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整本书深入阅读指导课课型探究

2024-04-29 00:44张杜娟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整本书

张杜娟

与传统的单篇课文相比,整本书阅读无论是文本的内容、形式、手法、主题等,还是对阅读过程的能力要求、阅读指导的策略方法,都要多元且复杂得多,是一种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整本书深入阅读指导课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相关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开展发现、质疑、分析、批判、评价等思维活动,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那么,语文老师应该上哪些课型指导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必读书目之一的《西游记》进行整本书深入的阅读呢?

一、阅读策略指导课

阅读故事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课,这一课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地把书读完。

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课安排要对本书采取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一)跳读

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跳过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密切或暂时无法理解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披沙拣金,寻找出自己所需要的那些细节。

跳读的第一种方式是放过生字词,或猜读生字词。《西游记》作为一本古典小说,里面的生僻字很多,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可以暂时放过阅读中的生字词,或者直接阅读“无障碍阅读版”。

跳读的第二种方式,则是一些句段的跳读。比如较大篇幅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打斗场面描写。

跳读的第三种方式,则是一些章回的跳读。《西游记》第13~100回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88回里,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地阅读,对于后面的阅读影响并不大。

但是从第98回开始,最好就不要再“跳”了,要精读。

(二)精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133页讲解“精读就是细读,静思,鉴赏”,并推荐了需要精读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因为语文老师最擅长的就是教学生精读,不再一一赘述。

(三)画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和脉络

《西游记》一百回,70多万字,人物、时间、地点错综复杂,如果不加以梳理,学生很难理清关系,可以画出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人物关系思维导图:根据师徒关系、家族关系、神仙篇、妖怪篇分类;西行路线篇思维导图:以经过的每一个地点绘制地图;故事情节思维导图:故事特点、妖怪目的、抓没抓住、妖怪结局等分类。

二、阅读展示课

读书过程中的展示课,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顺利地、饶有兴趣地、有成就感地、有目标地读下去。

(一)故事大赛

读书三周后,开一个故事会,让学生把《西游记》中自己最喜欢的情节讲一讲。一定要讲清六要素,颁发故事大王奖,激励学生读书。也可以每一节课前抽5分钟,挑一名学生讲一章故事。

(二)人物点评

读完第七回点评小说中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读完第十五回点评唐僧性格,读到三十回可以点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自的性格。

(三)课本剧表演

近些年来《西游记》改编的电影演一部火一部。读书六周后许多学生把《西游记》浏览完毕,此时引导学生对《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这六个经典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创作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用这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精读这六个故事,加深印象,提升學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三、专题探究课

学生把书浏览一遍之后,只是接受了一些知识,而他的思维力是否提升,是需要专题学习的思路的。“当整本书阅读基于专题学习的思路进行展开和推进时,学生的阅读活动将呈现出整体化、高效化特征,阅读质量将得以提升。”近些年河南省、浙江省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已经开始从主题阅读、写法分析、阅读策略角度考查学生。所以就必须要设置专题探究课,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读西游记。

(一)主题思想探究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最好是定位于一个人的成长之路。至于其他主题可以放到初三复习时再研究。抓住孙悟空的名字梳理孙悟空的成长。“石猴”是他的属性,石头吸收日月精华化成石猴,是他的出身。“美猴王”是他勇闯水帘洞后众猴子对他的尊称,是幼儿期追求快乐无拘无束。“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给他起的名字,“悟空”就是“悟道”。“悟”有着感悟、领悟之意,本身就代表着修炼修心的意义,“悟”是一个过程,“空”是一个结果,通过多年的修炼,最终要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在菩提祖师的教导下他学会了七十二变等技能,算是他中学毕业。“弼马温”是天界给他封的养马的小官,是初入社会有本事没地位。“齐天大圣”是他自封的,凭借一点小本事盲目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是一个人的青年期。“石匣老猿”是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时老百姓对他的称呼,那时的他,头上有草,脸上有泥,狼狈不堪,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孙行者”是唐僧给他起的诨名,从行者开始孙悟空脚踏实地以行动来实现佛法。“斗战胜佛”是孙悟空帮助唐僧西天取经后,佛祖封的,这是他通过努力获取的。这也是他最响亮、最自豪的称号,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中年。

(二)写作手法探究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要学的就是这个‘怎么写的。”阅读《西游记》,明白“怎么写”,并进而建构学生的语言,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

2.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采用伏笔,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设置悬念;叙事的节奏快慢交替,重要的情节细细描述,无关紧要的内容一笔带过,贴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3.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四、读写结合

读书使人渊博,写作使人精细。阅读完整本书进行一些写作训练能使碎片的记忆清晰起来,能使凌乱的思维系统起来,使肤浅的认识深刻起来。

可以写总结类的作文,例如,以“奔波儿灞”“灞波儿奔”谐音是不是为霸道者奔波,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此处体现了讽刺的效果。让学生顺这个思维梳理,写一篇《有趣的名字有深意》,既体会了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又提高了学生对主题的多元化认识。

还可以写创造类的文章,例如《赶走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之后》《牛魔王的朋友圈》。

也可以学习拓展延伸类的作文,例如西游记常用“三”来塑造人物《尸魔三戏唐三藏》《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孙行者施为三折肱》,谈一谈“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把《西游记》与传统小说勾连起来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传承文化,提炼思维。

总之,阅读策略指导课、阅读展示课、专题探究课、读写结合课,这四种课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题立项编号JY190102)

猜你喜欢
孙悟空西游记整本书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