用合理的工具进行技术建模、制作原型,将创意进行物化,不仅包括对工具、设备及技术的认识,即知道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些工具、技术来支持设计过程,根据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材料、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还包括工具和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方法策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驱动型问题——我们能制作一个小屋模型吗?让学生通过了解、探索、设计小屋模型,最后每个小组完成小屋模型制作。

1. 设计训练形式广

在课堂中,笔者加入了草图设计、展开图设计、外立面设计等设计环节,根据生活中房屋进行设计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根据模型画图的基本能力,提升实物与图画互换能力,养成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有效地观察实物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此外,笔者们遵从“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这个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难易度交叉组合地进行设计制作训练,让学生从简单基础的设计制作中获得成功的自信心,调动设计画图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升设计制作的热情。

此过程,充分凸显了学生劳动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个性,提升了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既是项目计划的设计者、创造者,又是项目实施的实践者、获益者,学生自主规划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亲自动手完成任务,充分享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2. 探索技能运用活

看图模仿的练习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笔者在《活动小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的设计图来进行练习,根据自己想要制作的小屋模型进行重新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去发现,逐步对文字、图示这些形式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把直接观察到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升华为一定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劳动学科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特征,教材穿插了一些设计图为范例素材,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创新。《活动小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范例进行模仿,学会初步设计画图,再根据自己想制作的小屋模型进行改变和创新。从设计图中获得信息,学生会更易掌握一些画图设计的技能,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现场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实践后,才能真正画出想要的设计图,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图表信息,独立思考,并进行科学处理相关信息的习惯。

三、 前路怀想:项目实践模式的成效与思考

项目化学习模式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目标更明确,学习也更有效,它充分考虑到劳动个体的素养提升,同时也可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求。

(一)实践成效

1. 教学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教师立足教材根本,成功地把握浙教版劳动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夯实了设计制作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渐掌握了设计制作能力,并逐步学会画设计草图和设计展开图,熟练切割制作,准确标出数据,技术娴熟,技法到位,真正把劳动技术课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处处是探究,处处是设计”的高效课堂。

2. 学生的获得

劳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展览学生的作业作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模型设计制作的特点,培养学生设计画图的技巧,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以后,学生的设计意识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设计制作的作品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功能的使用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二)思考展望

在设计制作类的教学实施中,我们看到了项目实施的前景,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所开展的设计制作教学只是对教本教材的一种拓展延伸,其系统性的框架结构并不完善。例如,教学的内容还需要拓展;学生的年龄分段有局限性等。我们将继续加以改进,让设计制作教学变得更完善,更有操作性,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总的来说,在项目化学习的引领下,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大胆创新的过程。从画图设计的训练入手,注重以观察式、体验式、沉浸式等开放有效的学习方式开展项目学习,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科学认知精神和劳动观念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也可在设计制作中不断求新、不断求异、不断求变,最终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管光海.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劳动与技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沈森晨.项目化学习理念下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2022(14):78-81.

[5]顾建军,毕文健.芻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11-17.

[6]顾建军,管光海.系统建设劳动课程 落实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9):65-71.

[7]张安娜.统编本七到九年级语文教科书注释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2.

[8]潘良.项目教学模式支持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9]范牡丹,陈学东.教师教育与体育教育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10]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陈淼强(1980~),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青云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劳动教育。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
基于化学实验的STEM项目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成熟的教与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探讨
二维动画项目学习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分析
项目协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的应用
“药品与健康”项目学习案例设计
个性与共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