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刁昱文,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行为学、传播理论。
摘要:“晕轮效应”时时刻刻发生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的认知交往中,对方的某个突出特点或品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这种错觉有利有弊,严重时会产生不良后果。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深入解析“晕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就大学生如何避免 “晕轮效应”所形成的交往障碍和认知偏差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晕轮效应”;人际交往;认知偏差
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且性格各异的同学,还要面临学业和社交的多重压力,往往一个细节或一念之差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喜爱或者排斥,所谓的一念之差,除了与他人的交往协调的影响外,还有 “晕轮效应”的认知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交往中的 “晕轮效应”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晕轮效应”的基本概述
“晕轮效应”又称 “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也就是说,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突出特点或品质会掩盖对这个人的其他特点或品质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误的认知会使自身用片面的角度去看待人或事,如果一个人的优点体现在他的第一印象里,则会把他的优点放大化而倾化美化他的整体;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缺点或者令人反感的行为表现突出,同样也会放大缺点产生偏见,进而忽略其他良好的优秀品质。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需要更多的人际交往。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很大一部分学生变得害怕交往,不知道如何交往,导致社交行为频频出错,不小心触发了他人的負面情绪,进而被 “晕轮效应”影响,最终莫名其妙被人排斥。相反,积极的社交互动和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情绪高涨,充满信心,还能通过所谓的 “晕轮效应”让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凭借自己强烈突出的特点,使他人可以忽略自身其他的品质和特性。这样的以偏概全既可以用优点掩盖缺点,也会导致缺点掩盖优点。“晕轮效应”贯穿大学生群体的各个方面,如果能准确把握 “晕轮效应”,不陷入其中并善加运用,便不会被它的负面作用所影响。
二、“晕轮效应”的特征及表现
(一)遮掩性
遮掩性也就是所谓的片面性。事物的整体特征不会因为个体特征而改变,但往往会从个体特征来评价事物的整体。一个人的所有品质并不会一次性地展露出来,最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出众的外貌、个性的穿搭,接下来可能就是交流的语气和态度。这些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把人带进 “晕轮效应”的遮掩性中,所谓的 “一见钟情”“一白遮百丑”就是这个道理。
(二)表面性
“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觉、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知觉的表面性、局部性所带来的选择性影响,从而对个体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类,都有表面和内在。因为一个陌生人表现得慈祥和蔼,就轻易接受他给予的东西,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弥散性
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与其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成语 “爱屋及乌”就是 “晕轮效应”中弥散性的体现。如因为一个人而喜欢一个行业、因为讨厌某种颜色而拒绝与它相关的一切事物。
三、大学生生活中认知错误“晕轮效应”导致的不良现象
“晕轮效应”这种认知偏差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导致对其他事物产生错误偏见,对大学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一)“晕轮效应”的遮掩性导致大学生看待问题片面化,无法全面理解问题的整体
个体在形成对他人印象的过程中会产生 “晕轮效应”。无论是高、中还是低吸引力的面孔,在与受人喜爱、中等、不受人喜爱的描述匹配后,那些与积极描述相匹配的面孔吸引力评价都更高。[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不再懵懂但又不算很成熟的年纪,大学生摆脱高中拘束的管理条例,开始尽情打扮自己,在自身向美丽发展的同时又戴着强烈的 “以貌取人”的有色眼镜。无论是课业的学习还是工作生活的社交中,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喜欢外貌穿搭出众的那一类人,却时常忽略了他们的性格和思想。在情感方面,由于出众的外表,少数人可以很快地陷入热恋,成为男女朋友,“晕轮效应”导致学生认为外表优秀的人学习和工作也会高人一等,但在短暂的近距离相处之后,渐渐地发现了对方的缺点,才发觉 “晕轮效应”这个罪魁祸首。在工作方面,颜值出众的人群被一股脑推向了最前边,真正处理问题的时候才发觉这个人工作能力并不高,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厚唇是朴素愚蠢的标志,宽阔的前额是智慧的象征,尖锐狭窄的下巴是狡诈的标志。这种 “由表及里”的推论,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科学的根据证明,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偏见成分,很容易产生偏差,误导我们去理解别人。
(二)“晕轮效应”的表面性导致大学生看待问题表面化,无法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研究表明,“晕轮效应”实际上是个人的主观推断泛化、扩张逐渐形成某种定式的结果。当一个人对客观主体信息掌握较少却要对其总体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受到 “晕轮效应”的影响,即一个人会带有片面的态度和倾向进行评价。[2]用网络上很火的 “清澈的愚蠢”一词来形容大学生:眼神单纯无邪,不圆滑,不懂人情世故。对于第一次见面的老师,由于其性格温柔,说话慢条斯理,就认为其是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由于看到新同学的字很规整,上课书本笔具带得很齐全,便笃定他就是班里的好学生。甚至,看到同学经常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上课,独来独往,就开始对这个同学另眼相待,认为他人缘不好。这些受到 “晕轮效应”影响的错误判断,却会令个体真正的优点和能力被掩盖,使内核本质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三)“晕轮效应”的弥散性导致大学生看待问题单一化,无法理性辨识对象的边际
在一些知名品牌的营销策略中,明星代言人的选择被看作最重要环节之一。名人广告的 “晕轮效应”就是指当人们在广告中看到自己喜欢的名人为其代言的产品进行宣传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对偶像的喜爱,嫁接到广告商品上,于是对广告商品也产生信任感,并予以推崇。[3]奢华的品牌利用广受人群喜爱的明星来做推广,导致现在的大学生不计付出、不计后果地购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奢侈品,只为满足自己对明星的喜爱,认为他们代言的产品一定就是最好的。名人广告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的同时,虚假广告、不实代言也将广告的负面效应扩大化,“晕轮效应”的负面效应也随之产生。名人广告的 “晕轮效应”实际上是利用了受众的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在大学生交往中,如果一个同学被某一种眼光看待,那么与他接触的其他人也会被滤镜化。然而,当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是很理想、经常与他人起冲突、行为举止都与大多数人相违的话,他的朋友自然也会被另眼相看。相反,一个人是被别人敬仰的对象,那么与他要好的朋友自然而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在外人的眼里,与他们敬仰和喜爱的人做朋友,这个人一定也很值得其喜爱。这其实是一个交往认知的弊端,我们往往不能准确定义一个与自身不相关的人的品性,但受到交往环境中 “晕轮效应”的影响,很容易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他人。
四、大学生生活中“晕轮效应”的解决对策
(一)以全面视角看待事物
“晕轮效应”的弊端就是仅仅根据事物、人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人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这是过于片面的行为,它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是我们在大学人际交往中所要避开和克服的一个重点。“晕轮效应”给人们认识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结果是偏见,偏见的根源是对客体有限且不正确的信息的理解。进入 “晕轮效应”迷宫的人会陷入偏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是否全面看待他人,特别是对待有明显优点和缺点的老师和同学。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全面、客观、系统地了解对方,避免对那些只见过一两次但其特点受自己所偏爱的人过多付出感情。同时也要学会欣然接受对方由于品质暴露而带来的形象崩塌。显著的特点和优秀的品质虽然有利于概括地了解某一群人,但也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要不断修正对他人的认识、对人类多样性的理解,去熟悉因偏见而忽视的他人特性。因此,在大学生活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保持冷静客观,“不要让阴影遮挡阳光”。
在大学生群体中,追星是常态。在明星呈现给我们的形象中要保持清醒,追捧者也仅仅是喜爱他打造好的那一面。当喜爱的明星代言了某种产品,一些大学生粉丝便要第一时间买到同款,在明星滤镜下忽略了产品的其他属性,忽略了自己有限的消费能力,甚至忘记了自己购买产品的初衷。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管是对明星个人还是对其所拥有的产品,都要保持清醒,避免陷入 “晕轮效应”的沼泽。
(二)以認真态度对待人际交往课程教育
步入大学后,大学生往往只关注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高校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开设的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学的功能性周边课程。社会中的一些错误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逐渐走向成熟的 “三观”。所以想要克服 “晕轮效应”,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思想品德和人际交往中的素质教育,在全学校范围内开设人际交往学课程并加以考核。社团要发挥自身优势,举办一些生动有趣的比赛,不仅能使学生在娱乐中汲取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活动中与同学的接触,可以深刻、多方面地了解对方,减少在交往中的 “晕轮效应”。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充满激情、最丰富多彩的时期,身为大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节与人际交往课程有关的素质类教育,积极看待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将正确的情绪处理方法深入脑海,将社交礼仪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接触并结交新朋友,帮助自己减少大学中的信息差的同时去全面多方位了解同学,掌握人际交往的智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克服 “晕轮效应”的消极影响。
(三)以饱满的热情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大学生偏向于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社会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通过阅读几部书籍、参加几场讲座或阅读几则新闻就能全面理解的。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使学生不断地与外界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会不自觉地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促成大学生对社会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认识。秉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人际交往的知识付诸实践,利用假期休息时多多参与社会实践,以多种不同的身份去正向面对社会,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由这面 “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增加社会阅历,亲身接触各种社会现象,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从中去认识、接触社会层面的交往智慧,去感受各色各类人的果断和勇敢,从而能够全面、系统、客观地对他人进行评价和认识,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思维,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将理论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减少 “晕轮效应”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五、结束语
“晕轮效应”是认知错误的一种,尤其对于思想观念正在由半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这种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感以及人际交往。如今网络传播十分发达,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在网络观念和现实交际的共同影响下,不良的 “晕轮效应”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并回避 “晕轮效应”,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克服 “晕轮效应”的不良影响,并适当合理应用,才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韩尚锋,李玥,刘燊,等.美在观察者眼中:陌生面孔吸引力评价中的晕轮效应与泛化效应[J].心理学报,2018,50(4):363-376.
[2] 范亚鹃.晕轮效应对高校学生评价教学中心理倾向的影响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7):245.
[3] 卜煜.晕轮效应理论下的名人广告道德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11(10):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