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堂中问题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问题设计策略的准备、开展和反思阶段,强调了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问题设计的关键原则,包括可转变性、明确性、概括性、情境性和切入点的选择。最后,文章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自我反思对问题设计的不断优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017-05
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而问题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包括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和反思阶段,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 问题设计优化的准备阶段
(一)教师应深度把握教材
理解并深度把握教材是课堂中教师问题设计的基础,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表面了解,教师更需要深入教材的内涵,把握其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教师要反复阅读教材,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深刻理解教材中的信息,捕捉到关键概念和内容。教师还要仔细分析教材的结构,了解教材的章节划分、段落组织和重要概念的排列顺序,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理解教材并设定教学目标,教材通常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确保问题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以便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深刻理解教材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通过专业阅读、教育培训和与同行的交流来提高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只有具备深度的教材理解,教师才能为学生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知识。
(二)教师要对学生彻底了解
问题设计不仅需要基于教材,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彻底的了解,包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语言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背景等方面的详细了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因此问题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定期的评估来获得信息。教师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是问题设计的基础,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以确保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此外,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助于问题设计,通过将教材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话题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背景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可以使问题设计更具情境性,也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相关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可理解性和吸引力。
二、 问题设计策略的开展阶段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可转变性
在教育领域将问题设计的可转变性作为核心原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与创造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这一原则强调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应仅仅追求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自由地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方案。问题的设计需具备足够的开放性,以便于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开放性不仅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观点,而且促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创新的方法。例如,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化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多样性。问题的设计应该激励学生深化探索,拓展其知识和理解。通过设计那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相关主题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在其过程中问题不仅作为学习的起点,而且成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意愿的工具。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文化认知。
以下是对问题设计可转变性原则的理论性说明,并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下面这个可转变性问题:“除了猎豹,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动物具有出色的奔跑能力?请列举并解释为什么它们速度更快。”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学生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动物,并探讨它们速度更快的原因,如体型、肌肉结构等。“除了奔跑速度,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衡量动物的生存能力?请提出不同的衡量标准并解释其重要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存能力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标准,如捕食技巧、智力、适应环境等,并讨论其重要性。“在小组内选择一种动物,深入研究其生存策略和特点,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你的发现。”这个问题促进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需要共同研究一个动物种类,探讨其生存策略,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策略。通过这些问题设计,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开放性思考,进一步探索相关主题,同时在小组内合作分享知识和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正是可转变性问题设计的核心原则。
(二)问题设计应该具有明确性
问题设计中的明确性是构建有效学习经验的基石,确保学生对所面临的挑战有清晰的理解。明确性要求问题的表述直接而简洁,让学生能够迅速把握问题的核心。意味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确保问题直截了当,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问题应该具体指明需要学生考虑的信息和概念,学生才能有效地组织自身的思维,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案。明确性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明确列出关键的信息点和概念要求,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忽略重要的考虑因素。此外,问题的结构和格式也应清晰易懂,以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问题的要求。格式的明确性有助于减少学生在解读问题时的困惑,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而非解读问题本身。问题设计应明确指出预期的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助于学生明白他们的学习努力将如何帮助他们达到课程的整体目标。通过将问题的目标与课程学习目标相对应,学生可以看到他们努力的价值,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明确性问题:“根据文中描述,描述珍珠鸟的外貌特点,包括颜色、大小和羽毛。”这个问题明确列出了要求学生描述珍珠鸟外貌特点的关键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和羽毛。学生清楚地知道问题的目标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解释珍珠鸟为什么被称为‘珍珠鸟。”这个问题使用了清晰的语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珍珠鸟的命名原因。问题表述简洁明了,避免了复杂的词汇或句式。“在解释珍珠鸟的名字时,请考虑文中提到的相关信息。”这个问题明确指出了学生应该考虑文中提到的相关信息,以解释珍珠鸟的名字。问题的目标明确,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关注文本中的特定内容。通过这些明确性问题设计,学生将能够清晰理解问题的要求和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确保问题设计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问题设計应该具有概括性
在设计教育问题时,概括性原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原则确保问题不仅触及教学内容的表层,而且深入其核心概念和主要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机会。通过包含教材的主旨和关键理念,问题的设计促进了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深刻洞察,帮助学生构建起稳固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紧扣教材的核心主题和基本概念,确保学生能够覆盖并掌握课程内容的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学科,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上,而是深入探索和理解材料的内涵。问题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包括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动手操作型学习者等。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如文本分析、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问题设计应当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文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这种综合性的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在单一技能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概括性问题:“请阅读《草船借箭》故事,总结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主题。”这个问题涵盖了教材中的主要主题和核心情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技能,以确保对故事的全面理解。描述关键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角色性格特点,涵盖了角色分析和阅读技能。”与同学讨论《草船借箭》中的策略和计谋,你认为哪个计谋最出色?为什么?这个问题促进了口语表达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要求学生讨论故事中的策略和思考不同观点。通过这些概括性问题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的语文技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全面的语文素养发展。这有助于确保问题设计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四)问题设计应该具有情境性
情境性问题设计是确保问题吸引力和可理解性的重要原则。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相关联,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问题设计应该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这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要求,并将问题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问题变得更加切实和具体。问题设计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教育者需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歧义或冲突的语言或示例。问题的表述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以确保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被理解。问题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这可以提高问题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师可以考虑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主题或情境,并将其纳入问题设计中。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性问题:“在《威尼斯的小艇》中,你能否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坐在小艇上畅游威尼斯的水道?描述你的想法和感受。”这个问题通过情境性的描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来思考和表达。“威尼斯是一个独特的城市,它有许多水道和美丽的建筑。如果你有机会去威尼斯旅行,你会选择去哪里参观?为什么?”这个问题结合了学生的兴趣和旅行情境,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对威尼斯的兴趣和选择。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通过这些情境性问题设计,学生将更容易理解问题的要求,并更愿意参与问题解决,因为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联。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问题设计应该恰当切入
1. 问题应该紧抓课文题目
问题设计与课文题目的紧密关联是确保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重要原则。问题设计应该与教材中的题目、标题和主题相关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问题设计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要点和教育目标。问题设计应该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知识。问题设计应该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标题中,你能猜测到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标题,帮助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并促使学生思考标题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联。“在文章中,作者用了‘挺脱的树这个比喻,来形容老师。你认为这个比喻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比喻?”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比喻的用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请回顾课文中描述老师的部分,看看你是否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像老师一样的人?请分享一个例子。”这个问题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些问题设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深入分析课文,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问题与课文题目的紧密关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问题应该巧抓中心词
问题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巧抓教材中的中心词汇和关键概念。中心词汇是教材中最具代表性和核心意义的词语,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关键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设计需要依托教材中的中心词汇,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核心概念。中心词汇通常是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的词语,理解这些词汇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至关重要。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心词汇的含义,并通过词义猜测等方法来理解词汇的意义。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探讨中心词汇在文章中的用法,如它们如何被作者用来表达观点或情感。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与中心词汇相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
3. 问题应该精抓核心句
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核心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結构和语法规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核心句通常是文章中包含主要信息和关键观点的句子。问题设计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聚焦在这些句子上,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核心句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法和构造。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核心句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观点发展。
4. 问题应该抓内容要素
问题设计应该关注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要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信息和概念,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问题设计需要聚焦在教材中的内容要素,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重要信息和概念。内容要素可以包括主题、关键概念、事实和观点。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事实和观点,促进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信息的可信度。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中提到了‘草船借箭这个策略,你能解释这个策略的含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核心概念“草船借箭”,理解它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老百姓的智慧,请列举几个例子,说明它们如何展示了智慧。”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理解作者对智慧的看法。通过这些问题设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要素,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问题设计精确抓取关键内容要素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三、 问题设计优化的反思阶段
(一)课堂中学生的表现
在问题设计优化的反思阶段,需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确保问题设计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问题设计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它可以反映问题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充分理解教材内容。问题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提出有深度的观点?问题设计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答案?学生是否能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和提出复杂的见解?问题设计是否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是否能够分享观点、讨论问题并一起解决难题?在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参与情况,同时也可以借助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个体反馈来获取有关学生表现的信息。
(二)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结束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问题设计优化的关键部分。学习效果评估旨在确定问题设计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是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并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回答问题?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和概念?问题设计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问题设计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学习效果的评估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讨论和项目评估等多种方法。
(三)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师在问题设计优化的反思阶段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以确保问题设计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是问题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教师识别问题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教师可以自我评估问题的质量,包括问题的明确性、可转变性、概括性和情境性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教师可以考虑问题是否适应学生的水平和需求。问题设计是否需要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考虑问题是否能够提供有关学生表现和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
四、 结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设计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设计具有可转变性、明确性、概括性、情境性和切入点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不断反思和优化问题设计,可以实现更富启发性的语文教育,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的学生,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钰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J].汉字文化,2022(20):127-129.
[2]黎文艺,李胜清.新手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72-76.
[3]倪淑贞.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5):46-49.
[4]张冠玉.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优化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8):176-177.
[5]赵钊.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0(2):126-128.
[6]李明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36.
[7]王敬芝.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枚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0):30.
作者简介:马小桃(1985~),女,汉族,甘肃静宁人,甘肃省静宁县城关镇东关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