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彦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百合镇洪庐村委小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采用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在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对大单元整体性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简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将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将评价用在语文课程评价中,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策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服务。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为例,探究“评”的理解和导向,把握“教”的内容,落实“学”的高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学科知识零散、学科能力不足、学科教学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中虽然没有对大单元教学进行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空间。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统筹学生学情、明确知识的关联性,以教材的自然单元为载体,挖掘自然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知识框架,解读知识体系,以“大”为主题,引导学生在大概念、大情境体系中,养成终身学习的大学习观。
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评价策略,需要解构、厘清教学评价的目标、评价内容以及评价表现。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学段总目标要求,准确理解各学段要求,划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层级,明确教学评价目标和定位,并根据学业质量要求,识别评价要点,使课堂评价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评价需要树立目标意识,即要从整体上明确总的教学目标和学段之间要求的整体性,又要着眼局部,明确各个学段之间的层级性。在“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和每个学段应该达到的水平。
(1)总体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强调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
(2)文化自信目标:从文化传承上建立文化自信目标,侧重文化的传承。
(3)社会实践目标:侧重培养学生文化交流与合作,侧重文化参与性培养,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以及实践能力目标,清楚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意识重要性的品格目标。
(4)语言运用目标:侧重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明地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书面表达可以根据需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
(5)思维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积极观察、感知生活中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表达能力等三个层面,达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6)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审美能力,以明确的审美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并且思考如何借助不同媒介,培养发现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审美创造能力。
从小学阅读与鉴赏培养板块来说,三个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主要分为朗读、阅读理解、鉴赏表达、书本阅读和背诵积累等几个维度。从朗读的要求来看,小学第一学段的培养目标需要学生达到正确使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学段要求学生从学习阅读到熟练阅读,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的层级性和衔接性设定培养目标。三个学段对阅读的培养目标见表1。
表1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是将文章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工具书实现从对词句的理解到体会文字,再到简易的表达,逐级深入,体现目标的层级性和进阶性。大单元整体性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把握,更有利于教师关注学段衔接,并根据精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来确定教学评价标准。
高质量课堂的构建与学段的建设相呼应,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进行了更新表达。通过将学生相关的阅读能力进行模块化总结,将其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以此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构建高质量阅读课堂,应以新课标作为依据,将学生在完成各个学段中应该呈现的关键表现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以此判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以第一学段二年级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质量标准为例,分别从阅读对象、阅读目标、具体表现三个层面进行构建(表2)。
表2 第一学段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学业质量标准
通过对不同学段的质量标准进行分解,可以清晰地知晓不同学段的评价要点,以此作为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并为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量表提供依据,发挥教学评价应有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语文开展大单元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评”一体化,即要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课堂评价一体化发展。三者围绕共同的目标而展开(如图1 所示)。大单元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指明方向,使“教”与“学”的策略更加有效,方向更加准确。
图1 “教—学—评”关系示意图
1.研究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需要研究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明确教材中各个单元的主题要素,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细化单元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重组教材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应该达到的水平,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分析大单元学习的整体单元学习目标。第三单元为阅读教学,新课标中对“阅读与鉴赏”板块的教学目标从四个层面进行设定,即朗读、阅读理解、鉴赏表达、背诵积累。对二年级语文来说,作为第一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可以运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单元主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主题,基于此,结合新课标中的社会实践目标,设置单元学习目标为:
(1)学生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并且可以有顺序地讲故事,说出信的内容、文章中妈妈的样子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2)能够针对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说出对自己的启发和思考。
(3)初步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和阅读积累习惯等。
2.梳理内容序列,建构资源组块
语文教学中单元内容结构的整理,需要注重各个单元主题之间的衔接,梳理各单元衔接的不同要素。梳理各单元中不同要素在不同学段和不同教材中的学习要求,明晰各个单元之间要素层级的发展序列,保障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确保教学目标定位更加精准。
例如,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这些选篇皆从儿童视角出发,表现了古今中外的儿童生活,从儿童的学习、生活、游戏等领域,充分展现了儿童的“聪明才智”。此外,在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是与儿童生活有关的:“蓬头稚子”“机智勇敢的王二小”“做手工”“弹钢琴”“写写最喜欢的玩具”以及“会读书会积累”等模块的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梳理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童年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童年故事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是想法,并将《玲玲的画》作为单元学习的第一、二课时,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第三、四课时以《曹冲称象》培养学生“比较”的思想;通过《一封信》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封信更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根据单元教学的教学主题,设计符合单元主题的“学习任务单”,将单元阅读教学的“识字写字”“故事阅读”“练习写话”“口语交际”等目标进行整合,以游戏或者口语表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关心生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物品等。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为学生设计的预习任务单中,就包括了基础的阅读、识字、生字学习等涉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社会交往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积累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任务一:小朋友,课文读得怎么样了?现在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颗星,你能得几颗星呢?自己给自己打个分吧,然后邀请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伴一起帮你评价一下吧。
表3 阅读任务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与家长和同伴的交流,让学生在完成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同伴和家长交流阅读经验,促进学生社会交流能力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任务二:阅读以下生字词,和你的同伴说说这些生字词中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第一组:称 秤 第二组:柱 杆 根
第三组:砍 止 第四组:议论 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认识生字中,找出生字词之间的联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根据单元内容整理设计预习任务单,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孩童有初步的印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升自主认识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的学习实践能力。任务单中应融入不同主体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激励学生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1.基于学生主体,设计分层评价
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价,重视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并且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开发设计出教学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表、电子档案、学习日志、课堂提问、分层作业等,同时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表现形式予以分析。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并要善于发现学生个体的优势,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设计多样性、开放性的分层作业,以层级分明的评价方式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如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设计的作业:借助拼音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课文,用表示心情的关键词,表达自己在阅读完这些故事后的情感变化。如针对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实践作业:创造设计手工作品,要求学生按照顺序记录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心情。
通过分层级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
2.综合教材学情,制定评价标准
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需要综合教学目标,掌握学生学情,提取目标,制定要点,将其作为构建教学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并综合考虑教材、学情的具体情况,研制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以具体的评价工具落实教学评价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借助关键词句,掌握文章表达的内容,并可以有顺序地讲故事,说出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正确的认知,教师设计了包含学生表达方法、表达内容以及复述故事效果的三个维度的评价工具(见表4)。该评价工具设计了等级评价点,以星级的方式兼顾评价对象多元性的特点,并结合学段的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每个维度的评价等级进行细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供精细化标准。(见表4)
表4 第三单元“阅读与鉴赏”表达能力评价标准
通过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及时收集教学评价信息,实现评价的教学全过程融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教学评价,采用学生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阐述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使学生在教学评价标准的引导下,找到学习的方向,监控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育人、成人、为人、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地整理教材内容与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挖掘教材和转化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升儿童成长和学科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