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4-04-27 23:34伍荷秀莫岚范滢培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情境教学实践

伍荷秀 莫岚 范滢培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基于当前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采用课程内容活动化與活动设计内容化的教学策略,构建“角色模拟型”和“情境引导型”课堂,设计“活动序列化”和“活动内容化”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学内容与讨论议题设计贴近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议题情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践;角色模拟;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093-0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2021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桂教基〔2021〕58号),明确要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朱明光老师认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活动设计的建构方式,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设计的系统安排,即“活动设计内容化”[1]。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教学组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策略: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设计内容化。该策略旨在将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并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一、课程内容活动化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主要载体是活动型课堂,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最佳选择是议题式教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要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首先,教师要设置恰当的议题,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要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其次,教师要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真正让课程内容融入活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学起来、议起来、思考起来。[3]

下文以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两节课例,阐述如何落实“课程内容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角色模拟型”课堂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承载着“议中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科知识的建构任务,因其生动性和趣味性而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风景线。”[2]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贴合议题的核心,围绕议题内容开展情境构建,坚持议题生活化,即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现实与近期社会热点话题。

课题组成员在执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课时,采用“角色模拟型”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制订了两个子议题表(如表1所示)。总议题是“如何使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农盈利?”两个子议题分别是“阳光玫瑰葡萄的‘钱景如何?”“如何营造直播环境?”

这一教学设计的议题是让学生模拟农户进行决策,亲身体验如何从农户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体悟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问题,了解商品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调节,知道市场机制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和调节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议题2是让学生模拟主播,介绍销售产品,感受直播销售市场既有优点,又存在缺陷,需要国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代入农户角色,议题直接指向本节课“市场机制如何配置资源”这一教学重点和“如何规范市场”这一学习难点。议题有明确的目标,两个活动任务统筹教学内容,设置了层层递进的探究策略,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议题式活动型科学课程”力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统一的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4]

(二)营造“情境引导型”课堂

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以教材与《课程标准》为依据,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活动探究的方式提升核心素养。情境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载体,承载着展开议题活动和建构学科素养的任务。[5]那么应选择什么情境素材、创设什么议题情境呢?例如,课题组成员在执教《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时,采用“情境引导型”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角色情境引导型教学设计表

[总议题:如何从社会保障中体悟安全感 子议题一:安全感从何而来 设计情境 A组家庭:家住富川的小林是名退伍军人,退伍后在某公司担任保安,妻子是一名教师,2020年生了一个宝宝,宝宝在1岁2个月大时被确诊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小林母亲退休在家,行动不便,需要照料

B家庭:老李和妻子都是农民,因连续两年干旱,庄稼收成不好,收入较低。家里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女儿在读高中,目前家庭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任务 (1)请说说国家可以给这两个家庭提供哪些保障

(2)分析这些保障对这两个家庭和社会有何作用 子议题二:安全感如何加固 设计情境 小林和妻子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病,得知治疗特效药70万元一针,治疗特效药不在医保范围内。这个数字对工薪阶层的小林夫妇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小林夫妇为了节约支出,想把自己每月个人缴纳部分约600元的社会保险费停了(注:根据规定,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需要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法定比例共同缴纳) 任务 对小林的“断保”想法,你如何评价 设计情境 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给小林一家带来了希望。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谈判组经过连续8轮的砍价,成功将70万元一针的天价药砍价到3万多元,并纳入医保范围内。本次共有74种新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其中包括7种罕见病用药。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 860种 任务 (1)我国社保花费大量财力和人力,把这些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值得吗

(2)辨析问题:“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 ]

这一教学设计,采用来自生活的典型情境把课本中抽象的经济知识具象化,把学科内容放在具体情境中,以小林和老李家的境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情境,透过情境感悟学科知识。子议题一“安全感从何而来?”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了解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感悟社会保障的作用。子议题二“安全感如何加固?”引导学生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做到权责清晰,公平对待每一个公民,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而让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该课例以两个家庭的真实境遇,搭建起教学活动与学科内容的桥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我国有多重社会保障形式为公民撑起生活中的保护伞。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做到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全面融合,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实现学生的真感受、真感知、真感悟,从而认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身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端正态度,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提高公共参与水平。[6]

此外,我们还采用“实际应用型”模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把教材涉及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参与策划和设计活动,如设计红色研学路线、设计创文明城标语、拟定漓江保护建议、模拟人大代表撰写提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设计内容化

课堂是活动的平台,活动是课堂的载体。[7]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探究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活动设计内容化”,即设计的所有活动均有学科内容加以支撑,并且活动呈现出结构化、序列化。要做到“活动设计内容化”,首先要让活动序列化,活动设计必须聚焦一个主题,设计前后连贯的系列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其次要让活动内容化,教师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做支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近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一)活动序列化

1.活动序列化可以采取单元化设计

序列化的活动设计是活动型课堂展开的支撑条件。在学科知识支撑下,设计序列化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感发展进程,同时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大单元教学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在同一主题下设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各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并螺旋式递进,引导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理解基础知识,并创新运用新知识点。随着“三新”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

例如,教师在教授“法律与生活”单元的第三课《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时,将上课分为两个框架,第一框架是“订立合同学问大”,第二框架是“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这两个框架内容本身就是前后连贯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活动进行了序列化处理。

第一框架,教师以学生看直播购买班服为活动情境,让若干名学生扮演主播,其他学生与主播互动并购买班服,主播做出质量承诺,这就直观地呈现了订立合同的程序:要约和承诺。收到班服后发现衣服并非所购品牌,买卖双方产生纠纷,从而引出订立合同并不意味着合同生效。如果合同违反法律,或者因欺诈等导致当事人质疑,合同就有可能产生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又因为与主播互动没有形成文字,使得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由此启示学生立有字据更可靠。紧接着教师追问:“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哪些合同?”引出合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刚才讨论到的买卖合同,还有赠予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那么,订立合同有何價值呢?”教师再次追问。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订立合同的价值,要树立合同意识。最后教师总结知识点“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第二框架,教师以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节活动,班级因参加表演需要租赁民族服装要签订服装租赁合同为活动情境,将全班学生分成承租方(甲方)和租赁方(乙方)。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份合同你认为可以签了吗?”从而引出履行合同的关键是明确合同的内容,即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学生明白履行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然而,由于天气原因,学校的活动延期了,乙方已付给甲方定金,定金可以要回来吗?通过这一议学活动,学生知道违约有责,但是如果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两个框架内容均以学生自己购买和租赁服装为情境构建序列化活动,让前后两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合同,应坚持订约履约,树立合同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

2.活动序列化还可以采取主题化设计

课题组成员采取聚焦一个主题,设计系列活动。例如,在教学必修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课时,教师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为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采访某校曾连续两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退休老师蒋校长;做一个红色文化的虚拟博物馆,选择10件有代表性物品;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邀请学校党委书记做专题讲座;前往“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园”进行红色研学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探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该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产生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活动内容化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8]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与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紧密结合,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明确的学科内容做理论依据,在学科内容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新时代伟大事业,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师曾以“如何规划我的职业生涯?”为议题,组织高一学子前往桂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参加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职业体验”为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探梦科技、创新空间、沙画创作、民族服装设计、陶艺茶艺以及室外拓展”等项目的学习实践,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技能,并在训练中培养了协作精神。学生对就业和自主创业需要具有哪些素质、能力和条件有了深刻的体验,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

又如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燕京啤酒(前身为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在燕京漓泉啤酒文化展示厅中,学生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啤酒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观看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听取关于生产流程、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讲解。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产品品种超过30种的啤酒专业生产企业。作为桂林市工业战线的龙头企业,燕京漓泉公司積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活动;同时,建立了涵盖啤酒生产、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啤酒酿造全过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产生的固态废物全部循环利用的零排放目标,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通过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体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真正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年12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本校高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据统计,高一、高二的学生中有62.5%的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学生对思政课喜爱度有了提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稳步提升,平均分稳居桂林市前三名。课题组成员得到了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佳绩,累计荣获“自治区级精品课”1次,自治区级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市级一等奖10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校级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进而提高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可教学,2016(4):4-7.

[2]王礼新.对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13-17.

[3]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4-8.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5]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简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3-86.

[6]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4-8.

[7]杨志敏.议题式教学的五要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1):24-27.

[8]田伟才.设计系列化活动 构建活动型课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4-1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研究”(2019B171)、广西教育科学2021年度规划课题“学科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2021A06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情境教学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