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矿产勘查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讨

2024-05-04 17:10韩世炯杨言辰钱烨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韩世炯 杨言辰 钱烨

摘要:结合矿产勘查学课程体系的特点,深入挖掘矿产勘查学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相接轨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地质人才。最后,探讨了评价机制和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矿产勘查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91

0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在授課的过程中,如何深入将专业课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入到课堂中,成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

矿产勘查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勘查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被广泛用于找矿实践工作过程中。与其他课程所不同的是,矿产勘查学课程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程师职业道德、工程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本文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线上与线下课堂,同时深入挖掘矿产勘查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讨矿产勘查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矿产勘查学课程中的关键思政元素

目前,00后作为高校的主力军,生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具有思想活跃、综合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但同时亦表现出缺乏团队精神、辨别力欠缺和政治思维淡薄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应充分抓住思政教育契机,深入挖掘下述思政元素,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1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引导学生学会哲学思维方式

矿产勘查这一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过程,因此,矿产勘查学课程中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首先,矿产勘查学课程中的勘查理论是人类对矿产勘查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地质人经过长期地质矿产勘查活动而形成的智慧结晶,该过程与辩证唯物主义中提出的认识规律相一致,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其次,矿产勘查活动是分阶段开展的,从普查、详查到勘探阶段,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稀到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每个阶段都包含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认识过程。同样,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对于其起源、如何治疗和疫苗研发等方面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而这些对未知事物的研究行为亦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再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某个地区矿床的发现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其形成与区域上的某些地质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质因素的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就矿找矿”的地质理论,该理论就是在找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古人懂得如何通过产出矿体的裂隙来追索矿体,《管子》中就有记载:“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这些都是“就矿找矿”理论最初的实践案例。2004—2011年期间,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国家专项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老矿山深边部“就矿找矿”项目,充分证明“就矿找矿”理论是行之有效的找矿途径,不仅促进老矿山实现增储,而且推动了深部勘查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例如,胶东地区焦家断裂带“五朵金花”的发现。矿产勘查学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矿床产出的局限性、矿体变化的复杂性与人们对其勘查范围和观察研究的有限性的矛盾。显然,勘查程度越高,发现矿床的概率越大,但勘查成本和周期也就越长。因此,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度”,而这个“度”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即矛盾的对立统一。赵鹏大院士根据这一规律,提出了勘探过程最优化准则,即①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②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③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④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⑤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此外,在矿产勘查学课程中还包括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和“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通过将思政课程中学习过的哲学观点引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汲取榜样力量

矿产勘查学中包含的勘查理论和勘查方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无数地质人的不断实践才逐步形成的。如1899年出版的《金矿的普查与勘探》和《层状及脉状矿床的勘探》,书中总结的找矿勘探方法仅局限于少数的矿种和成因类型,后期经过瓦西里也夫、克烈特尔和斯米尔诺夫等学者的不断探索,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系统。例如,前苏联“找矿勘探学”创始人克列特尔,为我国培养了首批“找矿勘探学和矿田构造学”专业人才,由于受到当时极“左”路线影响,蒙冤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仍孜孜不倦,对找矿勘查学和矿田构造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将矿产勘查学的先驱们引入到课堂中,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执着专注、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1.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将其写入中央文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伴随着矿产勘查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与地质勘查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以往在勘查过程中开展的地表坑道和地下坑探工程,造成勘查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不同程度污染。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色勘查”的新概念。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工作,减少勘查工作对环境的影响,以此实现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把这些为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而提出的新理念融入到课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同时,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一些近代国内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老师,为了祖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推动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这种炽热的爱国情怀值得每个青年大学生学习。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为了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考核,应区别于以往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更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除了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外,应重视矿产勘查实验报告的编写质量和综合素质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包括三个方面:①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考核指标;②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撰写论文,让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采用PPT汇报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水平;③课后采用视频学习的方式来巩固相关知识点,学习记录可通过“超星学习通”软件查看。构建多元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矿产勘查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勘查技能,如矿产预测方法、工程编录、勘查工程设计和储量估算等,还应该对深部找矿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储量估算、成矿预测、三维建模等方法,引入micromine、GIS和MRAS等计算机软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目前,矿产勘查学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概念和术语多等特点。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在讲授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引入新理论和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1209(10).

[2]俞斌,贾雅琼,李治军,等.基于“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混合式教学——以湖南工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4):104105.

[3]龚长根,胡新生,陈军,等.湖北铜绿山古铜矿矿物共生指示植物的找矿分析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1):915.

[4]叶松青,李守义.矿产勘查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4.

[5]赵鹏大.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3034.

[6]王瑞廷,佘岳峰,任小華,等.科技进步与金属矿产资源供应——兼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J].矿产与地质,2008,(6):570574.

[7]童航寿,方茂龙.矿田与矿床构造研究演进态势浅析——纪念B.M.克列特尔教授《矿田与矿床构造》专著问世60周年(中译本58周年)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2):191200.

[8]刘文浩,张晓军.将绿色勘查纳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矿产勘查学课程中[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7980.

[9]王功文.基于矿产勘查新理论与新技术的“矿产勘查学”(固体矿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5,(4):2023.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