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23 09:15李巧姬
考试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记叙文双减初中语文

课题项目:文章系建瓯市教育科研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政策下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B2214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巧姬(1976~),女,汉族,福建建瓯人,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记叙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学体裁,也是阅读教学与考试的重点。文章对“双减”政策概念与要求进行分析,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篇目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总结课堂实践中的不足与启示,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9-0046-05

“双减”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标,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变革,教师不仅要降低学生的作业量,更要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减负”的同时确保教学的进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记叙文占據着较大的比重,是教材中、试卷中常见的文学体裁之一,怎样让学生快速、深入地理解记叙文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双减”政策要求下,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 “双减”政策的概念与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推行“双减”政策,其中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减轻学生的课外培训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变教育教学工作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落实“双减”政策的要点在于课后作业的优化,但并不是简单粗暴地砍掉课后作业,而是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步优化,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分每秒,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降低布置作业的必要性。“双减”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不能在实施过程中导致教育质量和标准的降低。从这一点来看,“减负”的关键在于课堂。在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减少低效化、重复性的题海训练,而是要做到精讲精练,充分利用好每一篇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改变低效、被动、延时、加量的课堂模式。

在推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仍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但不能采取布置大量作业、补课拖堂等方式,而是要探索更加有效的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从日常课堂教学着手,构建师生共享共生的高效课堂,以此来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

二、 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精心备课,落实减负提效理念

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读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备课效果。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备课阶段,教师不仅要深入全面地研读文学作品,分析班级学情,还要具有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层面出发,思考编者的意图,发掘课文与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文体特点、写作背景、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发掘文章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点,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疑惑,并提前做好预案,应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此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地推进。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记叙文通常讲述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某个事件,按照写作能力可细分为记人、写景、叙事、状物等,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要将重点放在人物的解读上,可引导学生从外貌、身材、言行举止等,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要重点分析文中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寄托在景物中的情感。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如果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一无所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比较吃力,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和疑惑,导致教学进度放缓,课堂效率降低。因此,为了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文章,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重复性的讲解和练习。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课前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①白杨树有哪些“不平凡”的地方?②作者在写白杨树之前,为什么先描绘西北高原的景象?③“楠木”象征着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楠木和白杨树放在一起对比?通过课前指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内容结构形成了基本的认识,也锻炼了自身的记叙文阅读能力,产生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能够比较轻松地跟上整体的教学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压力。

(二)联系生活,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据相关研究表明,当学生发现所学内容与自身生活有所关联时,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记叙文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与反映,教师要深入发掘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事物、现象进行授课,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既有经验,降低记叙文阅读学习的难度,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课文《猫》的时候,笔者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几段关于猫的网络视频,视频中的小猫不仅形象可爱,还做出许多有趣的动作,学生纷纷被视频内容吸引,发出了阵阵笑声。接着,笔者提出问题:“你喜欢猫吗?你有没有养过猫?你觉得猫的性格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十分喜欢猫,但对猫的性格的看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猫很温顺,很黏人,有的学生认为猫有很强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东西就会上去摸一摸,有的学生认为猫有时候也会很孤僻,不愿意让人接近。经过讨论交流,班级中形成了活跃的氛围。这时候,笔者提出教学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郑振铎笔下的猫。”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本课的学习。在讲到作者冤枉小猫并用木棒打了它的时候,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人冤枉的经历呢?当被人冤枉时,你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想象文中猫被作者冤枉的心情,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明白真相后的内疚之情,了解作者“永不养猫”的原因。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事件、景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一个难点。教师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引导探究,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有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传统的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讲解为主,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每个段落的内容,说明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等,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地听讲,这种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效率也比较低,学生难以对文章的内容形成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积累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使他们更加轻松地完成记叙文的阅读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的时候,对社会经验较少的初中生来说,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课件中出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并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诗人返回阔别已久的故乡时,对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根据自己回乡经历所写的文章《故乡》。”随后,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问题: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②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③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提炼出关键的语句,梳理文章的情节,体会鲁迅先生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为学生出示这篇文章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并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使他们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心理状态。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授本课的时候,笔者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在实验班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对照班中采用讲解为主的方法,教学结束后组织测验活动,两个班级的测验成绩见表1。

通过对表1中的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更高,对课堂语言知识、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的掌握更加深入、牢固。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智慧课堂,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构建智慧课堂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智慧课堂改变了过去“讲解+板书”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微课、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各种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设备与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点一点鼠标,即可展示出准备好的教学素材,能够省去大量写板书的时间。同时,智慧课堂融合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与生动性,把抽象、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动态、形象的材料,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和体会,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保证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

例如在教学《春》的时候,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关于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丽,使他们形成生动的视觉、听觉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随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个层面出发,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又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疑惑:“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会高兴得发疯?”笔者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举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以及享受的权利、待遇。随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举手发言,与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明代的文人中举后,报录人会带着短棍前去报信,砸毁中举者家里的东西,然后会跟进来一支工匠队伍,重新修缮,称之为“改换门庭”。有的学生搜到了鲁迅先生的作品《白光》,《白光》中的陈士成考了十五年都没中举,第十六年落榜后精神失常,追着白光跳进了河里。有的学生搜到了《吴风录》中的一句话:“家无担石者入仕二三年即成巨富。”中举不仅代表着社会地位的提升,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财富。学生在自主搜索、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课外文化知识,对《范进中举》一文的社会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范进中举发疯的原因,同时也体会到了隐藏在故事当中的讽刺意味。由此可见,智慧课堂不仅能够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使他们形成直观、深刻的认知体验,提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五)分层教学,适应不同学生需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不尽相同。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有的学生则感到比较吃力。在推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落实分层教学的理念,既要为优等生提供挑战自我的机会,也要关注后进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每名学生的学习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教师可设置梯度化的问题:①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事物的?②莎莉文老师的出现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變化?③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④你怎样理解题目“再塑生命的人?”⑤你从海伦·凯勒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问题①②的难度较低,学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问题③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与表述;问题④⑤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适合的问题,既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了阅读活动当中。

(六)优化作业,减轻学生课后压力

作业是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一环。传统的语文作业以背诵、抄写或习题为主,作业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并且许多作业内容具有重复性,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较为沉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总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作业的难度和完成时间。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形式,可布置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活动,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借助作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笔者为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课文以小见大,把父亲深沉的爱凝聚在背影中。想一想,父母有哪些行为蕴含了他们对你的挚爱,写一篇短文来描述这些行为、事件、你的感受以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在设计作业的时候,笔者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读书、做题,而是将语文教学延伸到了他们的生活当中,让他们联想实际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自我表达的动力。同时,笔者没有对短文的字数作出硬性要求,只要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即可。这种课后作业不会带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亲情,深化对课文内容、单元主题的理解。通过后期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这种作业形式。一方面,相比于背诵、做题,这种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完成作业花费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学生感受到了课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作者产生了内心的共鸣,对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七)反思总结,形成完整评价体系

学生之所以觉得课业压力过大,与传统的评价机制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应试化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反映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

首先,笔者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实时评价,比如一句表扬、一个微笑等,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信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认可和支持。其次,笔者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笔者设计了阅读卡,要求学生从描写方法、内容举例、人物形象、阅读感悟等方面出发,分析文章并填写卡片。然后,学生之间交换卡片并打分,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交流学习,对文章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最后,通过定期考试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发展情况,并将学生每次的测验成绩记录下来。表2是笔者所在班级连续几次测验中记叙文阅读的得分情况。

通过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次月考时,学生记叙文阅读题平均得分为7.56,失分情况比较严重。期中考试平均得分达到了 9.24,虽然仍然不够理想,但进步幅度很大。在期末考试中,班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题平均得分达到了 12.32,相较于前两次考试,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双减”政策下的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助于促进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与启示

(一)存在的不足

文章以“双减”政策为依据,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记叙文篇目进行探究,并将教学策略放在课堂中进行检验,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记叙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开发有所不足,以课文《春》为例,如果将其与《春日时光》一文放在一起对比阅读,会让学生对文中的表现手法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二是留给学生阅读、探究、讨论的时间较少,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导致课堂容量较大,学生能够自主参与的空间有限。“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协调好“减负”与“增效”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育者不懈地研究与探索。

(二)获得的启示

1. “双减”的落实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与学生是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阅读、思考、表达,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语文课堂,以此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减少课后作业总量的同时,确保语文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2. 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写景类的文章时,可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材料,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景色之美;在教学写人类的文章时,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其中的人物描写手法,提炼关于人物神态、外貌、动作的语句。总之,记叙文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要明白“教无定法”的道理,根据具体的文章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一方面要减少课后作业总量,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前规划好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方法、活动环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分每秒,提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通过联系生活、引导探究、构建智慧课堂等方式,降低记叙文阅读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教学,将课堂实时评价、学生评价与考试测验结果整合起来,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和改进,推动“双减”政策在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實现记叙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艳.“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2(24):35-37.

[2]谭建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读写算,2020(11):116.

[3]薛永成.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0(25):75-76.

[4]李树国.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三环六步教学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26.

[5]张鹏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记者观察,2018(29):152-153.

[6]张海.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21):69.

[7]贾芳红.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10):59.

猜你喜欢
记叙文双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记叙文阅读专练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