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实例研究

2024-04-27 15:09童智勇
考试周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小学美术

作者简介:童智勇(1968~),男,回族,陕西安康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拥有强大生命力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民间艺术拥有着最质朴的艺术思想与艺术语言。文章分析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探究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从融入课堂设计、实践活动、鉴赏教育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具体融入策略。意在利用中国民间美术丰富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增强教学实践性、提高美育效果,激发小学生对美术与民间美术的热爱,在提高美术教学实效的同时,使中国民间美术得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国民间美术;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6-0137-04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载体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在时代的洪流中,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乃至有部分美术形式已经消亡,迫切需要做好中国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而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表达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的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规定美术课程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责任,力求体现素养教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将中国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一条可行路径,是极富现实意义的操作,能够同时缓解传承之忧,也使小学美术课程的美育价值有所提升,应积极探索融入策略,开发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使其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一、 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多发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最质朴的素材创作,具有形式丰富、图案新奇、色彩多元、样式优美等特征,民俗文化内涵深厚,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富足的精神世界。

其中,诸多美术元素在今天仍有着独特的魅力、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可以作为美术课程的优质教育资源。带领小学生认识了解优秀民族美术文化,可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带领学生鉴赏库淑兰的剪贴画《剪花娘子》,作品以单纯淳朴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展现了艺术的自由性与夸张性,与小学生造型夸张、色彩单调、搭配凌乱的作品相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差距,使学生认识到不足,并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因此,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

同时,中国民间美术以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创造,也体现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理念,因此,深入分析可以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而这些思想能够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其科学性,是符合客观世界与人类发展规律的,挖掘这些思想用于美术课程德育教育中,可以体现中国民间美术的德育教化功能,增强小学美术育人能力。

二、 中国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审美三个维度的阅历,使美术成为学生长久的爱好,不断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项核心素养。而经过时间洗礼的中国民间美术,以丰富多彩、开放包容的姿态走进学生视野,改变了美术学习枯燥的状态,使学生了解且真实感受到美术的多姿,被其魅力征服;并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美术元素,拓宽审美视野,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增强文化认同感,有更高的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强,在美术学习中更喜欢动手创作、制作手工,而中国民间美术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作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也具有启发学生想象、拓宽想象范围的作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对美术、对传统文化形式的理解,启蒙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助力优秀文化传承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将中国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在识读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美学元素、文化元素,鉴赏作品的美学价值,理解其情感、思想、观点时,会自然而然地加深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从中获得归属感,自觉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保护者、传承者、发展者,肩负起优秀文化传承的责任。

三、 中国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课堂设计,丰富教育内容

1. 利用民间美术元素营造美学教育氛围

民间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契合的民间美术元素,将之融入教学内容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美学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民间美术的熏陶与影响下学习美术知识、技巧,加速固化为学生内在素养、品质。

例如,在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提线纸偶》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傀儡婴戏图》,并配合动画还原宋代悬丝傀儡表演情景,感受画面中击鼓、拍板、弹奏乐器的可爱孩童形象,从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营造的形式美感,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制作纸偶、使纸偶动起来。继而向学生出示工具,包括绳子、木棒、不同色彩的纸等,使学生动手尝试,按照自己喜欢的形式制作纸偶,鼓励学生在废旧物品中寻找装饰纸偶的材料。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借助已有工具将提钱与纸偶连接好,灵活操控纸偶的四肢,使其折叠、旋转,活动自如,呈现不同的姿态。最终学生带着任务、想象投入设计,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体验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感。

在教学中融合民间美术元素,利用其独特的形式打造美的氛围,感染学生,带领其感受民间美术中的美,进而启发学生,使其围绕主题并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想象,确定手工材料、内容,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自主创作中,深刻感受民间美术元素的魅力。

2. 利用民间美术元素打造趣味美术课堂

民间美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反复的洗礼,凝聚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审美,在表现形式、形态、制作方式、颜色方面均有着不同,多元化特点突出。将民间美术融入教学中,可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感官刺激,或挖掘民间美术产生与发展背后的故事、知识、文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显著提升課堂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围绕作品设计趣味活动,使教育内容丰富,课堂学习有趣、生动。

例如,在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绘画中的节日》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与地域的多彩节日、庆祝方式,掌握绘画中合理安排景物、运用造型与色彩的技巧。在引入本节课主题时,以与节日相关的民间美术素材组织猜谜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每出示一张图片,学生则要根据图片上的内容猜节日,有元宵节的灯画、春节的年画、端午艾虎、中秋节彩灯、那达慕大会上摔跤手服“昭德格”、彝族火把节主题美术作品《凉山风情》、傣族泼水节主题漆画作品《泼水节》、壮族歌圩节主题美术作品《三月三》。游戏结束后,集中图片内容,带领学生重新感受节日主题创作形式的多样,引导学生提炼绘画元素,揣摩、学习绘画作品中景物、人物、事物的具体布局、色彩搭配、造型刻画技巧。通过游戏,学生可以从民间艺术作品中获得启发,围绕创作主题“绘画中的节日”展开丰富的想象,也从中获得启示、吸取经验,将复杂的创作元素有條理地组织在一起。

依托民间美术开展游戏活动,增强教育内容的直观性、感染力、趣味性,学生会被美术作品中呈现的氛围、场景所吸引,无意间受到感染与熏陶,继而引出创作主题,使学生联想自己的节日经历,起到激趣、促表达的作用。

(二)融入实践活动,增强教学实践性

1. 结合民间美术组织手工活动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设计·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其包括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类内容,教学中提倡与民间美术、传统文化对接,需要小学美术教师高度重视民间美术资源。可以直接以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手工制作内容,让学生感受、学习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技艺,领会其中的工匠精神。但以民间工艺美术为载体的手工制作活动要保障与学生美术基础、能力兴趣、课程主题相符,切勿盲目选择。

例如,在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家乡的泥玩具》教学中,带领学生制作泥玩具,使学生认识并领会民间流传的、恒久不衰的工艺品,感受民间塑像玩具具有天真质朴之美,并参照民间艺人的手工作品分析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尝试自己创作可爱的泥玩具,学习捏绘与装修技能。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北京地方传统工艺品“北京兔儿爷”、无锡惠北彩色泥塑人像“惠山泥人”、河南“泥咕咕”以及“陕西凤翔泥塑”,感受来自不同地区的泥玩具,从造型与色彩上对泥玩具的特点进行分析,借此机会向学生普及泥玩具是传统手工艺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简单了解历史信息后,播放泥玩具制作视频,直观地观察制作中捶打、摔、揉等手法,使学生总结出制作泥玩具经历制作圆形、翻模、脱胎、着色四个步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对塑像玩具形式、特点、制作工艺的理解开始学习、体验制作方法,并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融入手工制作中。学生综合所学方法,与团队合作,通过揉、盘、压、搓、捏、压的方式制作形态各异的泥玩具。最后在成品展示环节,学生制作的泥玩具色彩鲜艳、优美质朴、纯真明快,组织学生介绍创作理念,很多学生表达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无限热爱,也通过动手实践自觉完成了技艺传承。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融入民间美术,学生亲身领会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深挖其中的审美价值,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形式细腻而淳朴的自然气息,激发学生文化自觉性,在传承过程中丰富实践体验,潜移默化中担当起民间美术传承使者的任务,并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实践中以作品彰显本民族特色。

2. 结合民间美术开展集体活动

美术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具有实践性特点。基于美术学科特性,教师应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使素养在实践中形成。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存在时间短、空间有限问题,导致学生的体验有限,因此可以组织“民间美术我寻找”“民间美术我知道”“民间美术我传承”等探究性、实践性、竞技性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施展能力空间,加深对民间美术以及所学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当服饰设计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元素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全年级举办“民间美术我传承之服饰设计”活动。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发现环节。班级内分为不同小组代表班级参赛,组内成员共同探索苗族的历史与风俗,通过文化纪录片、宣传短片、图片等了解苗族服装上各种图案的含义,感受图案的样式美、色彩美,体会少数民族特殊的审美情趣。并引导小组提炼记录苗族迁徙历史的图案元素,如水波纹、山脉纹;或关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的图案元素,如蝴蝶、龙纹,从中获得启发,形成关于服装设计的构思,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二是设计环节。通过对印版画方法设计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绣片,印在苗族服装上,保证色彩鲜明、合理搭配民族艺术元素,使服饰的民族特点得以体现。三是展示环节。召开六年级服装发布会,学生以走秀的形式展示服装,走秀过程中适当地融合对应朝代的礼仪,并分享服饰设计理念、蕴含的民间美术知识、设计中的趣事等。活动最后,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面料创新奖”“最佳服饰搭配奖”。

集体实践活动是教学实践的重要补充内容,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深化集体活动内涵,使学生获得发现、探索、传承民间美术的机会,也使学生美术素养与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可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提高融入价值。

(三)融入鉴赏教育,提高美育效果

1. 开展民间美术鉴赏活动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因目的、用途不同,样式与色彩也差异明显,传递着不同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思想、精神。教学中专门设置民间美术鉴赏板块,促进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有理论、有实践、有赏评的新型教学体系。但也要保证赏评内容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

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拼图》教学中,本节课意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媒材,如植物籽粒、果壳等,利用其色彩、外形特点,结合美术中点、线、面知识点,以粘接、拼摆的方式设计有趣的拼图作品。在鉴赏板块,可以带领学生鉴赏五谷画传承人唐大焱的作品《五谷丰登》。通过多媒体呈现作品,在不放大细节时,学生认为与常规画作相同,并未感受到用谷物作画的特点。在整体感知后,带领学生深入细节探索,识别作品每个部分、每个形象创作时所用的植物果实本体,使学生发现五谷画的特色,其构图类似传统绘画形式,但会通过调整植物果实色彩、大小形成明暗对比,真实朴素地还原自然风采。从五谷画的形式来看,学生发现创作中并未使用任何材料,色彩上的变化完全通过五谷本身的色泽完成,放大细节看作品上的颗粒感、形成画面的真实感是其他画作形式无法达到的。此外,向学生简单科普五谷画产生的故事,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通过鉴赏活动,学生欣赏名家佳作,从作品传递的美感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对民间美术产生热爱之情,理解通过画作传递的返璞归真的亲切感。结合民间美术背后的故事,理解当时的社会影响、综合效益,感受民间美术承载的文化、审美价值,深刻理解其中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2. 开设民间美术鉴赏课程

开设专门的民间艺术鉴赏课程,能够优化已有课程结构,使鉴赏教育真正融入課程教学内,对促进学生美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结合每个阶段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需要,设计鉴赏课程内容,结合所学美术知识选择合适的民间美术作品或艺术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鉴赏思维。

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结合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带领学生欣赏各类型美术作品中的形、色、质感。尝试通过不同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利用废旧材料手工制作的乐趣。在实践体验中形成物以致用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各类型材料特点、自己动手将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统一。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提高视觉感受力,学会多角度欣赏。在知识上涉及点线面、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实用设计、纸玩具等。基于以上情况,可选择的民间美术作品十分丰富,包括绘画类作品,如年画、版画、建筑彩画;玩具作品,如泥玩具、活动玩具;家具器皿作品,如车马具等带有装饰性的艺术作品、日用陶器;编织作品,如纸编、草编等。但鉴赏课应在结束相应美术知识学习后进行,要求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完成鉴赏。如《认识中国画》学习结束后,鉴赏五代董源的《潇湘图》,鉴定绘画为水墨写意;鉴赏构图,感受平远取势构图营造的空间感;鉴赏画法,分析焦、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以及中锋、侧锋的笔法运用,欣赏如何表达情感与意境。

鉴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速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基于民间美术设置专门的鉴赏课程,进一步促进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可提高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价值,增强美育教学效果。

四、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美术资源历史文化悠久,集成各民族美术传统,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促进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融合,能够补充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寻找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教学内容的融合契机,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感知与认识,从而实现双向促进作用,既弘扬、传承民间美术,也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兴趣、能力、素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东升.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J].学园,2022,15(36):81-83.

[2]任园.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86-89,93.

[3]刘宸辰.吉祥纹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3):113-114.

[4]吴慧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J].天津教育,2022(34):135-137.

[5]邓海燕.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J].教育艺术,2022(11):46.

[6]陈琳.小学美术教学中民族元素的渗透策略——以闽南传统民居的文字装饰艺术为例[J].家长,2022(32):120-122.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小学美术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营养健康教育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思结合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