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故事教学法,提升打击乐器教学实效性

2024-04-26 11:49张沂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打击乐器第一学段故事教学法

张沂

【摘   要】打击乐器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能。教师应尝试“讲述故事,激活小学音乐课堂;融合故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打击乐器;故事教学法;实效性;第一学段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器乐的表现形式,穿插相关的故事,以说明、解释、强调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能。这是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对音乐有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在探究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打击乐器教学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充满着趣味性和挑战性。然而,当前的打击乐器教学中存在着案例运用生硬、情境创设孤立、故事讲述单一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探寻能够激活音乐课堂、激发创造潜能的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表现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以人音版《音乐》第一学段的教学为例,具体如下。

一、讲述故事,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一)找准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乐器的名称和乐器的发声方式是进一步演奏的基础。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打击乐器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乐器的外形展开想象,让这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令学生印象深刻。

【案例1】趣识乐器教学片段

师:这个会发出清脆声音的乐器,像什么水果呢?

生:像一串串的葡萄。

师:是啊,它叫串铃。老师在演奏这个乐器时,像在?

生:像在碰杯!

师:这个乐器一碰就响,所以叫碰铃。

有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基础,教师可以在第二课时提供关键词,让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这样的学习既是一次复习巩固,又是一次趣味记忆。学生在“我是猜谜小高手”的奖励卡上记录猜对的乐器数量,和同学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二)结合教学经验,整合打击乐器教学方式

第一学段教材中的作品短小有趣,節奏感强,且有画面感,适合进行故事教学。教材中有清晰的提示,包括图片介绍、姿势示范、节奏谱范例,但不够完整,也并不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梳理教材,配合故事讲解,根据学生的情况整合打击乐器教学的方式。

【案例2】《小雨沙沙》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拍和节奏特点,根据沙锤和碰铃的音色特点来设计伴奏,使音效更加丰富。学生用轻盈的跳跃和连贯的抒情两种方式来演唱歌曲,自然地解决了歌唱的难点。教师创编了故事,在前奏和间奏中加入雨声器,营造下雨的真实情境。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得课堂更具感染力。

(三)根据乐器特点,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新的打击乐器时,教师要根据每件乐器的特点,结合相应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加深印象,产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案例3】铃鼓教学片段之“初识”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特点?

(师拨动铃片,生听音色;师敲击鼓面,生再听音色。)

师:这件乐器既有铃,又有鼓,所以它的名字叫铃鼓。除了铃和鼓之外,上面还有一个小洞呢!好像它的小肚脐。我们在演奏时要保护好它。

生:我会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当演奏变得热烈激动时,我们还可以把铃鼓竖起来,就像我们抬起头,表现出自信的样子!

铃鼓的音色比较丰富,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演奏方法较为困难。教师可以用故事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分步讲解演奏的姿势,让学生规范地掌握演奏方法。

【案例4】铃鼓教学片段之“再现”

师:铃鼓除了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还能当望远镜呢!你们想不想听小袋鼠和望远镜的故事呀?

生:想!

师:袋鼠宝宝透过望远镜能看到什么呀?

生:它可能在看哪里有好吃的果子。

生:它可能在找回家的路。

演奏一年级上册的《袋鼠》时,学生先用两个手指弹奏的方式模拟袋鼠跳,表现角色特点。他们既关注了演奏方法,又巧妙地控制了音色。接着,学生想象袋鼠休息的场景,将铃鼓作为望远镜进行观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融合故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优化乐器演奏方法,渗透音乐概念

正确的方法是演奏的基础,也是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前提。通过讲述故事,结合视觉、听觉,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案例5】双响筒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双响筒名字的由来跟它发出的声音有关,它能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你们听!请你们在听到高音时举高自己的手,跟天上的小星星打个招呼!(生在高音处贴上星星贴纸)

聆听是演奏好打击乐器的基础。音高的听辨是一次听力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为后面集体演奏的整齐性与准确性提供保障。

【案例6】串铃教学片段

师:串铃像一串葡萄,我们来检查一下它的新鲜程度吧!请你们敲一敲,看一看有没有不新鲜的葡萄掉下来。

生:它很结实呢,发出的声音也很清脆,短短的,很新鲜。

师:我们洗好葡萄,把多余的水分甩掉吧!听一听,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

生:声音长长的,连起来了。葡萄们好像在笑呢!

师:如果把串铃加入音乐,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结合吃葡萄的故事情境,探索不同的演奏方法,丰富了乐器的演奏方式。

(二)丰富乐器教学形式,提升課堂效果

1.创设图谱,呈现音乐结构

《课程标准》倡导多感官地体验音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谱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二年级上册的《牧童》时,教师结合歌词内容和曲式结构创设了情境化图谱,直观地表示乐句的分布和走向。学生在感受了歌曲的情绪、节拍、速度和演唱形式后,结合故事,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体会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节奏的跳跃性和连贯性。

2.听动结合,突出风格体裁

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民族风味的歌曲,它们是感受、理解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但这些作品与学生的距离较远,需要用故事搭建理解的桥梁。如在一年级上册《颂祖国》的教学中,学生结合铃鼓的三种不同演奏方式,充分体会乐曲的三个层次。在听动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了新疆音乐的热情与变化,了解了新疆的文化传统,丰富了审美体验,提升了审美情趣。

3.多声编配,生动呈现歌曲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进行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和游戏伴奏,并能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多声节奏的编配能很好地达成以上要求。《时间像小马车》是一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的歌曲,此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结合歌曲的特点,设计了三种乐器两个声部的伴奏形式:三角铁完成恒拍的演奏;串铃体现一个节奏型;双响筒与歌词节奏紧密结合。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短促跳跃的感觉,配合旋律的高低起伏、强弱变化,能更生动地呈现小马车过山坡的感觉。

(三)拓展乐器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1.创设情境,培养综合能力

情境表演是指根据一定的情境和主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教师可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声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年级上册的《大海》是一首声乐作品,描绘了平静、宽广的大海,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感,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特别是开头和尾声部分。同一单元的《大海风暴》则用丰富的音效来描绘海上遭到风暴袭击的情景,学生在聆听时能充分地感受到音效的震撼。两个作品表现了不同的大海,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想象,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音乐,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音乐。这样的创编活动使得课堂更加饱满、生动,学习更具挑战性。

2.融入生活,增强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提示教师联系日常生活或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教学素材。劳动教育是重要的育人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劳动元素,并尝试加入丰富的打击乐器或道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下册“爱劳动”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模拟劳动中发出的声音,并按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启发学生创造音响效果来表现劳动场景。学生发现,用手掌抚摸铃鼓鼓面的声音比较接近扫地时发出的沙沙声,加入沙锤的伴奏则更加生动。通过使用独一无二的乐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表演时十分投入。

3.结合时事,凸显文化素养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时事,让学生利用音乐这一形式参与社会活动。针对杭州亚运会这一时事,教师引入音乐故事,让学生欢迎亚洲的朋友。学生既可以唱歌,又可以用伴奏的形式为运动员加油喝彩。他们利用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游园活动中用打击乐器为亚运歌曲《等你来》进行伴奏。别样的学习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体而言,教师应在明晰教材编排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学情,确定打击乐器故事教学法的策略,以夯实学生的基础,提升学生的技能。实践证明,以有趣的故事为背景进行打击乐器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参与性、合作性,对后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苹,孙伟.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教学方法与案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格吕纳.奥尔夫乐器和演奏指南[M].童昕,高博,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

[3]孙丽丽.“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游戏式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2(4):35-40.

[4]陈艺文,王朝霞.新艺术课标之“唱游·音乐”的综合育人观与实施路径[J].中国音乐教育,2023(6):41-46.

(浙江省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打击乐器第一学段故事教学法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幼儿故事教学法在幼师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数学第一学段综合素质评价
以俗解雅 由表及里 因“迹”施教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教学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