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4-04-27 15:54王桂霞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提升策略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王桂霞(1970~),女,汉族,山东曹县人,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有的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是因为他们没有将课堂目标、任务等落到实处。鉴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以情境为载体、以复现为形式、以评价为抓手,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等,提升学生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助力“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147-04

提高课堂质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有效举措。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所以学不好、学不足,追本溯源,是因为课堂教学目标、理念、任务、常规、评价等未落到实处。因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应该以落实课堂为切入点。形象生动的情境,是落实课堂的载体;巧妙恰当的复现,是落实课堂的形式;适时适当的评价,是落实课堂的抓手。

一、 以情境为载体,落实课堂

启智增慧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知行合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载体,不仅能够更好地达成启智增慧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更好地融入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一)巧设情境,启智增慧

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是衔接课堂内外的纽带,有助于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理解、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巧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领学生在真实、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达成启智增慧的目标。

1. 巧设问题情境,启智增慧

“学贵有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塑造品格等。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根据认知规律,创设的主题鲜明、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并非学生学习的障碍,而是学生学习的阶梯。以问题情境中的一系列问题为阶梯,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联系家庭生活,理解“家庭责任”,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①爸爸早出晚归、工作忙碌,身体都变消瘦了。作为孩子,你应该为爸爸做些什么呢?②妈妈不仅要忙工作,还要忙家务,作为孩子,你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这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在每个家庭中,父母既要做好单位的工作,又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在外做好工作,是父母的社会责任;在家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则是父母的家庭责任。

教师创设的这些教学情境,紧扣教材内容,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更为准确、深入地理解家庭责任,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自身角度分析,认识、了解自己的家庭责任,并由此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未来,勤奋学习、尊敬长辈应是自己当下的责任。

2. 巧设生活情境,启智增慧

问题情境通常是由一连串层层深入、密切相关的问题组成的,生活情境则是以语言,或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形象、生动、直观、准确地理解相关内容,启迪学生思考,增长学生的见识。

仍然是以“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利用微视频展示了以下情境:春节就要来临了,妈妈从花店买来了一些鲜花,将其摆放在了阳台上,整个屋子立刻变得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爸爸则会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在组织学生观看这段视频情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他们展开了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妈妈购买鲜花装扮屋子,还是爸爸兼职工作多挣薪水,都是为了让家变得更加美好。

上面的生活情境,也能够让学生浮想联翩,如,在春节来临之际,爸爸妈妈会进行大扫除,会给家里添置一些新物件,会给老人、孩子购买新衣服……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都是因为家庭的责任,他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家庭变得更加美好、和谐、温馨、融洽。

(二)立足情境,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不仅要将相关知识内化于心,而且要将这些知识外化于行。如,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懂法,学生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教师应指导学生立足情境,落实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1. 立足情境,达成“知”的目标

“知是行之始。”知,是指知道、了解。立足于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为准确、通透、细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进而达成“知”的目标,为“行”作好铺垫、准备。因此,教师应围绕抽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学会尊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了关于清洁工、门卫、护士等各种职业身份的情境。经过一天的喧嚣,城市的街道一片狼藉。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洁工,起早贪黑打扫卫生,使城市的街道保持干净,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位市民尊重。学校的门卫、校警,承担着学校的安保执勤工作,为每一位师生保驾护航,他们同样也值得被尊重。医院的护士,他们不分昼夜地照护病人,也值得尊重。农民伯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锄冬藏,为我们种植粮食、蔬菜、水果,饲养家禽,他们也值得被尊重……聚焦这些情境,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社会价值,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从事这些职业的每一个人。

立足情境,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细致地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能够认识到每一种职业都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和谐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互相尊重。如此一来,就能够为知行合一、尊重他人奠定坚实的基礎。

2. 立足情境,達到“行”的目的

“行是知之成。”在知道、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优雅举止、文明行为。为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将“知”转化为“行”,教师可围绕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达到知行合一。

再以“尊重他人”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利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创设了这样一段情境:上周星期一,小丽刚走进校门,就将一张用过的餐巾纸扔在了校门口。这一幕,被学校清洁工阿姨看到了,并提醒小丽捡起餐巾纸,将其放入垃圾桶。然而,小丽却一脸不服气:你又不是老师,你凭什么管我?门卫叔叔看到小丽和清洁工阿姨在争吵,走过来劝阻小丽,但是,小丽不但不听劝,而且还辱骂门卫叔叔……同学们,你们觉得小丽做得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小丽同学,你应该怎样劝说小丽。

学校的清洁工阿姨、门卫叔叔,都在为构建和谐、文明、安全、美丽的校园默默作贡献。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这么美丽。立足上面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认识、了解小丽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小丽的行为,以及设想劝阻小丽的方法,能够逐步将尊重他人转换为自觉、自发的行为和内在的品质。

二、 以复现为形式,落实课堂

正常人的记忆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科学、及时、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巧妙恰当地复现相关知识,以此助力学生将相关知识走心入脑,以及助力学生发展相关能力等。

(一)复现,让学生走心入脑

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教师应依据科学规律、基于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任务、实践活动中复现相关知识。通过复现,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而且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

1. 在教学任务中复现知识

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复现知识的窗口。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相关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在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采取以旧引新、以新促旧的方法,在教学任务中科学、合理、巧妙、恰当地复现相关知识。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主要包括“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三部分内容。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应基于三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根据遗忘曲线,合理设置、有序开展复现式教学任务。如,在教“合理消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项教学任务,即让学生根据购买需求、购物资金,运用“买东西的学问”合理制订购物计划。在教“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消费过程,从“合理消费”“买东西的学问”的视角,深度分析案例中可以避免的浪费。

巧妙、合理、恰当地利用教学任务复现知识,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将相关知识牢记于心,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学扎实、学充分、学透彻、学细致。与此同时,学生的记忆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 在实践活动中复现知识

主题鲜明、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依托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以“做聪明的消费者”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设计了一项“文具购置活动”,即让每一位学生用相同数额的人民币,购买钢笔、橡皮、铅笔、三角板、直尺等文具。同时,教师还特别提醒学生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货比三家购买文具。在完成此项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买东西的学问”和“合理消费”等相关知识。可见,此项实践活动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复现“买东西的学问”和“合理消费”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真实、清晰地复现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知、在知中行。如此,学生就能够牢记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内化、持续不断外化这些知识。

(二)复现,使学生熟能生巧

通过复现,不仅能够让学生入心入脑,还能够让学生熟能生巧。所以如此,是因为复现使学生在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能有效解决问题,并促进他们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的发展。

1. 在复现中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发展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引领学生熟能生巧掌握、内化相关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依托复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归纳、总结,建立清晰、完整、直观、细致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学生能够逐步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家风”与“家训”“家教”之间的联系,家训是前提,家教是抓手,家风是成果等。以此为契机,学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逐步发展与提升。“家规”“家教”都是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复习、联系这些内容。而这,正是复现知识的一种表现。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当学生具有了敏锐的思维能力之后,他们就能够深入、透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关于道德与法治的问题,就能够冷静应对、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凸显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在复现中发展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是目的,在于塑造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优雅的行为举止。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些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运用复现相关知识中发展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传承家风家训,教师以“微调查、微演讲、微创作”等形式,复现了相关知识。通过课前“微调查”活动,学生对家风家训有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认识。通过课中“微演讲”活动,学生逐渐增强传承家风家训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课后“微创作”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传承家风家训的方向。

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家风家训,并逐渐将家风家训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优雅行为、优秀品质。同时,学生也能熟能生巧地掌握传承、弘扬家风家训的方式、方法,以及发展自身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以评价为抓手,落实课堂

落实课堂常规、课堂任务等,是教师落实课堂的主要切入点。以动态、及时、有效的评价为抓手,教师能够落实课堂常规与课堂任务。

(一)依托评价,落实课堂常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规矩的课堂,将会一片混乱、缺乏实效。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之中有序、有趣、有效学习,教师不仅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课堂常规,而且要通过评价将课堂常规落到实处。

例如,倾听是学生在课堂中输入相关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但是,如果学生听得不认真、不仔细,那么,输入的效果也就会明显降低。为了提升学生听的实效性,教师专门围绕倾听环节,设计了一些课堂常规,包括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有选择性地做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倾听要求,聚焦学生表现,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价。如,在教师讲解、合作交流时,学生是否能够仔细倾听;学生是否能够在倾听过程中,及时捕捉关键信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倾听,扎实输入相关的知识等。

除了在倾听环节落实课堂常规,教师还应该在讨论交流、情境表演等各个环节,通过评价,巧妙、恰当地落实课堂常规,以此确保学生在讨论交流、情景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更为扎实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依托评价,落实课堂任务

课堂任务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调动学生参加课堂任务的积极性,提升课堂任务的实效性,以及更好地落实课堂任务,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动态、及时、有效评价。

例如,围绕课堂情境表演任务,教师设计了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参加情境表演任务的兴趣是否浓厚;通过情境表演,学生是否更为形象、生动、准确、深入地理解了相关知识;学生是否以情境表演为契机,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在了一起;学生是否通过情境表演,達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情境表演中,学生的相关能力是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等。

通过对课堂任务进行动态评价,教师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完成课堂任务。如此一来,每一项课堂任务就能够落到实处,以完成课堂任务为契机,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以情境为载体、以复现为形式、以评价为抓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落实每一项课堂目标、课堂任务,让课堂更加具有实效。通过落实课堂,每一位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之中学足学好,“双减”政策也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沈丽芬.新课改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63-166.

[2]张铁英.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2(24):49-51.

[3]周志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28):72-74.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提升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