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法运用策略探究

2024-04-30 00:11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东风初级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平均数加减法中位数

陈 莉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东风初级中学)

对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其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借助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做到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进步。

一、运用问题式合作学习

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提问、互助解读,从而实现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思考问题,以确保问题式合作学习形式的有效性。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3 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 课《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教材第103 页给出的情境案例中,老牛和小马分别驮了一定数量的包裹,但是在它们的对话中,学生并不能直接知道它们各自驮了多少包裹。对此,学生需要对该问题进行合作解决。根据课前的预习来看,学生在合作中已经知晓需要设置两个未知数,而根据老牛和小马的对话可知,可以设置老牛共驮包裹x 个,小马共驮包裹y 个。而后。再根据它们的对话设置方程。已知条件有二:其一为老牛比小马多驮了2 个包裹,可以据此列出关系式为x=y+2(方程1);其二为老牛增加1 个包裹后,其数量为小马的2 倍,据此可列出关系式为x+1=2(y-1)(方程2)。至此,学生便在合作学习中列出了方程关系式。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分别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如让两个方程相减,便可以消除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出结果。具体来讲,可以用方程2减掉方程1,便可以获得最终结果,即y=5,x=7;再如将一个方程式代到另一个方程式中,也能求出结果,即把方程1 代入方程2,也可获得同样的结果。在完成这一问题的探索后,教师请学生们解决教材第104 页关于公园买票的案例。根据给出的已知条件,学生可以分别设置出游玩的成人有x 人、儿童有y 人,而后再根据具体的关系列出方程式,即x+y=8,5x+3y=34。在上述两个例题中,学生能够发现,方程式都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而这种形式的方程便是二元一次方程。

在上述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数学问题进行了分析,不仅可以正确列出方程式,还可以根据自己列出的方程式,认识到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

二、运用讨论式合作学习

讨论式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中,学生针对某一内容进行自主讨论,并在讨论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从而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为了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材料。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3 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 课《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两种解决方程式的方法,分别是消元法与加减法。故而,学生需要根据教材第108 页至第112 页的内容讨论什么是消元法、什么是加减法,以及具体的解决步骤。首先,讨论消元法。在讨论中,学生可以采取先找到概念,再根据例题理解概念的方法。根据概念来看,消元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调整方程式,即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第二,将调整后的方程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第三,消除一个未知数,求得结果。以上文中老牛和小马驮包裹的题目为例,学生已经列出了两个方程式,分别是x=y+2(方程1)和x+1=2(y-1)(方程2)。在解方程时,需要先用大括号将两个方程进行整理,即,而后再根据定义和步骤完成消元过程,求得x=7,y=5。同时,为了保证计算过程的严谨性,学生需要按照教材第108 页的例1 和第109页的例2 中的解题步骤,完善自己的计算步骤,做到整洁、规范。其次,讨论加减法。根据定义可知,加减法是通过让两个方程式进行相加或相减的形式,消除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出方程结果。在讨论中,学生先对教材第110 页小明、小丽和小亮的分析过程阐述自己的想法。在他们三人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如果使用代入法,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复杂度,而小丽则发现方程式中5x 和-5x 互为相反数,这样便可以将两个方程进行相减,从而达到消除一个未知数的目的。那么,操作后可获得方程为5x=10,解得x=2,y=3。同样,学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计算教材第111 页的案例3 和案例4,进一步验证所学。

在讨论式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方程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能够对什么是消元法、什么是加减法做到有效理解,并运用案例验证自己所学,有助于实现学习能力的进步。

三、运用任务式合作学习

任务式合作学习是指,以布置具体数学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任务、解决任务,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非再理解和认知基础数学知识。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3 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 课《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为例。在本次任务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讨论的任务内容是教材第115 页的两个问题,学生需要做到正确理解文言题目、准确列出方程组。首先,教材中给出的案例是《孙子算经》中的经典问题,即“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问题翻译后便是“鸡兔同笼,二者的头一共有三十五个,二者的脚一共有九十四个。”根据前期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设置鸡有x 只,兔有y 只,根据题目中头和脚的关系,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为,在求取结果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计算习惯使用消元法或是加减法。在这里,笔者采用的加减法,在对①进行左右两侧同时乘以2 后,使其变为2x+2y=70 ③,而后用②-③,便可以获得2y=24,求出y=12,x=13。这样,学生便完成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同样,在解决第二个学习任务时,学生也需要先翻译古文,再解决任务。在翻译中,学生应主要理解“三折”“四折”的含义,即折成三等份、折成四等份。这时,学生便可以根据题干信息列出方程组,即,根据加减法便可以快速求出结果,即x=48,且代回原方程求出y=11。

在上述两个学习任务中,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能够理解古文化的数学知识,准确解出答案,还能够对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做到熟练运用。

四、运用论文式合作学习

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对调查实践中获得的内容以论文的形式作出有效呈现。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严格撰写调查论文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论文的要求与难度,使其更为贴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3 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 课《平均数》为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能够对数据做出正确收集与处理。首先,学生需要先了解教材第136 页的案例,知晓什么是算术平均数,而后再借助教材第137 页的案例知晓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其次,在做到对两种不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第一,调查本校篮球社中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第二,随机选择班级,按照4∶3∶3 的权重,调查该班级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并按照权重值排出前十名。在这两个调查中,学生需要根据结果进行适当分析,比如分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优势、需要达到怎样的身高水平、根据加权值分析成绩的总体情况等。在调查中,学生进行二选一形式的实践活动,并按照教材中给出的案例进行模拟记录,包括数据获取、问题设置、分析过程、计算数据等,都需要在论文中进行呈现,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如果学生获取的数据不完整或是存在失误,最终的计算结果便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问题的分析,以及结果的论证。

故而,在论文式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指点,确保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平均数知识的有效掌握。同时,在最终呈现的论文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论文进行细致批阅,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论文式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运用竞争式合作学习

竞争式合作学习是指,以“班级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会设置竞争内容,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比赛,让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合作的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内部交流,选择出一位小组授课代表,而其他成员则需要帮助授课代表搜集资料、练习讲课,反复调整授课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进行授课比赛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3 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中位数与众数》为例。根据课程知识,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第一,知晓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第二,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第三,结合实际问题理解中位数、众数的作用。根据上述知识点,教师让学生小组自行选择想要讲解的知识点,并进行授课准备。教师会从学生讲解内容的逻辑性、清晰度、完整性等角度评价学生的授课过程,同时综合学生的课堂反馈,选择出最终获得胜利的授课小组。如有学生以“知晓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这一知识点为主,设计了如下授课活动:首先,该学生借助教材第142 页和第143 页的内容,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并以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为分析数据做进一步认识。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该学生将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按照大小进行排列,便可以得到中位数是1900。在这一过程中,该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工资数据,增加了职员H 的月工资数据1800元,请问现在月工资的中位数是多少?根据中位数的定义,需要先找到大小排列后中间的两位数,即1900、1800,而后再求出这两个数的和的平均数,即1850,这就是改变条件后的求出的中位数。同理,该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认识众数,并讲解众数的实际求解过程。

在竞争式合作学习中,参与其中的学生都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效用,为自己的小组争取最后的胜利,而其他小组也应充分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才能让竞争式合作学习迸发出深入学习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们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讲授能力。

猜你喜欢
平均数加减法中位数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