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

2024-04-23 17:26:12陈籽雨
国际公关 2024年3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课题项目: 陕西省 “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课题编号:SGH22Q278。

作者简介: 陈籽雨,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本文从阐释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并从多个维度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期望为高职教育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重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一项全球经济合作倡议。它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建设全球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倡议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强调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当今世界多边主义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它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鼓励各国通过平等对话和务实合作解决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其次,这一倡议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参与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扩大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促进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参与国可以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再次,这一倡议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友好技术的传播,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最后,这一倡议通过增强沿线国家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促进了地区和平与稳定。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各国能够深化相互了解,减少误解和分歧,增进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桥梁作用:连接文化与技能

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发挥桥梁的作用,成功地连接东西方的文化与技能。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汇,技能传授与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国家或地区。高职院校作为这一进程的先驱,利用其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将我国的技能教育与外部世界相结合,为国际学生和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合作机会。[1]同时,通过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职院校交流和合作,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在不断地汲取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实现了双向的技能与知识传递。这种桥梁作用不限于技能培训,更在文化层面促成了深入的交流与理解。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中心,更是全球市场需求下的关键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凭借其注重实践与应用的教学特点,不仅提供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教育课程,更在教学中融入了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并适应全球多变的市场环境。此外,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丰富的国际资源和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直接接触全球市场、获得实战经验。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沟通技巧。

(三)增强影响:展示中国教育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地展示我国教育的深厚实力与影响力。这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更在于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教育的独特价值观、教育理念及创新能力。通过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外界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在教育方法、教学技术和课程设置上的成果。这种与国际接轨又兼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家与我国高职院校展开合作,也让更多外国学者和学生对我国教育持有高度的认同和尊重。[2]高职院校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教育展览、学生交换计划等,成功地向外界传递了我国教育的声音。这种积极的对外宣传,进一步巩固了我國在国际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高职院校还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通过教育交流,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差异与理解障碍

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广泛的跨国合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文化差异与理解障碍。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在高职教育中,教育方法、评价标准、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深受文化的影响。而当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尝试融合时,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例如,东西方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常常是让合作双方感到困惑的地方。东方教育往往强调师道尊严和集体主义,而西方则倾向于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差异可能导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上的摩擦。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上的误解。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批评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攻击,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言不讳可能被视为真诚和有益。这样的差异会增加双方的误解,甚至可能导致合作失败。除了明显的教学和沟通差异外,文化中的微妙差异也可能对合作造成挑战。如对时间的看法、权威的接受程度以及决策的方式都可能因文化而异,从而给双方的合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二)技术与资源的不平衡

在全球化的时代,技术日新月异,资源成为技术进步和教育创新的关键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和资源上的差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角色。一些国家由于资金充裕、技术先进,其高职院校能够引领全球教育的发展潮流,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由于资源有限,难以跟上国际的步伐。此外,技术的不平衡也使一些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中面临挑战。例如,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工具,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可能在资金雄厚的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而在资源有限的地方则难以推广。这不仅影响了这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品质和效果,还可能导致它们在国际合作中的竞争力下降。与此同时,资源的不均衡也可能导致合作中的不平等地位。在多方合作的项目中,资源丰富的一方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而资源有限的一方则可能被动地接受决策,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合作中的矛盾。

(三)实践与研究的合作难题

实践与研究之间的结合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与加深,而实践经验又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在国际合作的背景下,这种结合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可能更加强调理论研究,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价值;反之,也有的国家可能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对学术研究不够重视。这样的差异在合作中可能导致双方在目标与方法上的分歧。其次,实践教学往往需要更多的物质资源与设备支持,而学术研究则需要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如何公正地分配资源,确保实践与研究两方面都能得到足够的支持,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最后,文化和认知差异也可能影响实践与研究的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同一种实践方法或研究方法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可能导致合作中的摩擦和误解。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策略

(一)文化互鉴:强化多元文化交流

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强化多元文化交流并实现文化互鉴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还能够丰富和拓展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双向学者访问:通过与合作高职院校签订合同,实现双向学者和教师的短期访问和交流,以分享各自的教育方法和文化体验。[3]文化工作坊与讲座: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在校内举办工作坊和讲座,与学生分享各国的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跨文化沙龙:设立一个固定的平台或空间,让学生定期聚集,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国际节日庆祝:对于一些国际公认的节日,如国际和平日等,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庆祝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建立文化交流伙伴关系:鼓励学生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伙伴关系,定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文化体验。设立文化互鉴基金:为了鼓励并支持学生和教师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为有意向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提供资金支持。

(二)资源共享:集成教育创新资源

集成教育创新资源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学术和技术平台,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打开了一个窗口,了解并接触到我国的教育创新。建立数字资源库:与国际高职院校合作,创建一个共享的数字资源库。这里可以存放各类教育教材、研究报告、案例研究等,供全球教育者下载和参考。线上课程与研讨会:鼓励教师开设在线课程,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参与。同时,定期在线举办研讨会,邀请国际专家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分享。学术论文与出版物共享:建立一个共享平台,鼓励师生发布自己的学术论文、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创新实践,供国际伙伴参考与引用。设备与实验室共享: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与国外院校共享先进的教育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实习与就业机会交流:与国外合作伙伴、企业和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国外学生提供在中国实习与就业的机会。集成教育创新资源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也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三)项目联合:扩大实践与研究领域

通过项目联合,高职院校有望扩大实践与研究的领域,为教育带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深入的探索。国际课题探讨:与海外高职院校携手,共同设定国际课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这样可以汇聚各方的智慧,对某一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实践基地的互建:与国外院校结盟,共同在各自的校园内建立实践基地,提供给双方学生实地操作和研究的机会,从实践中获得深入的认识和技能。[4]国际研究组:鼓励高职院校的师生与国际同行组建研究组,集中力量研究某一领域的前沿技术或理论,共同发表研究成果。专项合作项目:与国外高职院校或相关企业合作,围绕某一特定领域开展专项合作项目,如新能源技术、数字化教育方法等,推动领域内的研究与应用。跨国学生创新团队:鼓励学生跨国合作,组建学生创新团队,面向全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能力。

(四)联盟建设:建构长期合作框架

一次性的合作与交流,或者僅基于个别项目的合作,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成果,但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盟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与海外伙伴建构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明确合作意向:任何成功的合作关系的建立,都是先基于双方明确的合作意向。这不仅包括目前的合作议题,还需要考虑未来可能涉及的领域。高职院校在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时,应确保双方对于合作的目标、意图和预期成果都有共同的认知。制定长期规划: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未来的合作蓝图,涵盖各种可能的合作领域,如学术研究、教学方法、学生交换、共同开发课程等。[5]长期规划不仅可以提供清晰的合作方向,还能在合作过程中为双方提供调整与完善的参考。定期评估与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合作计划和策略可能不再适用。这就要求联盟双方定期进行合作的评估,哪些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方面需要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合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还能不断完善和优化合作策略,使之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

五、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深度探索文化交融与技术互鉴的实践路径,同时灵活应用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缪双明.“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2):68-71.

[2] 赵迎春.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5):91-93.

[3] 何剑霞.“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105-107.

[4] 陈熔,袁金秋.“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 “走出去”企业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1019(19):56-59.

[5] 肖敦交,陈光荣.“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国际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5):72-76.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少林与太极(2023年6期)2023-08-25 02:08:30
国际交流与合作
贵州农机化(2018年2期)2018-08-28 07:47:06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