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为核心,设计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

2024-04-26 11:49李优杰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真实情境综合素养

李优杰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假期是一段珍贵的自主学习和放松成长的时光。恰当的作业是学生在假期获得成长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假期作业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设计以劳动为核心的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依托农村的劳动实践基地,从生活劳动、生产实践等方面入手,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设计、应用、改进等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劳动课程;真实情境;开放性实践作业;综合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假期是一段珍贵的自主学习和放松成长的时光。恰当的作业是学生在假期获得成长的重要抓手。然而,传统的假期作业存在“缺乏选择性、与生活脱节”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易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业的本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在于连接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基于此,学校可以劳动为核心,设计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依托农村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从生活劳动、生产实践等方面入手,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设计、应用、改进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假期开放性作业强调突破不同学科壁垒,使各学科相互联系、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拓展思維的广度和深度。

一、基于学习目标,创新整体架构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利用假期开展相关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一)链接生活,保障趣味与生机

设计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生活元素融入作业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笔者所在学校有块面积可观的农耕实践基地,在用挖土机开荒期间,学校对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天然的纹理》《化平凡为神奇》等课和语文学科中的相关习作板块,让学生从遥望田园转向沉浸式探究,如画一画挖土机的开荒场面,想想可以在土地上种什么。在有趣和愉悦的学习中,学生的视野从书本转向生活。

(二)创设情境,引导实践与合作

教师可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设作业情境。如布置“农事之歌”“农事之舞”“农民画”“农具制作”“种子实验室”等主题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走访或开展相关实验。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不仅能实现文创技能的提升,还能体验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功能和价值。

(三)融入文化,传承农耕精神

我国的农耕文化凝聚着独特的民族智慧。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可融入农耕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农耕精神,对古人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等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农耕工具使用、农作物种植、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参观农耕博物馆,参与农耕劳动,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在劳动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遵循学科特质,探索融合路径

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师可以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学科的特点,将各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系统化设计,贯穿学习过程

系统化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和经验,在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作业(如表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个人到小组,劳动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

(二)支架化支持,渗透策略与方法

在农耕实践基地,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学科知识的支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农田需要围围栏、挖沟渠,对此,教师结合人教版《数学》中有关周长的内容,设计假期的拓展性作业。具体包括以下问题:避开停车场在农田四周围围栏,一共需要围多少米?位于土地中央的长方形荷花池的竹篱笆(一面靠墙)需要围多少米?学生积极探索,既巩固了旧知,又在主动探索中形成了“同一个学科内的知识是一个系统,而非孤立存在的”的认知,还在实际操作中有效解决了问题。

(三)活动化操练,促进合作和探究

将实践作业活动化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团队合作和探究能力。例如,20亩左右的农田需要合理划分班级试验区、家长模范区、校外指导员示范区,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适时开展以“请教”为主题的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实际操练。学生从“请教”类问题入手,思考交际的思路、方法,同时注重表达的态度、语气、礼仪等。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也可设计其他基于农耕体验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种子实验、观察日记、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跨学科思维和综合性素养。

三、关注个体特性,促进全面发展

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的重点是推动静态作业走向动态体验,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一)提倡创造性,促进思维发展

具有开放性的实践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校可以组织暑假活动,依托家乡特色,为学生设计独特的农事实践方案。例如,学校开展了以“莼湖著名小吃之米豆腐、莼湖特色水果之青梅、莼湖特色蔬菜之莼菜”等“莼味”为主题的项目化活动。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在班级、学校、区域等不同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制作、种植、养殖、烹饪的过程中体悟乡情,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二)凸显自主性,尊重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应设计分层性作业,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例如,教师设置了农事主题作品创作作业,如表2所示。

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作业,得到不同梯度的锻炼。如种植实践作业,包括低段观察、中段养护、高段种植。其中,高段种植又分为责任田种植、自由田种植和个人盆栽种植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喜好以及农作物种植的难易程度,自主选择,自主安排。

(三)保证真实性,提升实践能力

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让學生根据自身需求,开展实地考察、实践操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作业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产种植类作业。选取农耕作业主题时,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在“奉化桃子季”设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保证桃子的正常出售。有些学生主动关注桃子的生长状况,了解不同天气对桃子质量的影响,并思考旺季时如何将桃子运到最热闹的市场等。此类作业促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类作业。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已有经验挖掘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劳动素材,优化作业设计,推动学生的劳作实践。例如,学校打造了“家门口的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劳作小队,用小额的启动资金,走进超市、菜市场、水果店等开展微调查,设计经营计划,包括采购、制作、摆摊、销售等环节。学生深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进行深度思考,最终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场景中。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总体而言,以劳动为核心的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3-12-26].https: //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纪海龙.劳动教育跨学科实施的可能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3(8):27-32.

[4] 管光海,张丰.融合观引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21(10):22-29.

[5] 蒋雄超.小学假日劳动主题实践作业设计探析[J]. 教学与管理,2023(23):21-23.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真实情境综合素养
基于物型课程理念构建“山水田园”劳动课程
构建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
把三颗“种子”播在每一位学生的心头
家校联手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