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行路难》中“诗仙”李白的形象分析

2024-04-29 00:44王瑞鑫
关键词:形象分析行路难诗仙

王瑞鑫

摘要: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被称作“诗仙”,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曾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除了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走进李白、感受“诗仙”在逆境中的乐观旷达,更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诗仙”李白   形象分析  浪漫主义

诗、酒、剑,是唐朝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唐朝存在了二百多年,在这之后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唐朝这个词就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象征着中国人最奔放、最诗意、最潇洒、最自信的时代。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他的诗妇孺皆知,脍灸人口。

受到贺知章的推荐,唐玄宗对李白的诗赋十分欣赏,天宝元年(742年),召李白进宫,供奉翰林,颇受唐玄宗重视。每有宴请或郊游,唐玄宗必要李白侍從,赋诗纪实,以夸饰盛世,此时的李白春风得意。写下了三首《清平调》,十首《宫中行乐词》。李白也因此遭人嫉恨,被小人诋毁。李白生性奔放豪爽、蔑视权贵。天宝三年(743年),因受到谗毁之言的影响,于是唐玄宗对李白“赐金放还”,体面地变相被逐出了长安。李白被迫离开,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李白此时心情复杂、感慨万千,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的开篇极言宴会场面的奢华,由此反衬诗人离开长安内心的无奈与悲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了比喻的修辞,亦或是象征手法,“黄河”与“太行山”在诗中并不是写实,而是作者的联想与想象,诗人借助意象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非常失意和无奈。然而诗人笔锋一转,“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历史典故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咏叹,照应标题,诗人借用乐府古题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高呼“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结尾两句笔锋一转,表现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乐观豁达。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有着壮美的意境。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说:“人们说唐朝的诗歌是以直抒胸臆、无所拘束自称。那么唐诗里边嗓门最大的诗人就是李白。”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和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他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仗剑走天涯”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的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猜你喜欢
形象分析行路难诗仙
史上最强驴友 写最美诗篇 做最火旅游大使 那些年的景点谁还没给诗仙付过盘费
行路难
两手
朋友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诗仙李白的归宿
《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分析
两个世界里的人
试析《诗经》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小议《项链》中路瓦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