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家报》12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追求的丝绸之路由于古代中国缺少白银和黄金,所以普通钱币大多为铜币。宋元两个朝代都通过两条重要渠道鼓励与西方开展贸易:经中亚抵达埃及和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途经马六甲海峡和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出口丝绸、瓷器、工艺品和香料并换取金银铜币,当时的欧洲几乎没有中国需要的产品。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导致陆上贸易中断。这迫使西班牙人试图向西抵达中国,并在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征服墨西哥和秘鲁使西班牙一夜暴富。但正是西班牙在这两国开采新的银矿,并将其运往中国才促进了环球贸易。
中国为何需要那么多白银?部分原因在于明朝人口激增,以及政治稳定和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更加繁荣。据估计,当时南美洲1/4至一半的白银产量被运往中国。简言之,正是中国使用西方和南美洲生产的白银,为贸易全球化打下基础。
直到1935年,中国才放弃使用白银,结束一段长达900多年的货币史。
如今,中国领导人宣布的“一带一路”计划,意在通过铁路和公路重振东西方之间的陆上贸易线路,并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扩展途经东南亚、南亚抵达非洲及更远处的“西向”贸易。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拥有一项宏大战略,即通过新丝绸之路发展全球基础设施和贸易,并由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为其提供融资。而人民币国际化也正成为由“硬投资”而非资本账户拉动的切实贸易。
北京意识到,除尽力通过增加国内消费以弥补全球需求不振外,还存在许多拓展新贸易并投资实体基础设施的机遇,而且此类机遇并非仅存在于中国,还包括其众多贸易伙伴。这将引领中国的生产活动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而后者通过陆路通道与基础设施落后且较少进入全球市场的周边国家直接相连。
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逐渐成形。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的货币必须建立在切实贸易和商业基础之上,并受到流动性充足的金融市场、有效机制和健全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的上一种全球货币标准曾为其服务500多年。因此,打造下一种全球货币不会是一段短期历程。(作者沈联涛,丁雨晴译)
环球时报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