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着力点

2024-04-29 01:10:26李云涛朱桂元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根本任务着力点

李云涛 朱桂元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民办教育事业的最高层次,要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整体中所占比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所处地位相匹配的作用,必須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坚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的根本方向,强化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的根本保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方针;根本任务;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51

历经30余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从初期的“重要补充力量”转变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已经顺利实现一次创业和规模扩张任务,正在向“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强化内涵、提高质量”的二次创业阶段迈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之所以成为一条为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完全正确的教育发展道路,根本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正确指引和与时俱进的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指导。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民办教育事业的最高层次,要充分发挥与其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整体中所占比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所处地位相匹配的作用,能否全面正确的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至关重要。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民办高校义不容辞的任务

根据《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教育方针是国家和政党根据一定阶段政治、经济要求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工作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内涵归结起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等三个“教育之问”,其核心功能就是为解决上述三个根本问题提供方向上的引领、目标上的导向和服务面向上的指引[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要素之一,正式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培养规格要求之中,实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新飞跃,形成了党的教育方针演进与发展的最新里程碑。基于此,2021年版《教育法》在2015年版《教育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正式立法程序将上述要求落实为法律条文[2]。自此,在历经“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德智体几方面发展”“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等四种不同正式表述之后,发展为今天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为国家教育领域的基本法,成为全党全社会在教育领域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必须自觉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办学的高水平、育人的高质量、服务的高贡献,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要求作出民办高校的应有贡献。

二、坚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这一根本方向

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全面领导是对各级各类高校的最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国所有大学的最鲜明的特征。民办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根本的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四为服务”的总要求,说到底就是要落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三个根本教育问题。在中国大地上举办高校,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在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时必须首先作答的根本性问题。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民办高校的“本”。民办高校必须始终坚定一条,中国的大学,不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不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都不例外。民办高校是由社会力量举办、以民办机制运行,但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是相同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是共同要求;必须始终绷紧政治方向这根弦,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最亮丽的特色。

三、强化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是民办高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保证。

首先,必须主动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民办高校落地见效,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到学校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确保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领导权,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全面落实好党委书记由上级党委选聘委派这一有效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把关和监督保障作用,把好学校办学方向、师生思想政治导向和校园舆论导向;学校党委要支持全面落实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通过规定程序进入学校决策机构或兼任行政管理职务;校内二级学院是办学育人的主体,要全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总支书记要全面参与学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教师党支部建设要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要求重视发展高知识群体和青年教师入党,建立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最后,抓好党的建设,尤其要防止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两张皮”现象的发生,注重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遵循“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原则,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与依法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相结合,确保办学、治校、育人各方面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扎实推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与学校重点与特色建设相结合,有效汇聚人才和资源,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打造独有特色和独到优势;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组织和动员全体教职员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真正做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

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使命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民办高校必须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核心使命才能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始终坚定创办大学的初心和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六个下功夫”要求,真正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学校一切工作之中并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治校育人实际成效的终极标准[3]。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腰杆硬、底气足”、措施实,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统筹整合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推进校内外一切热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育人力量协同配合,全方位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同时,要切实遵循办学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密切结合校情、教情、学情特别是学生生源实际,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机制,有效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让“五育并举”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思政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4],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在学生中的受欢迎度,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这一重要任务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取得丰硕成果。要强化非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提炼各类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提升非思政类课程育人成效。

五、始终自觉高扬公益性办学这一鲜明旗帜

始终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全方位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践行为人民服务教育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坚守公益性办学的宗旨是法律对所有高等学校的统一要求,民办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亦不例外,无论是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办学的民办高校,都必须始终高扬公益性办学旗帜,把办学的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如果在这一方向性问题上把握不好,必然会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育人目标、资金投入、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关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

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之后,很多民办高校选择了非营利性模式,其中不少民办高校已经在省编制部门登记为事业单位。选择非营利性模式以及登记为事业单位仅仅只是迈向实行公益性办学的开始,关键要在具体的办学治校育人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将公益性办学的要求落到实处,从学校章程制定、制度建立、机制完善、程序规范等方面将公益性办学的要求逐项固化,规范机构设置、编制安排、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确保学校科学有效运转、教育教学有序实施,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类教学资源配备、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设置、评定、发放等各方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维护教育公平,以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科研创新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等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六、结语

党的教育方针的历次演进无不是立足于当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为解决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根本问题而出发的。随着时代前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的教育方针必然与时俱进,民办高校改革发展也必将面临新的矛盾和任务,因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非一时一事之功,必须始终抓牢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这一根本方向、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公益性办学这一办学宗旨,确保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到民办高校办学治校育人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时万青,张会军,于娜.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遵循[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111-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N].人民日报,2016-02-23(023).

[3]唐良虎,吴满意.区块链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核心要旨及实践理路[J].理论导刊,2023(3):112-117.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2020(17):4-16.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企业需求的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JYB020)

作者简介:

李云涛(1977.6-),男,汉族,江苏句容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教育管理;

朱桂元(1979.5-),女,汉族,江苏兴化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根本任务着力点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中国德育(2022年9期)2022-06-20 09:18:24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4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8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在全面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新农业(2018年6期)2018-04-18 07:30:28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